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凝聚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美学思想的精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欧洲古典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影响深远。建筑外观比例和谐,在建筑设计中追求人文精神,是维特鲁威美学思想的核心。而要达到这样的设计境界,建筑师除了要具有顽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由丰厚的知识积累与完美的艺术修养等构成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建筑本质来说是自然界的物质,建筑师的意识指导物质的建造,随之在实践过程诞生了美学评价,这些美学评价及思想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因此文章通过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来探究建筑美学与建筑师美学思想背后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贝聿铭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具有代表性人物,其设计风格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东西方的建筑理念相结合,为当代的设计史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文章通过剖析贝聿铭设计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来探究其中共同存在的设计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于建筑师而言,建筑美学的研究可以开拓视野,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对美学体验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建筑创作中的灵感。地域性是建筑的重要属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不同性格的建筑,与自然相融。因此,对建筑而言,美学角度的观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结合重庆科技馆的设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重庆现代建筑的本土化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程霞 《美与时代》2016,(4):46-48
中国传统美学深深根植于先秦儒家美学,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各个思想流派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美学"为主体的美学系统。在此系统中,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实用、中和、秩序、天人同构等思想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皖南徽派建筑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强 《美与时代》2004,(10):33-35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因而,皖南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更能实现它独特的审美,同时,徽派建筑形式的艺术美,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设计已经越来越被大家关注。绿色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适度、寻求平衡、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之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以及适度平衡、科技美感的现代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冯秀莲 《美与时代》2013,(7):101-102
宋代建筑形式一般呈现出尺度缩小、布局随意、清雅柔逸、装饰细致的基本格调。这一格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程朱理学中蕴含的深沉美学思想的熏染,对当时及后世的建筑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程朱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在思想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宋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种以"理学"著称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颢、程颐学派和朱熹学派,世称程朱理学。程  相似文献   

9.
徽派建筑艺术是我国民间建筑文化中—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的设计涵养,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塑造了一个最具有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分析其建筑艺术涵养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审美理念,无疑将对当下的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性意识,从而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接触有关移动建筑理论设计着实让人脑洞大开,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城市是它的基地,建筑师成为其搬运工,而尤纳·弗莱德曼则成为这背后的掌控者。移动建筑并不是建筑本身的移动,而是城市生活的居住者对空间需求的表达与自我愿望的展示,以此来否定建筑师的特权。通过对移动建筑理论学、移动建筑美学分析、实际操作方面,对移动建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是我们今天研究庄子的主要资料。但是,《庄子》中,既有庄子的作品,也有庄子后学的作品,而主要思想却是庄子的。依据《庄子》来研究庄子的美学思想,同样,既有庄子的、也有他的后学的。所以,所谓庄子的美学思想,确切地说,应该是战国时期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本文谈到庄子,往往包括他的后学在内。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绝对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无限的总体思维在有限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艺术不是生活的点缀,人民通过创造的艺术形式,表达生活的内在含义。艺术不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它向大自然借鉴它的感性内容,是为了用人性来教育人。艺术作为各种感情的反映,同时又唤醒我们沉睡中的欲念,激励我们提出新的需求。它使我们体验到种种的痛苦、欢乐、忧伤和希望,因而我们个人的经验膨胀了,扩大了,甚至达到了人类经验(以及人的全部胜利和失败)的高度。艺术品具有三个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鉴赏、品位、判断、体验、因借、翻译等美学或跨文化问题。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到底是何走向 ?是要重估传统的学说 ,澄清原来的疑难 ,继而提出新理论、新体系呢 ?还是从跨文化学的角度切入 ,将中西美学与诗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念 ,置于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的特定语境中加以比较分析 ,继而在其互动互补的关系中追求“法乎其上”的沟通与超越呢 ?凡此种种 ,中外美学家均有各自的构想与见地。 2 0 0 2年 1 0月 ,“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美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自 1 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 80名美学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与对话。这其中 ,侧重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美学 ,推崇伦理功用的实用主义美学 ,强调跨文化视界的翻译美学和标举诗性智慧的比较诗学 ,均试图为未来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维度与探索平台 ,故值得我们从学理上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李裴 《中国道教》2003,(4):19-23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或“白云道士”,又号“天台白云”。作为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和有道高士,司马承祯受到历代唐帝王如武则天、睿宗、玄宗的优宠,被尊为帝王之师。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主要包括《坐忘论》,《天隐子》8篇,《修真秘旨》12篇,《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事目历》,《修真精义杂论》。其中,主要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蕴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他对审美判断的主观性特点及“道”美的肯定和追求,“坐忘”修心的审美…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康德(Kant,1724-1804)处在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他的历史背景和文克尔曼与莱辛的基本上还是一样。但是由于当时德国政治分裂状况下各小国和小城市的闭塞孤陋,康德突出地脱离了现实。再加上当时德国大学在莱布尼茨、沃尔夫派理性主义哲学统治之下,哲学的研究一直充满着玄学思辩  相似文献   

16.
歌德(G.W.Goethe,1749—1832)在近代美学思想家中几乎是唯一的具有深广的文艺修养和科学修养,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诗艺上达到高峰的大诗人。和一般美学家从哲学系统和概念出发不同,歌德的美学言论全是创作实践与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范例,所以是特别值得学习的。他的全集有一百四十三卷之多,是美学思想的一个极丰富和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朴素的老庄审美学说对后来的造物活动及现当代的设计行为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老庄的"和"与"自然"、"形神意象"与"虚静"的美学思想,以及它们与设计美学的契合融通.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工艺美学风格逐渐改变了唐人崇尚博大、色彩绚丽以及装饰奢华的取向,转而推崇温润、典雅、简约、严谨和理性。工艺美学风格的转变与当时宋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联。理学崇尚实用、克制、严谨,禅宗推崇“顿悟”、亲近自然等思想,都对宋代工艺美学影响极大。随着理学和禅宗传入日本,一个成为日本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一个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工艺美学取向也影响了日本。通过日本的古代以及当代设计,不难发现其尚简约、重禅意的设计风格与理学及禅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作为两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其室内空间设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离散与集中的区别;在室内外空间关系上呈现出流通与隔绝的区别;在室内空间界面处理上呈现出朴素与华丽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