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以及资源快速聚集起来,此时城市的主流建筑就是高层建筑,从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现状来看,其所出现的问题不容乐观,目前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措施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往往同巨大的经济效应结伴而生,这导致了城市空间聚集现象产生。受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影响,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空间结构集中的聚集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这类新型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原有的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空间被打破,高层建筑被视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空间聚集现象的主要标志。从现阶段对于城市建筑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建筑均以高层建筑为主,并且这些高层建筑布局较为复杂,基本上得不到有效控制,高层建筑布局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不完善,所以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对城市建筑的当下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单体住宅与集合住宅的现实区分与共同夙愿进行探讨,并以人居传统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为基础,去探索居住传统的新可能,从而实现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是人们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打上人工环境标记的现代城市建筑倾注了人类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渴望,其中,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美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和谐”作为建筑美的本体,中国城市建筑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之后,仍不断寻求真正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和谐”建筑。从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中寻找和谐要素,以不同地域为为线索,对不同建筑的和谐要素进行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的脉络,才能预见中国现代城市建筑未来审美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市的建筑发展史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真实缩影,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城市中的各种租界建筑,便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写照。这些建筑真实地反映了各国建筑风采,同时也是一部活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目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尚保留有成片的租界建筑,武汉也不例外。从长江、汉水交汇点,顺沿江大道向东的数华里内,各种风格的租界建筑比比皆是,至今也成为武汉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那么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成了这个艺术品要表达的主要精神内涵。中国封建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谈城市建筑的象征意义,不可避免的要谈一谈中国封建建筑。封建文化通过建筑这种载体传达室着它的一些理念,建筑是封建文化的一种具向表达方式。西方建筑的象征意义和东西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它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罗威 《福建宗教》2001,(2):35-35
乌尔姆(Ulm)位于德国南部,一座11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整个城市布局围绕着市中心的敏斯特教堂(Ulm Minster)展开。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度为世界第一。这座砖石结构的教堂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近600年人世沧桑.凝结了数代工匠的智慧和血汗。  相似文献   

8.
区域特征对城市建设有着特殊的影响,合理地运用保持或重塑城市的区域特征,并合理地应用到城市功能区域规划中,是目前城市建筑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认识和理解区域化差异后,有助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城市建筑规划的合理实施,从而体现出地域鲜明的现代都市特征,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高层建筑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由于其立面容易被大众所感知,因此成为建筑领域设计的一个焦点。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大量运用,解放了被传统结构体系所束缚的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各种特色鲜明的立面风格被创造出来。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归集了常见的立面设计风格,解读了其立面形态的设计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我国的建筑师能开拓视野,创造出更多兼具时代性和艺术性的优秀的高层建筑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城市文化的继承,另方面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情感的流露,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景观构成要素中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文化的延伸,要选用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营造宜居的美丽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郑清 《美与时代》2021,(3):7-10
四川白鹿镇历史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经过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文章以天主教修院教育体系为切入点,探索白鹿镇教会书院的建筑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以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即领报修院这一遗存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特色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发掘当地宗教人文资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城镇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申照 《美与时代》2014,(12):121-122
如果说城市是有表情的,城市文化是积淀的,那么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情境表现。在山水清秀、古风禅韵的清远市,骏业集团旗下的各个房地产项目,可以算是对清远市文化的最好呈现了。独特的神韵、简约的风格,经过何植三设计师的一番塑造,每一处房舍建筑,都散发出恰如其分的舒适与灵动。  相似文献   

13.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交通堵塞、建筑影响交通便利,乃至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不匹配等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对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富有活力的城市交通系统,以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特殊文化载体,建筑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轨迹,有力地证明着建筑所在地发展的连续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以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历史的洗礼下已不再有当年的辉煌,有的残破不堪,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已了无踪迹,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处理保护传统建筑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市建设中,旧工业建筑遗存导致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由此,旧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深入调研以找到适合的改造方式,切不可复制其他城市模式。目前我国城市有大批旧工业建筑正在被恶意破坏,已经到了不挽救就消失的地步。有些建筑虽然已经被确定为保护性文物建筑,但是也难逃被强拆的命运。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是深感痛心的。旧工业建筑并不是城市发展的障碍,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何找到旧工业建筑与现代城市共生的方法是当前我们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2日,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市属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与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的商业步行街既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特色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中的商业街都处在急功近利的建设状态当中,却丧失了它原有的个性,其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地域特色匮乏等都是商业街规划中的突出问题。有很多商业街功能单一,在建筑外观上仅仅是加入少数民族建筑的局部特征,而缺少对商业街整体氛围的营造,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寻甸县塘子镇商业步行街的改造中,应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要深入挖掘并且运用回族文化,把它建设成一个充满伊斯兰特色的塘子商业街。这就需要我们借鉴一些民俗特色浓郁的商业街案例。四川成都的锦里古街就是一个充满着地域文化的商业街。  相似文献   

18.
建筑场效应与建筑审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建筑场、建筑信息、建筑美因、审美机制等要素综合活动反映,是建筑学、建筑心理学与建筑美学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通过其研究成果,有益于启发当代城市建筑环境优化的思路与举措,因而具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博 《美与时代》2014,(7):13-15
狭窄逼仄,像迷宫一样的城市空间有时会很迷人,但同时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很多人希望自己家窗外是一片开阔的风景和向远处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但同时,有的人却被面积比普通浴室还要小的紧凑型公寓所吸引。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在纽约和东京这样的都市里建筑空间也愈加紧缺。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城市空间的新方式。〈br〉 许多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明白,限制有时要比无限的可能性更能激发灵感。下面的这几座建筑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建筑师们并没有想办法重建城市空间,而恰恰相反,他们决定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大的文章。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空间利用效率为起点,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许多解决空间拥堵问题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相应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立足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建筑综合体逐渐形成城市CBD或城市副中心,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建筑综合体空间、功能以及交通设计问题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文章将结合万达广场的建设,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