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而通过对先秦传统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批判和扬弃,也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美学真正开始取得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扩展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的重大特征之一就是顺自然,将自然的人与自然的美联系起来,追求自然的人格,促成了自然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人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宗教与艺术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而艺术正是古代人们对自己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形象表达。后来,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相似文献   

3.
魏意苹 《美与时代》2013,(12):119-119
魏晋南北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政治局面与社会形势动荡不安,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获得了极为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当时人们逃离现实世界、追求个人逍遥的道家哲学及出世的宗教思想随之兴起,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同时,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希腊文化的影响,都使得此时期的龙凤文化艺术发展深受侵染,形式语言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之中,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且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的变化对于人们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人对于艺术有不同的见解,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月梅 《美与时代》2013,(5):105-10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工具与手段的功能,成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把服装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在近现代社会中服装设计也成为了艺术。事实上,服装艺术体现了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创造智慧与审美诉求,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准则,记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许昌是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在汉末曾为"许都",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许昌出土的汉砖画像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审美追求.在艺术上,古朴稚拙,多为优美的阳刻、浅浮雕和线雕,是汉画像发展中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迷茫而又悲壮的时期,很多其时代的艺术不被提上研究议程。作为画种,大跃进期间壁画的繁盛没有任何时代可以比拟。在1958年新壁画运动的研究中,人们片面的认为其因政策而生,因政策而亡,只是政治的衍生品,并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许多学者都认为此时期是壁画的断层期。但是,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记录了其年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并对现存艺术持续着一定的影响,是值得被从新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发展会受到哲学、经济、文人思想的影响。分析"崔吴变法"的历史成因,人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不仅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文人在物质追求满足后转向野情野趣的精神需求。面对当今工笔花鸟画的异化现状,艺术家需要借鉴传统工笔画的文化内涵,色彩技法,形式组合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建立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极具特色,运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同时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艺术手法创新的探索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道路上,运用独特的变形、几何造型、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当下人们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曹原 《美与时代》2004,(7):70-71
海报设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视觉传达形式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忠实地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反映着人们生活情趣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品位与方向.我们回首那些优秀的海报作品,就会被其精美的艺术手法折服,被华丽的艺术形式所打动,会在海报记载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生活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2.
保罗·高更一生的绘画道路并不顺畅,他不像莫奈那样从小就接触绘画,而是在青年时期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他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撇开个人情感,高更后期的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后印象主义绘画及其他画派所带来的影响。试图通过高更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浅析塔希提时期高更创作风格转变的几个因素,重点讲述塔希提对高更绘画生涯的影响及重要性。探究其艺术思想对现今艺术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引领了生活时尚,特别是晚明时期,文人思想上追求的适用性、大众化,使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文人的设计思想超脱凡俗,在家具以及住宅室内设计发展历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个人崇拜不断发生,这有其认识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首先,个人崇拜是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缺乏科学认识的产物,是一种愚昧现象。历史是人们创造的,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及其政党,而不是少数杰出人物。但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进行运筹惟幄,引人注目的,却总是一些担负党、政、军要职的领袖人物。尽管这些人物都是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政党、阶级和群众进行活动的,并且他们的领导艺术、智慧都源于一定的政党、阶级的斗争实践,都是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可是,人们往往不容易直接看清这一点。这是产生并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迷惑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众的一个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5.
宋代处于历史上词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兴盛于秦楼楚馆中的乐舞活动在词作中留下了生动而形象化的记载。歌舞妓女是这一时代地方艺术歌舞的主要承担者。歌舞妓人歌舞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成了社会文化风尚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艺术美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它必然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当人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并追求它时,就会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统一广大群众情感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文化素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也日趋加深,公共艺术也重新成为人们热衷议论的话题。但是,人们往往对何为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起源等问题莫衷一是,而公共艺术的建造仿佛陷入了一味地追求数量多、规格上恢弘的误区,这些问题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极简主义作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与思潮,成为当代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从生活层面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与此相契合,在中国古代绘画、工艺美术与园林建筑之中,同样有着对于简约之美的追求与艺术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简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约文化的追问与探索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发展,它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简约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正>"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并成为中华古典艺术一突出特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它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将艺术从对物象的摹仿中解放出来,将内心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认可与愉悦。"传神""写意"是契合中华民族特点的独特艺术审美范畴,它使得中国的古典艺术独树一帜,并且在记录物质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精神历史,为我国悠长而璀璨的文化立下了一功。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的形式曾为人们展示了无限的道德人格魅力。以不同时期的美学观念而言,道德和正义似乎成了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追求的理念。为了便于阐释和分析西方不同时代的审美主题,在此大致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漫长而丰富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时代;中世纪宗教性的艺术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时代;以及以人、机器、信息为特征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时代。不难看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色的鲜明的艺术主题,这种主题正是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形态和理想人格特征的反映。一、哲学与英雄:古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