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IT业,有3位没上完大学就跑去开公司,最后变成著名的亿万富翁的人,他们就是44岁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34岁的美国巨富迈克·戴尔和31岁的美国华人首富杨致远(成了“IT帝国”的三巨头。)盖茨:从微软神童到员工楷模盖茨生于1955年。父亲是退休律...  相似文献   

2.
不要以为微软公司当前取得的成功都是比尔·盖茨的功劳,其实在盖茨的身后隐匿了许多智者的劳作,在他们当中突出的一位便是纳森·梅尔沃德。这位热爱天体物理、集科学家和思想家素质于一身的梦幻者,一旦与盖茨结缘并受到其商业头脑的感染,就总能描绘出令人激动的明天。1959年,梅尔沃德出生于加州。母亲是中学教师,儿子两岁时,她就认定孩子将来肯定是一名科学家的料,因为儿子从小天资聪慧,过人一等。梅尔沃德19岁从加州大学毕业,获数学学士学位和地球物理及宇宙物理学硕士。23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经济学硕士和理论物理博士。…  相似文献   

3.
比尔·盖茨离开微软公司了,但他创造的那段财富神话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至今,我清晰记得比尔·盖茨的一个吸引人才的举措。高级技术官詹姆士·贵是数据传输界的天才,盖茨安排他到波士顿微软研究院工作。詹姆士·贵个性很强,不愿离开硅谷。盖茨就索性在硅谷盖了一栋很别致的小楼,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智慧     
(一)拨快10分钟 在美国的新奥尔良,有位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这叫他的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10分钟。 自从拨快10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 小孩后来成了全球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5.
从前,韩伯俞的母亲,用手杖责打于他,伯俞痛哭不已。韩母甚是不解,问道:“我年轻的时候打你,都从未哭过。而今,我已年迈体弱,即使打在你的身上,你也不会很痛,为什么反倒哭起来呢?”伯俞这样答道:“吾非为杖泣,泣母之力衰,而孝未尽也。”此语一出,令人深思。正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言:最不能等的是孝顺。孝者,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的二十四孝为世人所熟知,也为世人所推崇。伟大的真主在《古兰经》中也曾晓谕人类:“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是崇拜他,应当孝顺父母。”(17∶23)在这节经文中把孝顺父母与崇拜真…  相似文献   

6.
瑞典的《商业周刊》曾说瑞典家具制造商坎普拉德已经取代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可到了下午,英瓦尔·坎普拉德就通过英国的一家媒体发表声明“世界首富不是我”。坎普拉德到底是不是今天的“世界首富”,不是本文争议的焦点。但这位老人身上某些与众不同的色彩,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津津乐道”的。5岁懂得向伙伴们推销火柴1926年,英瓦尔·坎普拉德生于瑞典南部的斯莫兰省,祖父是德国移民,经营着一个农场;外公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经营房地产和农场。也许是坎普拉德从小在家庭经营的农场里长大的缘故。5岁时,他就懂得在小伙伴中间推…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下旬的一个温暖的星期五下午,座落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内,学生们以及为数不多的嘉宾应邀正在聆听当今两位富有的实业家罕见的公开对话,其中一位是微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另一位是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总裁沃伦·巴菲特。 你们是怎样变得比上帝还富? 巴菲特: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我想你们对此会感到高兴,重要的是理性。我一贯把智商和天资比做马达的马力,然而输出,也就是马达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在工作之初像拥有400马力的马达,可是输出只有100马力。没有将…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他加入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担任微软总部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相似文献   

9.
世界首富如何理财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敛财的速度快得惊人,仅用 13年时间就积累了富敌数国的庞大资产,世界传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其神化。那么,盖茨究竟有什么投资秘方呢 ?他又是如何打理这份巨额资产的呢 ?  一、组合投资,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普通美国人一样,盖茨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在他微软公司股票以外的个人资产中,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高达 70%,而其余部分的 50%直接贷给了私人公司, 10%投到了其他股票上, 5%则投在了商品和房地产上。   二、委托专家,不为理财劳神…  相似文献   

10.
成功人士是怎么思想的?驱动他们的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迈克尔·杰弗瑞斯采访了一些精于激励他人的人士:顶级的演说家和著书教人成功之道的著名作家。以下便是他从这些人身上总结出的成功六要素:一、承担全部责任在这个社会里,许多人一旦遭到挫败便怨天尤人,从父母到政府、没人不挨诅咒。励志大师却绝不会有这种受害者心态,他们的信条是:“如果注定如此,我只好一力承当。”他们明白,要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某人或某事,则无异于缴械投降。莱斯·布朗一出生就遭父母抛弃,稍长又被列为“尚可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实在大有理由自暴自弃。幸而他…  相似文献   

