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的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故写生一向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当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先生提倡山水画写生要"走进"自然,而不是"走近"自然.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李可染先生所说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画家要得山水之神气,传自然之韵致,要具备把握"造化",创造"造化"之境界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创造力.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山水画家的创意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意思维素质是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中,提出重视和加强意境进入,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改变单纯性技法练习的浅层理解和表现,是提高中国山水画教学和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然观作为古代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至发展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从地域特征视角研究山水画写生,梳理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论证地域特征对学习山水画写生的作用,有助于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和探究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通过对桂北山区和村寨实地调研与山水画写生,对桂北地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构图、意境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学者研习山水画提供有益帮助。研究表明,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特征影响山水画写生的发展,丰富山水画写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山水画的写生到山水画的创作,需要做好的前提准备就是写生,写生能更好地为创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山水写生为创作积累经验与素材。我们从写生开始,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搜寻美的形象,从而进行再创造,我们用我们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去表达我们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创作是对写生的一个综合的整理。本篇文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山水画从临摹开始的认识一直到写生,最后用创作的方式表达对山水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将学到的和感受到的中国山水画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全方位地使自我得到提升。通过写生一方面可以对应古人、对应自然、对应自我,从而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笔墨,并用独特的笔墨语言描绘时间和空间交汇下的心境,对自然进行重新建构和纾解,营造和谐的画面境界;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素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创作是建立在临摹和写生上的。而写生通常是指深入大自然进行写生。山水画创作的特点就是在原有的生活感受基础上,根据大自然的元素来创作一幅作品。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作品一方面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对象,是自己对大自然进行新的组合,有更多主观的因素。同时,山水画的创作对自我也进行着审美教育。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的教学大致可分为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当今学院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将这三个阶段按序排列,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这三个环节融为一体。本文以山水画教学的重要环节-皴法的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师古人、师造化的基础上如何对皴法进行创变,从而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8.
宾虹先生对山水画是情有独钟的,他一生遍临历代名家山水作品,走遍中国大地山山水水,把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和对自然山川写生的感悟融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即他常提出的山水画"内美"之所在。"内美"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少如 《美与时代》2013,(12):97-97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不竭源泉。画者要做到先对“写生”释名解意,进而证明写生的源远流长。写生之意义于作画者影响很大,写生是创作的素材储备;笔墨语言的探索;感知外物,养胸中之气。故而,山水画写生于今亦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摹在高校工笔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掌握工笔画技法的不二法门。学生只有经过对经典工笔作品的临摹,才能深入了解并掌握工笔的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生以作品为媒介,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为写生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历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能魅力永驻,成为历史名作,大多得益于师法造化。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说明画家用心感悟世界,也是用心、用眼、用手写生自然的理论依据。一代宗师龚贤之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我师造物,安知董黄等,也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写生的重要性。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第五中精辟论道: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受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艺术来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一直秉承着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在当今山水画教学中,选择最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临摹名家绘画。文章针对山水画传承和临摹问题,提出一些在教学改革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提及写生,今人通常认为其方法为观照实物,进行客观而忠实的描绘.而古人所谓"写生"乃指"写物之生意".同西人之法不同的是,中国古代虽有即时对景图绘,但也不乏对自然物象目识心记, 归而写其意态.这里面既有真切之"摹仿",又超出单纯的标本式摹写.但是,长久以来,不少人认为,写生是在近代伴随着西方美术技法和思潮传入中国的,而将其认定为舶来艺术的手法.殊不知,写  相似文献   

17.
白描花卉写生练习是高校中国画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白描花卉写生练习有花卉知识准备、临摹训练和分步写生教学等环节,通过系统训练,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工笔花卉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学仲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王学仲借鉴西方水彩画中的技法,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元素结合,将爱人民、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主题隐于其中,创造出适合于新时代的山水画新意镜、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工笔花鸟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工笔花鸟教学要立足中国文化,认识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抓住造型,重视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和写生;注重诗文书法金石的辅助,向创作迈进。  相似文献   

20.
堪舆这个词语在人们日常谈论我国山水的时候是会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思想,在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对于山川河流的欣赏角度都是和堪舆思想分不开的,在我们看来,中国山水画与堪舆思想是不能够分开来看的。一些专家对我们国家一些历史上的名画进行品评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堪舆思想的评价,从而探析山水画的内涵。很多古代山水画作品都与古人的堪舆观念相合。总的来说,堪舆就是人们向往自然的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和方法,而中国的山水画恰恰将这种方式和方法表现出来。我们平时在欣赏古代山水画的时候,一定要从古人的角度,利用古人的审美眼光去欣赏,通过体会古人作画时的心境,从而深入地感受山水画中的美。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中堪舆的思想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堪舆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对于我们国家山水画与堪舆结合得比较好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以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同时也对于堪舆思想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