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伦理学过于重视美德,而规范伦理学过于重视规则。实际上,美德和规则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社会生活在历史性地发展着,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是不同的。适应于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我们既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又要重视美德的必要性,并融贯地理解规则与美德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学视角探索《词源》的词学思想。认为《词源》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形成一系列逻辑范畴、美学概念 ,具有自己的方法论和理论风格 ,又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于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3.
夏洞奇 《现代哲学》2005,6(3):125-135
文章旨在探讨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首先,简要地讨论了《上帝之城》的写作背景与主要结构;其次,在宗教信仰与现世生活这两个层面上分析了《上帝之城》关于“两座城”的主要观点;再次,分三个角度探讨了“两座城”学说的历史与思想背景。虽然“两座城”的学说体现了一种以两分的形式来思考问题的倾向,但它既不同于存在论的二元论和灵与肉的二元论,又避免了对复杂的现实社会作过于绝对的两分。  相似文献   

4.
江畅教授的新著《理论伦理学》 ,共 41万字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湖北大学哲学所编撰的“价值论与伦理学”丛书的第一部 ,也是整个丛书中提纲挈领的一部。该书在表述伦理学理论时 ,通过时空两个维度把人生及社会、世界、宇宙问题的一般价值原则、基本行为准则变为开放系统 ,从而成功地使这些共同原则和行为准则的一般性与其特殊性结合起来 ,既坚持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标准性和可评价性 ,又打破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僵化一元论 ;既避免了相对主义 ,又坚持了多元化 ,使伦理学的古老研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接轨。但是 ,在笔者看来 ,…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宗教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更加凸显。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宗教局考察时指出,宗教问题既涉及思想领域,又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有很多是当前问题与深远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和社会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开展的教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真正体现了在源头上根除恐怖主义,标本兼治,既依法严厉打击少数严重暴力恐怖犯罪,又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有宗教极端主义倾向和轻微违法犯罪的人员。新疆地区多年来为了消除恐怖主义威胁,探索出了去极端化的有益经验。恐怖主义由来已久,国际社会从21世纪初开始着力关注恐怖主义。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不断推出相应的反恐怖战略与措施,但是恐怖主义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8,(5):59-66
潘光旦提倡的"人的科学",既是对西方自然科学过于重视知识与技术、忽视对于人生价值的反思,也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唯科学主义思潮、"科玄论战"的回应。在潘光旦看来,科学是一门学问而非技术,强调理性与客观事实。只有用这样的科学研究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人,了解并合理地解决人的心理与情感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潘光旦对于优生学与性科学的研究,正是他试图推动"人的科学"的努力。这一努力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被整合进他的"新人文思想"理论体系中,这既接续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又借鉴了西方生物学理论中重视"人"的文明资源,并在根本上构成了潘光旦反思现代科学发展、重塑科学与人文互动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的关系作了辩证的分析,既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又以系统的技术整体论超越了技术决定论,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在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中实现的。在分析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时,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偏向,以制度批判超越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置于人类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在人类实践基础上融通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设计是既具艺术性又有经济性的一种实用艺术形态,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反过来,艺术设计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必须融入社会经济中才能发展自己,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初探赵世瑜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研究月刊》(1995年8月号)上撰文认为明清时期既是传统社会的末期,又是走向近代的转折点;传统的男子与妇女在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既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比如统治者对理学的倡导之影响,又带有一些...  相似文献   

12.
吴沁芳 《哲学动态》2007,(10):36-41
利益分配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事实。在当今中国社会里,利益分配差异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扩大着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并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正问题。“和而不同”作为一个既具深厚传统意蕴、又具强烈现代意义的价值理念,与当今中国多元差异而又寻求和谐统一的社会诉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面对中国目前由于利益分配差距而呈现的种种社会不公状况,在努力建构一种适合当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公正观时,“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可以提供一种正确的思想理路。一正视多样差异的利益分配现状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无处不在。而在多样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许伦胜 《天风》2003,(7):14-15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由每一个个体组成了社会。信仰既在我们的思想、意念、心灵中,又在我们的行为上。  相似文献   

14.
论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陈升职业道德是道德中的一种既古老又年青的类型。由于这些道德规范与职业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这些职业的特点及其社会职能不发生根本变化时,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职业道德的这一特点,使得职业道德规范相当稳定,它的历史继承性很...  相似文献   

15.
"礼"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一种行为规范.儒家所称颂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等级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各种礼节仪式,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可以是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又可以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纲领;既可以是道德评判与法律制裁的最终依据,又可以是社会机构运作中一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3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要归功于人类所具有的非凡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既蕴藏于广大社会民众之中,又在少数杰出人士身上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各个时代杰出人士的综合与提炼,人类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政方针向"双一流"的转向,中国高校在双一流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少高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是出现了一系列有违教育初衷的问题。究其根本,乃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实践环节过于注重对效率和竞争的追求。中国高校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大多来源于西方的教育伦理,而中国与西方是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社会制度及社会语境,这样便造成了既无自身特色,又不易形成良好效益的尴尬局面。基于现代教育伦理的角度,本文分析中国与西方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伦理规范的差异,倡导在基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建设评价体系,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髓,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他"与"责任"意识,注重对高校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及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医学科学家尤其是临床医学科学家在创造性活动中,有着与其它学科的学者既相同又不尽相同的行为和思维特点,依据301医院百名医学家亲自撰写的巨著<名医手记>和关于创造性的理论,试图从能力、个性心理、思维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家的创造性特点做一点初浅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本体论乃是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基础、统一性的哲学探究。社会本体论与一般世界本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是在承认整个世界的本体论即物质本体论的前提下,探寻与非社会的存在系统不同的存在本质,或者说,是一种关于社会有机体所特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20.
朱平  龚廷泰 《学海》2002,1(2):21-25
社会利益主体可以按拥有利益资源的多少分为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 ,按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高位主体和低位主体。社会利益的分化和整合是这些利益主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手段、方式或机会。在通常情况下 ,高位主体和弱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整合 ,低位主体和强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既相对立 ,又相依赖 ,这就造成了利益的分化与整合呈现出既相反相斥 ,又交融互修、交替互补的局面。为了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需要保持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必要张力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