11.
“金融大鳄”沃伦·巴菲特,美国伯克·希尔公司总裁。在40年间,他在股票市场中,通过连续、高质量的滚动,获得了97亿美元的收益净值,成为20世纪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今天的全球首富,微软公司的创立者及总裁。25年间,他引导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革命,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如何比上帝更富有?巴菲特:我的事业相当简单。它不是智商问题,关键是理性。我一直视智商和天赋如同展示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发动机赖以运转的效能———则依赖于理性。许多人驾驭400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只得到100马力的输出功率。更好的方式是用20…  相似文献   

12.
如今,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帮手,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已家喻户晓。这位拥有千亿美元资产的比尔·盖茨,老布什总统亲自为他颁发“国家诺贝尔技术奖”,又受到邓小平的接见,他在中国租乘“毛泽东号专列”旅行。这位世界微软技术人员心中的偶像,究竟有什么超人之处?他又是怎样和微机软件结下不解之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水均益曾在1999年《东方时空》和2001年《东方时空·世界》栏目中采访过比尔·盖茨,谈起第三次见盖茨有哪些最新印象时,水均益说,前两次的采访新闻性比较强,本次采访更关注盖茨的生命历程、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对于财富如何理解等,可以说更关注高端人物本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与价格并轨、股票期货和房地产这三次重大的暴富机遇擦肩而过,我们悄然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众多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纷纷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走向滑坡和没落之际,在中国,在大学校园,一个崭新的创富群体,开始悄然崛起,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在艰苦的创业之路上辛勤地耕耘,打造着中国的比尔·盖茨之梦。 这是一群年轻的充满活力和希望,极富暴发力的学生“知本家”,中国将由此引发第四次创富浪潮。 高校创业族:条条大道 通罗马 1999年7月29日,中国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自己创办并成…  相似文献   

15.
学会放弃     
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明智的抉择,虽然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灌输的多是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的炫人耳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电脑王国的国王,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就是因为他懂得放弃。他在读到大三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学位而一头扎进他所酷爱的电脑世界,弹奏出人生的精彩乐章。如果他循规蹈矩地把书念下去…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底,我狠下心放弃了自己一手在洛杉矶创办的3家小公司,以普通程序员身份加入微软。前往西雅图微软总部面试时,我一路幻想着进入微软后自己和比尔·盖茨言谈甚欢的场面,当我对微软人事部的招聘经理说面试后想见盖茨一面时,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然后告诉我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可以说明信念对行为与能力具有强大的影响。他刚开始时算术学得很糟糕,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就把这一“事实”告诉家长,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  相似文献   

18.
拉里·埃利森,全球最大的专业数据库公司Oracle的拥有者,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他精力充沛,作风强硬,一张极具魅力和侵略性的脸上总是一副傲慢的神情。其实在他20年前创办Oracle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家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而更使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出身卑微的穷小子能成为当今排名世界第二的亿万富豪,身价直逼比尔·盖茨。虽然Oracle也许并不像微软或IBM那样为大众所知,但当你从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或者在航空公司预定航班,或者将家中电脑连上Internet网,你就是在和Oracle打交道。埃利森和盖茨都是白…  相似文献   

19.
比尔·盖茨是一位旷世奇才,他白手起家,创造了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大企业微软公司。他又是一位卓越的发明家,对电脑软件的更新换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有人问到他成功之诀窍时,他直截了当地说:“主要是依靠开发创意潜能,我用人的原则,是看他能不能发掘潜在的创造力,每次我在面试求职者时,总要问一些他们为之瞠目结舌的问题,如‘你怎样才能使微软更上一层楼?’‘你有没有开发太空的计划?’或者是‘如果你在非洲丛林中面对面遇到了一头狮子,你将怎么办?’我认为,凡是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想出些新点子的人,都是富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微软在用户中检索人才关于微软用人的报道很多,如公司高层领导包括比尔·盖茨有时候亲自参与招聘工作,以及与众不同的面试方式等。其实,该公司最大的秘诀是在用户中检索人才。微软公司的网站上,每月都有12000多个用户登录,他们主要是检索资料。微软编有一个专用程序,负责统计出用户所使用的关键词。从统计结果可分析出此人是否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比如是否会使用C语言),根据检索结果列出招聘对象。当然,还要打电话邀请他们前来面试。思科为购并人才而购并企业思科是美国新经济的后起之秀,靠生产网络路由器迅速窜红。这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