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式景观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新中式景观产生原因;二、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三、传统文化对新中式景观的影响;四、新中式风格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五、新中式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全面深入,总体上,新中式景观的理论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还不相适宜,理论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景观建设实践的发展。但从研究价值上来看,新中式景观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对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艺术学的研究领域,对中国景观行业的建设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国现代景观的良性发展,使中国景观建设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功能需求下,大规模的商业空间、城市广场、居住空间的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景观设计空前繁荣。西方现代艺术与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手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结合的新中式风格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鲜血液。新中式风格融合了西方现代设计开放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设计手法,汲取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深邃意境和场所精神,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餐饮建筑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设计风格,使餐饮建筑设计更加具有文化气息。针对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当代餐饮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徽文化艺术元素在餐饮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将纯粹地道的徽州文化精髓在主题餐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达到传统和现代的共生与结合,更好地展现出徽州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特色蜂巢餐饮空间设计,是利用大自然的智慧,在保留传统建筑精髓的同时,从空间造型结构上仿效蜜蜂筑巢的原理,运用蜂巢结构元素,把一个个六边形墙体衔接起来呈现蜂巢效果。六边形的稳定与美观,使整个方案的主题更为突出,使空间在造型上更为优美。在设计中,把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彰显新的中式特色;在环境氛围营造方面,借用景观表现方法与墙面孔洞的造型设计,把中式风格中"诗情画意"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中式风格在设计选材上也很讲究,多采用木纹、实木吊顶、仿古砖等元素,并遵循蜂巢结构原理,以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住宅景观已成为现代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国内的居住景观存在着脱离本土文化的现象,为扭转这一趋势,我们需要在传统的本土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寻找契合点,"新中式"风格的产生就是当今国内景观设计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通过比较南京九间堂和深圳万科第五园的住宅景观的设计手法,可以分析出"新中式"风格的特点,从而探寻现代人居的中国风尚,展开对于未来住宅景观发展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具有典雅、浪漫、装饰性、娱乐性、浅薄以及浮夸的历史折衷主义特质,这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后现代主义装饰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让装饰回到室内,最常用的手法是运用新古典主义的装饰手法。带有中式风格的后现代室内住宅设计,实质上仍然还是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改良,中式的新古典主义引入了大机器时代的新工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了带有中式风味的后现代室内住宅设计,也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总结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住宅景观可以说是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关键性因素,潜移默化地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着影响。由于西方设计思想的不断涌入,国内很多小区的住宅景观设计都出现了脱离本土文化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当在传统中式设计和现代设计思想中寻求新的契合点,自此"新中式"风格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个性鲜明的扬州传统建筑有着深厚的根基,根植于悠久的地域文化,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通过阐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意义、价值,以及当下餐饮空间设计的趋势,总结出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更好地得到运用,使建筑装饰元素更好地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相结合,营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与审美特色的室内环境,创新设计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现今社会,老人作为弱势人群常常被忽视,因此老人的休闲娱乐空间很有限。风雅轩老人娱乐中心设计方案是针对老人设计的一套娱乐空间,倡导人们关注、关怀老人的生活。为体现关爱老人,其设计的娱乐项目多以适合老人身心健康为主,设计方案以新中式风格为主,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传统艺术的魅力。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容,如古典木质桌椅、中式元素木质隔断、中国元素的灯笼等元素,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式家具呼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式家具应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风格,又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然而,目前现代中式家具在产品的用料、造型、结构、工艺和产品营销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代中式家具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吸取现代家具设计精华,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在世界家具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生活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式庭院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当中,且面向当代文化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新中式庭院应运而生,其不仅融合了传统中式庭院追求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理念,还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新中式庭院的设计中,注重自然因素的应用,以创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探讨新中式庭院的传承和发展状况,旨在研究和设计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中式庭院,为新中式庭院设计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庭院设计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元素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应用,虽然能够表达别样的中国餐饮文化,但是使用不当,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元素以及现代餐饮设计的基本需求。不仅表现在文字、色彩与图案三个方面,餐饮空间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亦是中国古典元素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设计师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面面俱到,才能创造完美的现代餐饮空间,体现完美的中国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煜 《美与时代》2014,(6):34-34
影片中的“中国风”不是纯粹的古典元素的堆砌,而是中式风格的古雅与现代风格的素雅的自然衔接。电影场景的环境艺术设计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格特点是体现电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场景环境艺术设计里,传统的文化被蕴含在新的设计中而得以继承和流传。  相似文献   

14.
孙浩 《美与时代》2015,(4):68-7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可以应用于现代住宅空间中,现代住宅空间设计,在以功能为上的原则下,可以融入中国传统家具、屏风、门罩、窗棂、书画、纹样等传统中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空间中式风格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也进入了空前活跃的发展时期。设计师们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设计因素和现代元素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新中式风格。  相似文献   

16.
就当前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分别对长安大排档、素心茶坊、醉长安餐饮空间进行调研,从餐饮空间的空间布局、家具陈设风格、照明与灯具及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域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体现,用一种更直观的思路探讨餐饮空间中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的先民们十分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在时代变迁中,中国的住宅形式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在不断的改变与设计中,人们希望在自我的生活空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利用自然,从而与自然进行最大限度的和谐相融。在传统中式的住宅规划中,庭院的设计在整座建筑群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修饰作用和实用主义。古代先民喜欢在住宅的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生态之美。具有中国特色的庭院设计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变更与交替,形成了带有不同地域文化的中国传统特色庭院。文章在保留传统中式私人庭院的规划与设计特色的同时,努力寻求现代中式私人庭院规划设计的创意点与闪光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解析与再设计,结合目前现代人们的审美趋势,进行艺术化的概括与简练设计,形成具有现代新中式特色的私人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设计反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新中式风格家居设计,是现代中国人向世界展现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是室内设计风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餐饮文化的逐渐盛行,促使餐饮空间设计的形式、风格不断发生变化。主题性的餐饮空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就餐需要,还能满足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设计师通过空间造型、特色符号、色彩、材料等因素能够营造出各种想要表达的主题环境。人们通过感受主题性餐饮空间的环境氛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期望的主题意境。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国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众多平面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从而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式风格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