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滨海景观带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亲水性设计原则是城市滨海景观的核心和重点,城市滨水景设计观在尊崇亲水性原则下,通过对滨水景观带的道路、驳岸、亲水节点及植物配置的合理设计组合,形成更具有亲水研究性的滨海景观带。但现如今城市滨海景观的亲水性设计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型城市中,发展依然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武汉又名"江城",长江汉江穿越而过,形成武汉独具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景观。汉口滨水景观带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但汉口滨水景观在武汉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景观规划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武汉滨水景观的概念与对城市的意义进行阐述。选取了武汉市汉口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文化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评析,剖析了其景观连通、空间容纳、地域文化、旅游环境的问题,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实例、结合汉口历史背景、实地考察汉口滨水景观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滨水区对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底蕴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只有解决了汉口滨水景观规划的问题,才能使武汉市能正确高效地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3.
在滨江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娱乐、休闲、文化、生态等综合性功能,是具体落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较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向。通过对监利城市公园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景区规划以及夜景设计的分析、研究,我们要力图建造名副其实的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最佳公园。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及构思1.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理念——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随着南京市本土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聚集,长江周边的环境污染给南京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与环境及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变得尤为突出。恢复建设长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使南京下关滨江带成为重要的城市绿色景观廊道,建立一个生态优美、生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城市品牌的塑造,其景观优劣也反映着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景观带是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带的设计将在道路景观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滏阳河是衡水的"母亲河",随着衡水市滏阳河两岸景观改造和升级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滏阳河滨河区域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滏阳河滨河景观带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景观体验,提升城市的景观形象。文章通过分析滏阳河两岸景观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归纳和总结了滏阳河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探讨了景观设计中发挥滏阳河景观带的优势,创作出具有人文气质的滏阳河滨河区景观,为其它滨河城市景观带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鞍山三县一市文化景观带建设的意义出发,提出鞍山三县一市景观带建设的思路,即文化、文化景观、城市景观带与城市的共融、有机结合,倡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再生景观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特里尔(Trier)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靠近卢森堡和法国,被称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这座古老的城市位于摩泽尔河谷,两岸是梯田式葡萄园,设计巧妙,风景独特。据说,公元1世纪特里尔就被罗马帝国开辟为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重镇。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曾将此地设为其宫廷所在地和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的首府,被誉为"北方罗马"。从这座城市所留下的诸如大黑门、浴场、竞技场、巴西利卡等古罗马遗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辉煌与热闹。  相似文献   

9.
现代景观设计在形式上追求简化,设计过程中遵循"最少干预"的设计原则,以最少的元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几何形无疑为景观设计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几何元素的构成和组织原则,可以在不同空间中运用:滨水驳岸、小品与硬质铺装、高差起伏的草坪及景墙的处理。南京下关滨江就是几何形式语言与空间功能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两岸教会的交流阶段可用三"春"来形容,从过去的"春江水暖",到现在的"春暖花开",及将来的"四季如春"。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邀请,魏悌香牧师和欧阳家立长老率领的台湾基督教联合参访团于3月26日至31日对北京、南京、上海、福州四个城市进行了参访,这是两岸基督教界继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绵阳市是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跟踪研究对绵阳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也是绵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游娟 《美与时代》2014,(6):23-24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应通过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来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打造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如此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水"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滨河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问题严重。文章以城市滨河特色景观设计为主,在介绍宿州新汴河两岸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共生模式下城市滨河特色景观的营造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底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乐山市市中区嘉定坊的景观营造,突出了各类景观植物的造景不同作用,综合考虑了空间的功能性、地形的特殊性等特征,通过合理的选用和配置,成功塑造了适宜游憩的各类景观空间,为市民创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城市"后花园",更在类似的滨江游憩场所建设中树立了一个可供广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正>这次武当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赴台巡境活动,其意义既在道教,又超越道教,对弘扬正信、匡扶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甲午年九月,武当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在两岸信众的热切期盼中赴台,开启首次巡境弘道之旅。这次盛况空前的民间宗教交流活动由武当山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玄天上帝弘道协会"等两岸多家道教团体共同发起举办,以"共谒玄帝,福泽两岸"为主题,历时22天,覆盖台北、台中、台南地区各大宫庙,仪礼周全,功德圆满,谱写了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1):31-47
"中华民国"问题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两岸的核心争议在于,大陆方面坚持认为"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被推翻,而台湾方面则坚持认为"中华民国"在台湾地区依然存在,并要求大陆方面要正视这一事实。围绕着这一争议,两岸双方各自建构了自己的法理依据和论述。笔者认为,"中华民国"问题并非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故需要政治解决。两岸需要秉持务实主义的态度共同面对"中华民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而不是台湾单方面要求大陆面对该问题。在两岸统一之前,如果条件具备,大陆可承认台湾当局为区域性特别自治政府,而不会承认其为"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0月23-25日,首届"台闽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两岸学术研讨会在金门举行。会议由台湾元智大学、金门技术学院主办,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中国孔学会和福建省伦理学会协办。来自两岸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台闽民间信仰与伦理文化"、"台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两岸服务伦理建设"、"战地文化转型与两岸交流"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刊 《中国道教》2014,(2):20-21
正两岸道教交流是两岸民间交往的重要内容,是增进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途径。举办两岸道教界新春联谊会,回顾总结过去经验,共谋筹划未来蓝图,是促进两岸道教交流的一个新平台。今后应进一步规模化、常态化、制度化。2月26日,来自台湾21个道教团体、宫庙的约50名高道大德齐聚"有福之州"福州,参加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福建省道教协会承办的2014两岸道教界新春联谊会,共叙两岸道谊,共商交流之策,共谋弘道大计。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5日至11日,由慧传法师率领的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代表团一行180人在大陆参访。9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代表团一行。张志军对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促进两岸民众融合给予肯定。张志军指出,在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中,要讲"缘"、"福"、"愿"三个字。"缘"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之缘,两岸宗教和民间信仰法乳一脉之缘。"福"是要珍惜过去八年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愿"就是希望两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在中断将近四十年之后得到恢复,两岸佛教界亦重新开始往来。经过"小三通"之前、"小三通"之后,以及"大三通"以来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两岸佛教界联系十分密切,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两岸.佛教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岸信众之间的了解和两岸民众之间的互信,有助于两岸和平共处,更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