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西是我国书院建筑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也是传统书院文化最为盛行的省份之一。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场所,在建筑形态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象征图像则是江西书院建筑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江西的书院文化,紧接着探讨了江西书院建筑中象征图像的起源和形成,然后从形式与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院建筑美术象征图像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象征图像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乡村现代建筑与乡村传统建筑的区别、联系出发,分析乡村现代建筑的在地文化发展模式,以材料、技术的不同到功能主体、历史文化的联系,阐释在地文化的地域性与时间性,乡村现代建筑为何要传承在地文化,其意义与内涵的作用,再以实际案例分析如何在乡村现代建筑中运用在地文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书院肇始于唐,兴于宋,在明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不同于官学与私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对我国教育、建筑、藏书、园林、民俗的培植等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史料结合案例的方式,对书院发展的概况、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影响、关中地区书院独具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营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重拾历史,将这块文化瑰宝重新带给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河南乡村建筑传统建造带来了资源浪费、安全性能差、品质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发展发现,其恰能解决乡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河南乡村数量多、基础差、市场庞大,将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推广提供良好的平台,由此探讨装配式建筑在河南乡村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了乡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传统村落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1949年以来国家有关乡村建设的系列政策,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下的发展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原道》2015,(4)
中国古代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书院。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这就是现代书院要传承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儒家道统与教统的关系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统"是"教统"价值之源和指导思想,"教统"是"道统"落实的基本途径。"教统"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进行社会教化来实现的。在今天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怎么从道统的高度,从学统的深度,从教统的广度来传承传统书院的基本精神,发挥书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建筑师逐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知识传统以及生活记忆已经失守了。建筑师们开始将接续、重塑生活记忆作为建筑思考以及建筑实践的主线,面对"记忆"进行建筑的在地实践。试图从记忆、材料、界面、空间体验、日常性、非功能性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建筑师在乡村、城市新区以及旧城改造的相关在地建筑进行实践分析,解读如何实现建筑在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同时关照记忆。  相似文献   

10.
村口门楼是越南北部传统乡村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乡村村口门楼建筑主要出现在一些北部平原地区,如北宁、北江、河内、南定、兴安、太平等,这些省市有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这些地方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乡村都为自己建设了村口门楼。过去,每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区,是封闭式的,所以乡村村口门楼是为了维护乡村治安而建的。与榕树、竹丛、村井以及亭院等一起,村口门楼建筑已成为越南乡村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原道》2015,(4)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升温,传统书院研究和当代重建也渐成热点。为澄清有关书院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代书院重建,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并将访谈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民居、榕树、竹丛以及村井不仅是越南乡村文化的象征,还是越南北部三角洲人民的骄傲。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是其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与水稻种植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价值体现出以下特征:传统民居与乡村空间整体非常和谐;民居形式简单,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气候;布局对称,装修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只用天然材料;社区性;地方性。这些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借鉴价值,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17,(3):115-119
本文从现代性的冲击与内生机制僵化两方面因素分析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式微的原因,从农民生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三方面阐述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传承意义,并提出在现代乡村治理中,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创新路径应当建立在与现代乡村结构的区域差异相适应、与现代乡村代际关系更迭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针对目前黄埔村所面临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以及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该设计将祠堂作为主体,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旨在通过设计将传统的祠堂建筑与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相结合,解决目前祠堂使用率低、空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让传统老建筑展现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自五代南唐时期建村以来,历经了1070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基本保存了明朝时期的完整平面布局。其传统建筑规模宏大,赣式民居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三雕装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试从对江西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与手法的研究入手,挖掘流坑古镇的传统民居装饰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江西乡村传统建筑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沿线有着大量的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古村落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当下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境地。以江苏省常州市邹区镇安基村为例,从建筑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根据对京杭大运河苏南段古村落的现状调查,探讨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人们对自身精神文明追求的重视程度增加,节假日出游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要活动。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乡村民宿建设的浪潮,然而因为我国乡村民宿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国内乡村民宿的设计建设中心多以建筑为主,忽略了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建设,使得乡村民宿的品质体验感不高,民宿建筑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文章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乡村民宿和乡村民宿景观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提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莱蒙 《管子学刊》2012,(1):97-101
清末,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书院制度被废除,学堂兴起.伴随着全盘西化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学代表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推广国学教育,书院重又兴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厦门市筼筜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院开始运作以来,秉持“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的办院理念,举办了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国学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邀请名家开办讲座,开设国学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筼筜书院的发展可充分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点,积极吸取其他书院的办学经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8)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何明栋居士《佛教对我国古代书院的影响》一文,通过剖析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进行教学又兼及学术研究与印书、藏书的特殊教育组织——书院,它的择址与建筑格局、组织形式,学规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诸方面,反映出佛教对我国书院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