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教育,而美术馆的建筑及空间结构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在1964年,科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提出透明性理论,其中空间透明性更具有的特征是物理透明和现象透明,即物理穿透和多种空间位置能够相互融合且空间具有变化性。文章将空间透明性与美术馆教育相结合,在近现代建筑里体现空间融合与多变的特性以达到对我国美术馆教育的启示。文章主要探究了美术馆中空间透明现象的运用,对比国内外美术馆运用空间透明性对展览布局和对学习者个性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多种空间融合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美术馆应该融合多种空间功能,创造出具有整体视觉艺术展览形式,增加学习者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学习者在观展的同时应该充分探究美术馆的各种资源并加以运用,从而使美术馆教育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交互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着手,以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究目前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公共空间的交互景观设计类型应从感官交互类、公共空间多元类、地域文脉情感类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景观的交互性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全龄化的社区养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居住在老旧社区,社区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改造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与近些年来我国存量住房改造的方针不谋而合。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代际共享空间及功能性设施缺乏。从全龄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年龄段人群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特点及空间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从空间、交通、设施、文化等方面提出更新设计研究的策略,希望促进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拍作为一种艺术行为,伴随着摄影、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为全民式的自拍文化。在自媒体时代,自拍与微文化相适应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自拍是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人们追求自我意识的彰显。  相似文献   

6.
雕塑是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在景观中的直接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发展,雕塑不再是环境的装饰,而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通过论述景观雕塑的外部宏观语言和内在微观语言两个方面来认识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外观视觉核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但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制定的城市更新策划方案强调从城市现有的形态上进行物理上的更新,更多是学习西方对“失落空间”的更新方式,而不是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系统性的宏观规划,来挖掘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潜力。这样的城市更新方式虽然也能对目前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无法解决中国城市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基于此,分析中国和西方城市基因的本质区别,探讨中国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重塑的方向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像素艺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时代的体现,它将现在高清的时代回归于简单。在上个世纪末期,低像素的电影、游戏是人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索尼发行公司发行的一部电影《像象素大战》里的小方块轻松唤起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还有各种红白机游戏的画面,那些印刻在脑海里的低分辨率的图像,比如最为熟悉的1983年任天堂的著名游戏《超级玛丽》、南梦宫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经典街机游戏《吃豆人》、日本konami公司于1987年发行的射击类单机游戏魂斗罗。正是这些情怀,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毅然决然地拿起一个个的小方块,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去创作属于那个特定年代里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年龄增长,老龄人群会出现生理机能衰退与心理需求变化的情况,其行为活动也会随着社会角色的转换而发生改变。文章深入分析老龄人群的身心需求及行为特征,进而探寻该群体的环境设施诉求。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以及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理念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势下之下,低碳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其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时代所向,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种主流趋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构成,低碳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也得到了城市大众的广泛推崇和热爱。文章简单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琼  江晨 《美与时代》2021,(3):55-56
语言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工具,在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城市表达,能够为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文章将城市公共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艺术设计视域下城市语言景观设计理念,针对其设计问题进行相关设计要点分析,结合各地方城市标语案例,助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良好形象构建。  相似文献   

12.
闵兢  华学成 《学海》2011,(4):108-114
基于协同学理论、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及当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以社区应急准备为基础的社区应急管理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石。对社区进行脆弱性评估是社区应急准备的必要前提,而社区居民的应急准备现状和社区应急工作的组织现状是脆弱性评估的重点,它们直接决定着社区的应急能力。在整个应急准备的机制中,应急计划是其核心环节。应急计划的过程是由成立计划小组、定义计划、潜在问题分析、资源分析、描述任务与责任、发展策略与系统构成的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为了提高社区应急准备的整体绩效,提倡构建基于多层PDCA循环模式的社区应急准备体系。通过调查还发现在应急资源的投资问题上,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互有博弈。  相似文献   

13.
艺术介入公共空间领域,可以更好地彰显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助于构建公共空间的艺术景观,还可以提供鲜活的城市视觉文本。文章主要探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建设策略,总结空间构建的基本准则,从城市空间的雕塑应用、交流枢纽建构、旧城区改造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构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建构新理念,以推动公共空间建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公共空间的研究理论与文化趣味对受众影响的解析过程,探讨城市空间中如何运用艺术学、美学以及公共服务下的社区文化空间理论全面解剖受众的心理变化及接受程度,使当代文化艺术朝向人性化、艺术化的形式继续发展。文化趣味性的建设目标要和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满足广大居民的艺术性需求。  相似文献   

15.
身体伦理学可被视作是生命伦理学的前沿分支, 诞生于生物医学及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背景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之中, 打破了传统的"身心二元论"。身体伦理学结合现象学、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重新审视现代性的医学观, 强调活生生的身体经验和肉身感受性, 注重医患共处的"生活世界", 反思"病态"产生的文化根源和医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等, 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身体伦理学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充分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于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文化主要代表的地域文化开始被业内人士所广泛关注。在公共空间设计的进程中,地域文化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最终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性景观。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现状,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社会转型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裂与衰败的现象。人们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随着人口以及居住地的迁移而发生改变,文化同质的现象也愈发明显,而因地域所孕育和形成的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人们特定的文化空间受到了难以抗拒的冲击。如何平衡以及解决乡村文化的根与源,传承与保护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需要各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街道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在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中起着协调作用。与城市的发展建设相比,街道家具出现了整体散乱、缺乏特色与文化内涵、欠缺维护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融性较差。文章结合相关理论,探究街道家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要点,重点突出其功能作用,与城市公共空间互相衬托,相互融合,以此达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提升城市空间魅力的目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家具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并且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表现载体,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形象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城市公共家具的造型、色彩、材质及文化符号等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文化传达的视角下,针对城市公共家具在文化传承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改造策略,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并展现城市所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