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一例运用认知疗法,对一名受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的女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因为班内没有同学愿意与她同桌来求助,自己感觉很无助,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学习、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出现了缓和,能以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1 概念二次焦虑的概念是指对原发的焦虑反应及与此反应有相对固定联系的症状产生的 ,并使之维持和加强的焦虑。如 ,惊恐发作患者对自己惊恐发作的焦虑 ,社交恐怖症患者对自己因为焦虑而出现的脸、红口吃等症状的焦虑 ,强迫症患者对自己那些与焦虑相连的强迫症状的焦虑 ,疑病症患者对自己因焦虑、专注而有的症状的焦虑 ,甚至身心疾病患者对自己被焦虑反应加强的症状的焦虑 ,这些焦虑都是由原发的焦虑反应和症状引起的 ,又产生或加强这些反应和症状的继发性焦虑。2 作用2 1 理解某些焦虑症状螺旋上升和迁延持续的原因。正常焦虑随刺激的消…  相似文献   

4.
李莹  毕重增 《心理科学》2020,(1):239-246
本文旨在探讨抽离和正念在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影响关系中的作用。两个研究分别采用相关法和实验法,探究自我聚焦内容(冗思、正念)和反思方式(浸入、抽离)对社交焦虑的交互影响。结果:问卷数据显示,抽离在自我聚焦注意影响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无论低抽离倾向还是高抽离倾向,自我聚焦注意都能预测社交焦虑,高抽离倾向减弱个体的社交焦虑感;实验结果表明,聚焦内容与反思方式两者交互作用于社交焦虑,浸入-聚焦冗思内容引发最强的社交焦虑,抽离-聚焦正念内容引发最弱的社交焦虑。结论:抽离和聚焦正念内容都最能有效缓解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健康焦虑是一种由轻到重的连续性的症状谱,它的极端形式被称之为疑病症.关于健康焦虑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发病的机制和原因也不清楚,但大多数的研究证实健康焦虑与焦虑障碍有相同的认知过程.疑病症的临床表现为疾病观念、躯体症状、歪曲信念和行为,健康焦虑只是在程度上轻于疑病症,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在健康焦虑的治疗中最受关注的应属正念认知疗法,它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当然其他治疗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健康焦虑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社会将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面临着高考,一个考生不产生一丝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是过度的焦虑所引发的忧虑、烦躁、思维的迟钝僵化,记忆力的衰退,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动摇和对高考的恐惧感.对自己的焦虑所产生的焦虑——也就是焦虑的二次反应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其实焦虑如果适度的话,也有它有益的一面.那就是它会导致意识缩窄,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就好像运动员比赛前的适度紧张那样,既正常又必须,对此不可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中测验焦虑者的MMPI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测验焦虑是指他们对重要的或关键性考试所引起的焦虑反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是最典型的测验焦虑。有的学生由高二升入高三起就开始对高考产生焦虑,这种相当长时期内常焦虑、易焦虑的特点已成为人格特征的一部分,称为特质性焦虑(trait anxiety)。大多数考生临近考期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这种在短时紧张情境下引起  相似文献   

8.
