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去年7月,我们全家移居加拿大。11岁的女儿贝贝在多伦多一家教会学校读六年级。周一那天刚放学回家,她就大声喊道:"妈妈,恭喜你升级为外婆了!"我莫名其妙地摇了下头,以为她在说梦话。"真的!我有了男朋友,哦,不是,应该是先生,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正在做饭的我,心猛地一惊,手里的勺子差点掉下来。我以为女儿在发烧,估计还不轻。  相似文献   

2.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3.
外婆过世多年了,可和我聊天时,母亲常会说起外婆,说起外婆常说的几句话。 “家有黄金堆百斗,不如送儿上学堂。”外婆常常这样说。我的母亲,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偏僻的苏北乡村,不要说女孩子,就连男孩子,能够上学的也不多。  相似文献   

4.
掌心的秘密     
正外婆的掌心有一颗痣,它顺从地躺在外婆的掌心,发出温和的光泽。小时候,爸爸妈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于是把我送到外婆的身边。我每天从外婆那张温暖柔软的床上醒来,每当这时,外婆便会未卜先知似的从门外进来,笑着说道:"醒了,快去刷牙洗脸,今天的面条可真香哩!"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碗面条时,身上暖暖的。有时,外婆会突然把手伸到我面前,摊开,顿时几个红绿相间的枣子便映入  相似文献   

5.
刘凌维 《天风》2022,(10):37-38
福音种子 在信仰上对我影响最早的是我的外婆,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但对信仰却非常虔诚,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她也不肯放弃信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教会渐渐开始恢复后,外婆更是不辞辛苦地服侍弟兄姐妹:探访生病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安慰伤心的人……外婆平时也很关爱亲友、邻里,热心向他们传讲上帝的福音.  相似文献   

6.
山路弯弯     
外婆今年已82岁了,她老人家一直住在我的故乡——江南的茶园乡五岭村。数日前,舅舅突然发来电报,告诉我们外婆去世的消息。悉此噩耗,我顿时泪如泉涌,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记忆如同潮水冲破了闸门,一下子又把我带回了那天真童稚的幼年时代。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和舅舅们生活在一起,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浪漫的童年和梦幻般的少年时期。我是外婆带着一步一步长大的,也是外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第一粒福音的种子。 故乡有一条绵延10里的山路,孩提时代,  相似文献   

7.
利百加 《天风》2012,(6):47-47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在我6岁以前,我们一家3口和外婆一起住在靠海的一个小半岛上。岛的名字叫"礐石",岛上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小教堂名叫"礐石堂"。外婆是教堂里的义工,妈妈是诗班的一员,每个礼拜天爸爸都会带着我做礼拜。  相似文献   

8.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  相似文献   

9.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寂寞女儿心》,是一位女士写的!她叙述了女儿的一段事情:她的上小学的女儿自小跟外婆,后被接回家中,却与父母有所疏离,尤其是因学习不佳,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她只得训导,但并无起色.一次雨天,她撑着雨伞去接孩子,她向着马路对面的孩子大声呼喊,而孩子却自顾在雨中“沐浴”伸开双臂奔跑,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她马上意识到孩子心灵中久存的压抑,从此她开始尝试另外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当我读到这里,我也被长久地震撼了.我不是一个教师,也没有做家长的体验,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学生时代,对于这位女士的描述或身感心受或目睹耳闻,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总觉得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中国了解伊斯兰教我是一个汉族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了一些伊斯兰教的文化。首先是在家庭中,我外公三弟的妻子,我的三外婆是穆斯林。她是一个静默而自信的回族女人,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女性。她一生勤奋刻苦,贤惠慈祥,深得同事和亲友的爱戴。在我1995年读大学后,三外婆推荐我看了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缠绵悱恻的情感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我结婚的时候,妈妈送部美丽的圣经,作为女儿的嫁妆,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地关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我拥有这弥足珍贵的财宝,这就是为什么我天天微笑不衰的理由。季节带走了玫瑰,岁月抹去了嫣红,而我的美丽的圣经,始终以爱侣般的温存默默陪伴着我。我只需用手指轻轻翻开,它就会散发出如初的芬芳。  相似文献   

13.
刘凌维 《天风》2017,(1):53-53
(一)外婆 上小学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儿时爱美的我坚持要留长发,外婆总是一边替我扎辫子一边念念有词:“我们家丫头的头发比丝线还软,以后一定是性子柔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外婆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勤劳的外婆成天就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忙碌,根本无暇顾及我。我也乐得像断了线的风筝,经常和一群村里的野小子玩得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小溪里摸虾,田里抓青蛙,树上掏鸟窝……只要是野小子能做的,我样样不落。看着我像"假小子"一般,外婆急得直跺脚:"亏得你妈还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怎么就像假小子一样顽皮呢!"因为出生在春天,妈妈便给  相似文献   

15.
风筝     
正入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一个人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害怕,因为憧憬着。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何况,在村前,还有一片大晒场,在儿时我的眼里,可以用广阔来形容。除了秋收,晒场上可干的事情很多,比如说,春种前的戏班子,农闲里的电影,都是全村出动,我会在第一时间扛条长凳子,占一个好位子,外婆喜欢看戏。孩子们绕着晒场跑,跟着跑  相似文献   

16.
艾洁 《天风》1996,(10)
《天风》编辑同工:主内平安!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并工作。但当女儿还只有四个月时,我丈夫就成了浪子,至今22年了,他前后和三个女人有不正当性关系。自他有外遇后,对我和孩子不放在心上,打骂成了家常  相似文献   

17.
空巢期来袭     
《天风》2015,(12)
<正>朋友透过社群发了一个短片,并写着:"空巢期比你想象的更沉重。"看完短片后,心中很有感触,于是把这个影片转给在外地读书的女儿柔柔。没多久,女儿很高兴地回应我:"至少这代表我跟鸟儿一样不是啃老族。"女儿的响应让我顿时对现实有了些不同的认知,不禁点头称是。这则短片记录了一只鸟儿筑巢的过程——鸟妈妈生了几颗漂亮的  相似文献   

18.
伤逝     
前不久在长途电话里,得知九十八高龄的外婆故世的消息。由于外婆视力不佳,加上长久不良于行,已卧床数年。每次我回故居访探外婆,意识越来越趋模糊不清的她,仍一次次地向我重申长期卧床、动弹不得,自己为什么活这么久的无奈与苦痛。  相似文献   

19.
外婆的家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大二那年暑假,我陪同母亲去看望外婆。见到我,外婆便问长问短,说及城里与乡下的两重世界,她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对外界的陌生和无可企及的神色。末了,凄婉地说姨婆头戴金耳环,身穿新衣服,过着神仙样的日子,沟  相似文献   

20.
夜里突然醒来,望着熟睡中的女儿,她就像初春刚刚化开的小溪:清澈、欢畅、文静,就想:女儿千万不能受到伤害。然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作为一个过来人,几十年磕磕绊绊的生活使我对人生有了些许体味。现在,女儿,我要轻轻地对你说。不要把聪明才智用错地方你的聪慧是有目共睹的——棋琴书画样样在行,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你还当班长,还去演讲,还代表全体小学生为中央领导献花。可是,我的宝贝,你千万不要以此炫耀自己,养成傲慢的习惯。那样的话,你会失去很多朋友,你会因孤寂而痛苦。亲爱的女儿,早晚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离开你的良师益友,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