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通寺佛教史略萧宇显通寺座落在台怀镇中心、灵鹫峰之前。它是五台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辈出、法会不断、香火旺盛、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的著名古刹,也是五台山佛教中享有盛誉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首。佛教传说,东汉永平十年(67)...  相似文献   

2.
大同善化寺是迄今保存相对完整的辽金佛教寺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辽金佛教文化的宝库.善化寺内保存的朱弁碑,既是辽金碑刻及书法艺术的杰作,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就朱弁碑文的内容以及相关的人物、史实、历史背景等进行细密考察,其中关于丁暐仁和孔固的情况、朱弁的身世经历,以及他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的考察,或有新的发现和见解,或添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佛教东渐》,作者刘建,1997年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该书的主题,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受历史条件、社会结构、文化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等客观条件左右。制约而形成的日本佛教,与同处于东亚汉传佛教文化圈的中国、朝鲜佛教有何关联、异同?这就是本书所要...  相似文献   

4.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是我国著名的两座风景优美的城市,它们代表了江南水乡泽国的自然美景。而五台山者,与此迥异。它是中国汉藏佛教的名山圣地,既有中国北方自然美景的特色,又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金代文坛盟主元好问诗曰: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6,(2)
正一、下华严寺的历史渊源著名的辽金古刹大同华严寺,原称"大华严寺",始建于辽,重建于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北段西侧,是一处典型的汉文化和辽金文化相结合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是我国辽、金时期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华严宗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木结构佛殿之一[1]。它以独具风貌与神韵的建筑、塑像、壁画、柜藏、碑刻、经幢以及众多的历代文物典藏,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千古名寺。  相似文献   

6.
“居士佛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末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副研究员宣读了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佛教应走居士化道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当时笔者对其“居士佛教”的提法颇觉可疑,对其“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莲花佛国九华山黄复彩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境内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和奇丽多姿的山川景色融为一体,是佛教徒朝圣观光的胜地,又是开发旅游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江以南,山之...  相似文献   

8.
佛教艺术的魅力民族感情的吸引──八度赴藏写生观感爱新觉罗.赵凤琴藏语系佛教,博大精深,是我国佛教三大语系(汉语系、巴利语系)之一;藏传佛教艺术,丰富多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这个酷爱佛教艺术的青年来说,西藏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宝库,无疑具...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杂志,两家均赖赵初朴居士手创,自然是两块牌子一个门。这座位于北海附近的古旧四合院,座落在两条繁华通流的交汇口,四周围尽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过往行人因而特多,碰到节假日,那人潮就更汹涌,走过门口的人流简直就像正在游行的纵队。于是,就时常有这么一幕:行色匆匆的路人无意中瞥见研究所、期刊社并不显眼的牌子,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走神看看,有的还脱口“呀”地一声:“佛教?”复又若有所思慢慢走远。院内当然免不了还要接待各种工作关系的来客,几乎所有初来的客人都对这座四合院内的…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1995年工作要点中国佛教协会1995年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大力培养佛教人才,改善寺院管理,弘扬佛教文化,提高四众素质;继续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  相似文献   

11.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法音》1994,(1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无可抗御的精神键力,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迅速流布世界,所到之处,即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文化本身更呈现出各具特色、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寻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轨迹,我们不禁要问: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并非通过征服和殖民,而是通过和平传播,何以能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接纳它?在与以儒道文化为代麦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国佛教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原因何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对我们有何启…  相似文献   

13.
王小明 《法音》2008,(10):65-66
9月20日至21日,“中国朝阳第二届国际佛教文化论坛”在辽宁省朝阳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中国佛教的佛舍利崇奉和朝阳辽代北塔”为主题,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出版社、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和辽金佛教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副秘书长张琳、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吴占友活佛、香港菩提学会副会长宽运法师,国家宗教局徐远杰司长、庞贵林司长、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的闽东宁德市支提山山上的华藏寺,经过该寺住持妙果老法师的多年努力,如今这座全国佛教重点寺院已重建一新,并已初具规模,成了海内外信众朝圣之地。为此,记者日前专程登上支提山访问了妙果老法师。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法音》2022,(3):51-56
<正>引子山西不但山河形胜,更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山西省文物局的数据,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的文物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不可移动文物的52%。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宗教建筑尤其是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和印度灵鹫山相媲美的世界佛教圣地之一。因此,它不仅是山西的五台山,而且也是中国的五台山,乃至世界的五台山。五台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宝藏。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整体性视野的佛教通史研究一直占据佛教研究的主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区域性视野的佛教通史随后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客观来讲,仍然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巴蜀地区作为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已经被文献记载和后来不断出土的考古文物所证实。早在东汉中后期,佛教即已传入,并对丧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魏晋以降,巴蜀地区佛教义学飞速发展,至隋唐更是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义学中心之一。而至今仍存的众多千年古寺与壁画造像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巴蜀佛教的悠久与厚重。质言之,巴蜀佛教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学术界关于巴蜀佛教文化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单篇或专题性的研究上,系统而全面的巴蜀佛教文化研究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程恭让 《法音》2023,(3):59-64
<正>2月13日,我们在大觉寺参加星云大师最后的祭典。心中非常清楚:我们不得不接受大师的离世。同时我们心中也十分清楚:星云大师的离世事实上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从佛教思想与历史的角度言,星云大师所推动的人间佛教,毫无疑问是从汉传佛教、中华佛教开创出来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及世界意义的现代佛教文化典范。后星云时代的佛教文化将会是怎样,它将是好是坏?一些朋友、读者、好友,这一星期不断向我提出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佛教思想的研究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谨守学者的本分,不要对未来的历史作出任何大而化之的情绪性判断。不过,作为一个佛学研究者,我觉得可以负责任地说出我的一点理解:星云大师的离世,对佛光山及其人间佛教的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佛教的影响可能会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