考察焦虑情绪状态对老年个体基于位置和基于颜色返回抑制的影响。被试为22名焦虑老年者和21名正常老年者,实验为E-prime软件编程、返回抑制为范式的行为实验。实验任务要求被试辨别靶刺激的颜色,记录被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焦虑组老年者和正常组老年者均出现了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且两组效应量差异不显著。(2)正常老年组出现了基于颜色的返回抑制,焦虑老年组并未出现该效应,且两组的效应量差异显著。因此,焦虑作为一种负性的情绪状态,影响了老年组被试基于颜色特征返回抑制的出现,导致被试对于相同颜色的抑制失败,而基于位置特征返回抑制的出现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在审美逐渐多元化的今天,网络上仍然有以“白瘦幼”为标准的审美偏好。在网络上爆火的“A4腰挑战”“漫画腿挑战”“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等,都引起了极端的瘦身行为。一些微信的营销号,以贩卖这种身材焦虑,营销一些减肥方法,销售减肥药赚取利润,加上高超营销手段和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使得“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成为了现在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这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然而,美的标准不应该是唯一的,社会也不应该助长这种身材焦虑。在大环境下的“审美多元”和对“以瘦为美”的审美偏好,这两者是不是自相矛盾的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例一位女士由于婚姻不和谐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夫妻吵架后出现了焦虑、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为未来担忧,工作出现失误,食欲和睡眠差等症状,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生活。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饮食睡眠障碍基本解决,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重新感觉到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数学焦虑对儿童数量表征表现的可能影响及认知抑制的潜在调节作用,选取7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高焦虑组36人,低焦虑组34人)为被试,在对抑制条件进行操控的情况下,要求其完成符号、非符号数量表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数量表征任务中均出现距离效应,与符号数量比较任务相比,高焦虑组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焦虑组,且高焦虑组表现出了更强的距离效应。鉴于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更能反映出个体近似数量系统(ANS)的敏锐性,上述结果意味着高数学焦虑儿童的数量表征更不精确,其在相对复杂问题上较差的表现或许源于基本数量能力缺陷。本研究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够调节数学焦虑对个体非符号数量表征的影响,抑制条件下高低焦虑组儿童在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大于非抑制条件,抑制条件的设置提高了个体对工作记忆资源的需求,此时焦虑情绪对认知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任务所需资源的不足,进而削弱高焦虑个体的认知效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日本大学生焦虑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辛隐 《心理科学》1999,22(5):467-468
1前言焦虑是一个和人格、创造能力、社会的适应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也具有直接的意义。焦虑,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青年期是焦虑较为显著的时期。关于这点,许多焦虑与年龄的相关研究都已得到了证明。青年所经历的第二性征的出现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等原因是造成青年焦虑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青年期焦虑产生的原因还和青年所置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关系密切.青年作为社会边缘人是测量社会变化的敏感的晴雨表.正如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指出的,焦虑滋生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上,或者说,焦虑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以往的释梦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焦虑梦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种结构化的释梦方法.研究结论:焦虑梦的梦境是由多个相似焦虑事件的记忆元素建构而成,并由梦者睡前所体验的"半成功"地压抑了的焦虑感受所触发.通过对构成梦境的记忆元素进行分析整理,能发现做梦者在做梦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重要的、重复出现的焦虑主题,从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罪犯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达74.5%以上,患焦虑症的比例为30.5%.引起青少年罪犯抑郁的因素有自罪、精神性焦虑、胃肠道症状、体重下降、迟滞与疑病;引起焦虑的因素有躯体性障碍、焦虑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一、高二学生被试实验组13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控制组14人进行一般性团体辅导,探讨团体辅导对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干预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显著优于控制组被试,但在考试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提升对考试重要性的合理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6.
考试焦虑现象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现在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往往是考试的困惑。学生自从进入学校学习,就面临着不可计数的考试。因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而或多或少得了“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其实就是由考试引起的神经紧张状态,它会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会有发呆,记不进去的状态;它会干扰原有知识的回忆过程,一紧张脑袋空空;平时拥有的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在紧要关头发挥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来访者为服刑人员王某。改造表现:减刑前一直较为平稳;最近几个月以来,王某获得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减刑10个月,余刑1年7个月,对减刑结果十分满意,但是没过多久,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认为自己出监后能做什么工作?家中只有一个堂弟和自己亲近,出去后左邻右舍看不起,出现了烦躁、焦虑、头部不适、失眠,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经过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咨询师与求助者约定,采取认知疗法,辅以放松疗法治疗,通过3次咨询,协助求助者消除焦虑情绪,减轻思想压力,放松心情,改善了求助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与自编中国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以73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同一性中现在投入、将来投入愿望维度与存在焦虑显著正相关,过去危机与存在焦虑无显著相关。(2)不同类型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大学生存在焦虑差异显著,其中自我同一性扩散型大学生的存在焦虑最高,自我同一性早闭型大学生存在焦虑最低。(3)自我同一性中过去危机、现在投入和将来投入愿望都能对存在焦虑产生显著预测力,但现在投入的负向预测力最为明显。相对于存在焦虑其他维度,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无意义与空虚焦虑的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拖延、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定向和表现-接近定向均能直接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而表现-回避定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掌握定向、表现-接近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3)掌握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但表现-接近定向不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4)三种成就目标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经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这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不仅能直接预测,还能通过学业拖延和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小学生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20.
忧郁症:指一种持久性的情绪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焦虑症:指一种技术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恐怖症:指对一种特定的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或紧张感,虽明知不合理,但在相同情况下,仍反复出现。强迫症: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常伴焦虑和恐惧。疑病症;指过分地关注自己健康,怀疑身体某部位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明,但总认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