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官修兵书之一,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更是将它看作中国兵学的总源头。《司马法》与司马穰苴渊源有自,今天的《司马法》是司马穰苴有关兵学的言论附于古者《司马兵法》之中。《司马法》反映古老的军事思想,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有关战争的基本理论、治军原则和军制、军令、军礼等。《司马法》自诞生以来,一直被各方面尊奉为权威性的经典,在古今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齐国历史上,司马穰苴是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他的身份、时代、官职、活动,曾引起过许多争论;在齐国的文化典籍中,《司马法》又是一部问题颇多的著作,它的作者、真伪、内容、流传,也曾经众说纷纭,难于被人确信。因此,有必要对司马穰苴其人和《司马法》其书,进行一番考实,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并进而论述其思想、主张,给予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3.
《司马法》是《武经七书》之一。战国时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司马法》而附穰苴于其中,所以《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计百五十五卷。现仅存五篇。《司马法》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司马法》(即西周以前的古老兵法),另一是春秋以后的兵法(即附穰苴于其中的)。两部分都是《司马法》的有机内容。《司马法》一书包含了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本文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司马法》伪书辨正刘建国《司马法》亦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是我国一部兵书。这部兵书历代《史志》均有著录,也有多种注本。但自明清以降,却有人提出今本《司马法》是伪书,致使近百年来对它无人问津,严重地影响了对齐文化的研究和对这...  相似文献   

5.
先秦齐国兵学的产生与发展刘庆齐国兵学是先秦时期最为兴盛的地域性兵学流派之一,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等一大批兵学理论家,拥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管子》、《六韬》、《子晚子》(已佚)等一大批兵学名著,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6.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西汉官方政府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加以征引,考证上古军制,并且引为自己讨论军事问题的立说  相似文献   

7.
我国先秦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家,如姜尚、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的兵学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徐勇先生主编的大作《先秦兵书通解》和《先秦兵书佚文辑解》(天津人民出版社),对先秦兵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是新世纪出版的研究我国先秦兵书的两部精品力作。笔者读后,深感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师》卦中含有丰富的兵法思想。正确理解《师》卦与《孙子兵法》的关系,对于理解《周易》的内容以及《孙子兵法》思想的来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就《师》卦中蕴涵的丰富的兵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它提出的有关战争的“师(众)”、“贞”、“律”、“左次”四大原则,深深影响了后世兵法,尤其是成为《孙子兵法》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师》卦得以影响《孙子兵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司马穰苴的治军特点和军事思想初探徐勇司马穰苴,是我国古代齐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自古王者而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司马穰苴列传》说: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齐威王使大夫追论的古者《司马兵法》出于谁手所述作呢? 我想直截地指出所谓“大夫”实际就是指齐地稷下的学者们。《孟荀列传》说: 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这是称呼稷下学士自淳于髡以下都名叫“列大夫”。《田敬仲完世家》说:  相似文献   

11.
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掩卷沉思,”纵横联想,不能自己。感想之一,是这部书填补了一项空白,或者说在军事与哲学的接合部位,开拓出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就我所知,当代研究《孙子兵法》和中国军事思想的作品已经不少,其中当然涉及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作品更多,其中亦论到兵学。但将兵学与哲学两大类学问之间互渗共溶关系作系统考察者,此前尚未见到。姜国柱教授把兵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研究,既弥补了中国哲学史的欠缺,又丰富了中国军事史的内容,而使兵学与哲学两者相得益彰。书中所引…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兵学著作,奠基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从实用理性、用知求变、辩证法则、守度持中、悟性思维、道胜境界等六个方面,归纳出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致胜逻辑,以便于人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更好地发挥《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兵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富于战略性,表现为战略思维的发达和战略思想的丰富,注重对天下大势和战争全局的理性思考和能动把握。如何认识《孙子兵法》的主题?把握住《计篇》中的两个判断句很关键。第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第二句是"兵者诡道也"。对于孙子的智慧,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而必须从其战略思维的特质去把握。总体看来,《孙子兵法》在战略思维上具有重根本、贵有备、求全胜和忌轻发四个基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积年累月的流布,《孙子兵法》已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经典,堪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兵学著作。虽说也曾遭受到难以避免的曲解和误读,但《孙子》也最终迎来了预料之中的热捧。外国学者对孙子兵学的接受与研究历程,包括各种独特的研究视角,都需要引起国人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于汝波战国是《孙子兵法》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思想对当时的兵学理论、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但成为当时军事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此书在战国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其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兵学源头活水的探寻——读《〈周易〉与兵法》丁文宏近年来,姜国柱教授深入研究兵学与哲学的关系,找到了兵学与哲学的结合点,在“军事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先后发表了《兵学与哲学》、《道家与兵家》等学术专著和大量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译词考释四则杨坚康《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军事家孙武撰著的一部军事理论专著。该书被后人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孙武也被称为"兵圣"、"兵学鼻祖"。由于此书倍受后人所推崇,问世以来注本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魏鸿 《管子学刊》2002,(1):88-89
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但是一门学科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方面 ,而且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理论创新的程度和水平。然而 ,基础研究又是一项费力多而收效慢的工作 ,尽管其重要性尽人皆知 ,但在现实的学术研究中却很少有人不避繁难 ,肯下沉潜的问学功夫。在中国古代兵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随着孙子热的方兴未艾 ,从各种角度研究和阐发《孙子兵法》的论述层出不穷 ,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孙子兵法》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但是与这一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孙子兵法》的基础研究并未真正热起来 ,甚至有被轻视和排挤的倾…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孙子及其兵法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成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共同的热点课题。然而,全面、系统地评述孙子及其兵法的专著却不多见。最近读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善群先生的新著《孙子评传》不觉耳目为之一新。《孙子评传》评述的是孙武、孙膑和司马穰苴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