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博物馆是美籍华人设计大师贝聿铭留给自己家乡的传世之作,其设计回归自然,回归本土。设计师从“人性”出发,通过对新型材料的运用、色彩的铺置、光线的操纵、水文的引入、植被的分布、文化的融入等方面对苏州博物馆的馆内布置、庭院布局、馆外设计以及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详细的疏解。使得苏州博物馆从整体到局部,从人文到环境,从中式美学到西方科学无一例外地都完美地诠释了在现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了古典式与现代式完美结合的视觉审美效果,使两者相得益彰,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界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在我国快速成长发展。海外学成归来的园林设计师在我国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些海外归来的园林设计师所接受的理念大部分是西方的理念,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呈现出西方的审美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审美观念格格不入,甚至会产生矛盾冲突。为此必须要针对园林现代景观设计,进行传统化的改造。通过多年的一线实践,并根据园林设计经验总结了目前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材料,让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进一步继承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理念精髓,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念融合。  相似文献   

3.
传统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它具有广泛的主题、深刻的内涵、丰富多变的形式和悠久的历史,是艺术史上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元素,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对其进行适当改进,将其应用于公共空间设计,使其在保证传统文化吸引力的同时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是当代室内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和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互相矛盾的状况,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现代化发展不能摒弃国家历史文化,反而要强调中国元素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千城一面"的窘境,更能弘扬国力,增强国家形象、国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苏州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的设计表达中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散发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设计理念日渐完善,给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本土设计造成剧烈冲击。如何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在国际化浪潮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是我国平面设计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图案语言是中华民族流传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独特形象,因此我国设计师不可盲目地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去一味承袭国外理念,应将二者结合,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贝聿铭先生儿时曾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光,为家乡设计博物馆时以其一贯擅长的几何图形表达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用贝先生本人说过的一句话为题目,也使这一座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特色和现代结构特征的建筑得到一些诠释。以此为出发点,追寻贝先生的脚步,以一个游人的视角拜读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李妍  陈成 《美与时代》2014,(11):50-51
从古至今,龙纹始终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吉祥文化的典型代表,龙纹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图形。通过分析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体现标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不仅在于发现其龙纹标志本身的图形语义,更重要的是分析、理解其龙形标志本身所蕴含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价值。更好指导设计师运用现代标志设计方法去重新诠释传统图形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使传统融入现代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艺术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宝库,是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是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现代艺术超越的一项商业活动。把相关形象加以取舍、提练,将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加以修饰,形成了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现代设计。油纸伞绘画设计对现代网页设计具有启发与文化传承作用,即能使现代网页设计在具有美观的视觉呈现,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在现代化大环境中重拾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网页设计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更好地展示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个性,已经成为平面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元素中的汉字、传统吉祥图案、民族色彩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如何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形成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式风格的现代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多元与经济繁荣的时代.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是一门综合而新兴的学科,如何梳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是博物馆设计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表现出的美学意义让现代设计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设计师们以一种比较新的形式将图腾进行了表达。在现代设计和传统艺术意味结合上,图腾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现代家具设计与现代标志设计上被广泛运用,目前已然成为时尚的标签。所以,将家具的设计作为例题,研究分析现代设计受少数的民族图腾纹样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54-154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湘楚艺术具有极高的设计与文化价值,是现代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上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宝库。本文从湘楚艺术的图形构成方法、色彩风格、纹样布置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其设计特点和艺术手段,以期通过对湘楚艺术设计理念的探讨对现代平面设计给予启发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二战后伴随其本国的经济起飞而快速发展。地域特色与现代感并存始终是日本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什么又是民族的?难道把传统的图案拼接在流行现代设计上就是民族与现代性相融合了么?基于此,通过对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对日本设计师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更好地融合,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探究贝聿铭建筑设计所传达的思想,引申出对中国现当代公共建筑创新的思考。贝聿铭晚年在苏州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自建成后便因其"新"受到各界人士和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关注。贝聿铭从早年出国留学时,就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在建造苏博时他提到中国建筑"新枝"和"老根"的嫁接问题。贝聿铭所说的"根"与"插新枝"的方法,是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一直摸索的传统与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环境设计和城市化发展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为了能促进现代环境设计的质量和创新发展,设计师就要立足根本,将传统文化元素能与现代环境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提高现代环境设计的质量打下基础。通过对现代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重要性和运用现状的阐述,详细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及实际运用,为现代环境设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元素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应用,虽然能够表达别样的中国餐饮文化,但是使用不当,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元素以及现代餐饮设计的基本需求。不仅表现在文字、色彩与图案三个方面,餐饮空间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亦是中国古典元素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设计师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面面俱到,才能创造完美的现代餐饮空间,体现完美的中国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国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众多平面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从而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式风格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美与时代》2015,(2):102-104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输出的载体,其创造的背后蕴含着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符号的剖析、解构、运用与加工。作为网络游戏世界观的基础架构,游戏场景在构建世界、营造场景、渲染气氛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其背后所运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艺术让游戏设计师有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在新时期中外文明高度交融与开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师应借助这一媒介,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运用其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对文化符号的重新设计更要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儿童服装色彩丰富,纹饰造型多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传统儿童服饰文化,为我们设计现代儿童服饰提供了文化根基和美学基础,为我们设计现代新中式儿童服装提供了思路。设计师应抓住机遇,汲取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营养,在儿童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儿童服装。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许多流行的经典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而它的现代设计元素和完美结合的深刻内涵,赋予了它是一个新的时代气息和活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准确地使用我们珍贵的文化作为现代标志设计服务,使我们的现代标志一个更好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