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运河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出基于运河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对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呼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吉林市的现代农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了解当地寒地现代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结合调研成果和资料分析结果,探讨影响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探索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基于此,归纳在寒地现代农业园中营造出较好的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师瑚 《美与时代》2023,(2):117-119
近年来,在文旅耦合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作为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绍兴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却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融合式多层次全方面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以创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助推绍兴经济发展,赓续古越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4.
陈思雨 《美与时代》2023,(12):104-10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开发是践行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梳理绍兴市乡村的地貌、文化、经济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总结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提出优化品牌、整体规划升级、优化人才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绍兴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吴念秋 《美与时代》2023,(2):135-135
浙东唐诗之路,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通过对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与自然环境进行调研,挖掘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分析在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人、景观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提出利用文化转向的方式,对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乡村景观进行改造,增强景观人文属性,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文化,从而带给人更具有诗性美感的景观感受。  相似文献   

6.
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容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因此,校园景观不但积淀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而且还可从设计优美的景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景观的生态质量和美学品位不但是校园文化价值的传达,也是校园师生共同的美学追求。以美的视角去看校园景观建设的合理或不合理之处,为建设好大学校园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张萍 《美与时代》2015,(3):74-76
丰渚园是惠州西湖的重要景点,其内修建有纪念清末惠州名士、才子兼孝子江逢辰的"江孝子亭",有丰富的孝道文化蕴含。尝试探索将感谢父母恩情观、代际平等互敬观与惠州西湖丰渚园城市家具设相结合,通过城市家具激发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平等互敬地行孝,既能推动园区文化建设及配套设施的进一步优化,也对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楠 《美与时代》2020,(12):107-108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9.
李铠伶  李羲 《佛教文化》2009,(2):126-126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再度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就现代佛教文化景观建设进行深入论证与广泛研讨。  相似文献   

10.
康养景观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环境。设计符号的运用是康养景观的关键之一,它们通过形态、色彩、材质等传达着空间的功能和理念。文化是康养景观的灵魂,赋予了景观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康养景观中体现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整合与统一,关注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康养景观设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农耕文化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渔浦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是一个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宜居宜游的传统村落。针对渔浦村村落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同时立足于农耕文化,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保护本土资源、弘扬农耕文明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乡村发展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鹏 《美与时代》2020,(6):108-109
为了探寻城市景观风貌与现代户外广告融合的形式与方法,户外广告的规划设计应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设计的形式和风格需要高度匹配建筑环境,广告效果的呈现应该多样化并体现创新性,现代户外广告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找到城市景观与户外广告的融合之路。城市景观与户外广告可以和谐发展,具体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聚焦提升街区管理质量、创建品质城市并积淀文化底蕴等要点推动智慧工具在城市建设中的深化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聚焦智慧城市背景,探讨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再生产的背景、展开进程、改造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从明确基本原则、促进绿色出行和盘活文化工具等视角出发,提出将再生产和智慧城市概念导入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具体策略,以助力相关实践应用和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4.
王红 《美与时代》2014,(4):22-23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无的设计”、“不存在的设计”就是将现代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含绿道、水道、湿地、林地、公园、野生动物生境、森林、种植场、牧场、荒地等等。它们都是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性格局,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的管理暴雨,减少洪湖水危害,改善水环境质量。除了生态效益外,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节约市政建设资源,节约城市管理成本,提升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就是无声的课堂,起着"环境育人"的作用。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雕塑作品在高校景观艺术设计中亦为"点睛之笔",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优秀的雕塑作品在成为校园环境焦点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所高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14年9月27日,值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之际,由中国伊协和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扬州市民宗局和扬州市伊协承办的“普哈丁园与运河伊斯兰文化研讨会”在扬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阿訇共60余人参会。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承真、原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王开文、江苏省民委副主任王在郑、扬州市副市长丁一等应邀莅会。中国伊协副会长王树理、达庆利,上海市伊协会长金宏伟,湖南省伊协会长张光耀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代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渗透日益明显的现实出发,提出并初步论证了文化和谐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简要指出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丽欣 《道德与文明》2002,(3):26-27,46
公民道德建设中首先应加强基础道德建设 ,即大力开展“三德”教育。由于个体在城市社区中的行为具有匿名性 ,这就使得社区成为容易发生违反道德规范的地方。社区文化这一具有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 ,具有沟通、凝聚、规范、价值导向等功能 ,社区文化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文萍 《美与时代》2022,(2):101-103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厂区与新城市规划建设格格不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传统工业厂区改造案例,总结其设计改造策略。从有机更新的角度出发,以盐城市旧工业区景观设计改造为例,化解城市遗产原有功能性与现有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工业文化遗存景观获得重构,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包括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在内的道德建设,既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文化视角下,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所体现的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有共同的实践主体——自身和谐的人,有共同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共同的实践途径——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