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美国的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赖特崇尚自然,其设计的建筑充满诗意,流水别墅是对"有机建筑"最好的诠释。时至今日,他的设计思想也引领着未来设计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符号,优秀的建筑是唯美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完美结合.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和"的思想结合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对当前部分居住社区规划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建筑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佛教旗帜性人物,于其时代开演"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理论,进而力推中国佛教近世改革,这与其对《仁王经》的理解于义理上或有一贯性。此外,太虚大师对佛法护国思想的理解亦非仅仅停留理论层面,更于战火年代奋身践行。大师所言所行,实为近世佛教之模范。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初,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一说.很快这个"道法自然"的新鲜事物成了对现代建筑较有影响的建筑流派.百年后的今天,随着人性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建筑遭到了更多的质疑.基于此种现象,"有机建筑"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乌珠穆沁草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东北部。悠久的游牧生活造就了独特的乌珠穆沁草原文化。笔者多次到乌珠穆沁草原体验牧民生活。牧民与草原亲密相处的情景感动了笔者,为笔者的油画创作提供了灵感,研究用油画语言来表达对草原的情感。创作中借鉴大师的作品的表达方法,如米勒和普拉斯托夫,把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用丰富的油画语言来表现,表达出沁人心脾的情感。其过程以具象写实为主,从构图的合理性,造型的空间感和主体的表情、姿态,色彩节奏感,紧紧相扣情感的表达。通过对乌珠穆沁草原地域文化系列创作,提高油画创作艺术的修养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芬兰现代建筑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和地域场所属性,在很多优秀作品中都生动诠释了本土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所提倡的建筑人情化内涵。从木构建筑体现的空间自然属性、光影营造的丰富空间体验以及建筑与场所的情境互动三个方面阐释芬兰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精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析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通过介绍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Ando Tadao),探索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尤其是与日本禅相关的设计理念。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日本禅宗有着很深远的关系,其所设计的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极其奥妙,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安藤忠雄在其建筑中传达的精神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内在精神密切相关。作为东部与日本相邻的古老国家,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进程,安藤忠雄在建筑方面的实践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的研究有失公允。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受了剧烈的文化阵痛,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该说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都顺时而化,站在"卫道"的立场上,开始对其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的现代转型工作,出现了"新儒学"、"新佛学""新道学",作为道教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大师,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低估,从三教文化现代转型的视野来审察,他与一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和新佛学大师太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于诸多方面都有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为探索背景,叙述了场所及场所精神的概念,并从建筑场所现象学出发对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部分建筑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了场所精神在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建筑与场所精神之间的联系和所产生的现实效益。  相似文献   

13.
扎哈·哈迪德是著名的女建筑大师,她在建筑界被称为"女魔头",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她追求自然,创造透明和流动性,指导城市的建筑走向未来。文章以中国北京银河SOHO为例,深度解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开始积极思考城市建筑的意义,城市建筑不仅只是单纯地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还是具有良性的生态循环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因此,生态园林导向下的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渐凸显其重要性。虽然目前生态园林与城市建筑的有机融合不具备普遍性,它暂时只体现在小众独享的范围,但其具有实验性,探索新的居住形式是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文章以定位"地铁口上盖,绿色家园,森系生活态度"的"述森林"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为例,从生态学原理出发,使用多层次、多功能、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秩序,探析生态园林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其建筑作品朗香教堂中的光影处理手法进行解析。柯布西耶在教堂运用坚固的混凝土构筑,使得教堂实现了一种雕塑般的效果,通过对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细部装饰以及光影应用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光影的运用在朗香教堂随处可见,建筑设计方式大胆新奇,处理光影的手法细微打动人心。朗香教堂以其细腻的空间氛围和独特质朴的设计造型为后世建筑重新定义了光与建筑的关系,对现代教堂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中原佛教文化资源有效转换成现实的文化软实力,如何让中原佛教文化发挥特有的号召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使之在"一带一路"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绽放光彩,通过对中原佛教建筑的历史、现状及其佛教文化价值的深入调查研究,有利于将历史建筑风貌与当代人文景观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其整体重建、保护和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17.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藏传佛教文化中,莲花生大师吉日法会从九世纪一直传承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依据佛语和伏藏源远流长,本文就莲花生大师"初十吉日"法会及"古鲁羌姆"法会的缘起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5,(7)
<正>本刊讯7月4日上午,由北京桑杰佛教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草原丝路民族文物及佛教造像艺术精品展"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艺术界、收藏界、书画界以及佛教艺术爱好者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托古代丝路经贸、文化发展的雄厚基础,与沿线国家共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的大背景下,由蒙古族著名收藏家桑杰先生精选其多年收集的草原丝路沿线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式建筑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居住环境中的体现,其建筑形制和特征所反映的是对文化思想的表达和追求,这种追求表达在空间营造上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出发,简要分析中式建筑中空间感的营造法则以及中式建筑的理念在当下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