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重庆乡村农业旅游景观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铜梁区的乡村农业旅游景观发展尤为突出。文章分析了乡土材料的特征,探讨了乡土材料在重庆铜梁乡村农业旅游景观中的应用,总结提出在乡村农业旅游景观中,乡土材料在乡村农业旅游景观中的应用有待提升,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运用乡土材料打造出更具重庆本土特色的乡村农业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3.
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效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游客体验,拉动消费和区域综合发展。全域旅游理念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需要给予优化。基于此,文章以宁夏地区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论述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景观的要求、宁夏地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乡村旅游景观优化思路和方法,给出产业链建设、自然景观设计等建议,为后续宁夏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辉县市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已初见规模。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在掌握河南省辉县旅游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辉县旅游景观的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探讨辉县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目的在于推动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在目前的乡村旅游中,大部分只注重视觉要素,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还应该从听觉感官来丰富,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完善。因此,以成都市三圣乡为例,通过对其中的声音要素加以总结与论述,强调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中运用的意义,使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并得到更多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研究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介入“网红”景观策略与景观建构形式,构建参与性、互动性的乡村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实现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以江苏省淮安市龟山村为例,通过场地景观重构、文化形式转译、多维主体认同构建,探讨苏北“网红村”景观设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乡村旅游村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与城市的聚落景观相比,乡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具有独特的人文艺术价值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美学与旅游价值上更具有优势。随着国内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各地都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但由于没有经验,城乡一体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最快的方法便是借鉴已完成改革的实际案例,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乡村社区发展这一块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欧洲的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不断被缩短,乡村的景观布局及房屋构建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密不可分。扎科帕内作为一个欧洲典型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承担着非常大的人流,当地的居民人数较少,但旅游的人数每年递增,如何能既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成为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扎科帕内当地的建筑及建筑景观分析欧洲乡村的景观布局。  相似文献   

8.
乡村与城镇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立于自然之间,乡村远离城市,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映衬着乡村的朴质宁静。近年来,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提出让村落重回大众的视野,乡村旅游、民宿度假更推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革新。全新的村落景观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逐渐变得清新美丽,以全新的面貌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村落景观又是改善乡村环境和获得有效生态环境效益的必备因素,亦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质的乡村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与村落空间,调和了自然与人文景观,拓展了现代人的活动形式,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等旅游功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广西横县地区属于桂西南地区,其依托茉莉花经济不断发展,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旅游建设的发展。文章首先选取横县地区以传统村落旅游分析横县壮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景观的要素,提出现存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对横县壮族地区旅游景观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村庄形态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的结论;最后结合以上的结论,以榃僧村的旅游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对广西横县地区的壮族村落旅游景观的提出改造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花海景观在乡村旅游中已经成为热门景点。研究发现,借鉴大地艺术的创作思维,我国花海景观可以在构建乡野景观的叙事性、丰富地形的雕塑化设计和增加景观的互动体验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花海景观,在创造性地建设花海景观的同时,促进美丽乡村游的艺术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张钰菲 《美与时代》2023,(1):98-100
全域旅游是海南省乡村振兴必经之路,品牌推广是石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镇全域旅游存在的品牌形象定位不够准确、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品牌营销手段单一、品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品牌推广。相关部门可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品牌特色,利用媒体优势、扩大消费群体,展现全域视角、区域统筹联动,为乡村旅游品牌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的休假制度调整,使得人们更多地选择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短线旅游、自助游、自驾游,从而为城郊乡村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休闲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休闲时代的开端。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主角。通过对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动力、资源利用、空间结构、景观意象、客源与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乡村休闲旅游的目标与定位、功能策划与空间布局、整体设计与构思深化、景观环境设计到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的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边兰村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推进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边兰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边兰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有关边兰村的景观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边兰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边兰村的分区景观设计、旅游产业转型、村容村貌整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汕头市前洋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展示度"的评价因子,从"可展示度"和"服务性"两个层面提出了更新改造策略,将传统建筑景观、水景和田园风光等碎片化的景观,串联成点、线、面构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5.
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白裤瑶聚居区的乡土景观进行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助于该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北片特色茶文化旅游建设的开发背景,结合双龙景区作为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东大门"的旅游发展定位来考虑开发建设。旅游开发目的在于,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区域农民增收致富,逐步改变现状落后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城乡旅游环境建设和游线风景景观资源全面提升,力求通过规划有效指导培育竹溪乡村度假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乡村景观的改造,是进一步合理规划乡村区域景观的布局,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更为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以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改造中的运用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改造当中"传统""乡村景观""更新与改造"的理念进行阐述之后,对乡村传统景观发展现状以及改造需求进行表明;进而阐述传统材料在这一构建过程当中所独有的重要性,为最终总结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建设当中运用的适宜性以及使用原则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和乡村建设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同城镇和乡村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以成都郫都区为例,分析时代机遇、临靠成都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势、渊源灿烂的地域文化三大优势。阐述设计文化要点、设计具体项目,设计内容要以统一的古蜀视觉符号、文化景观、文创商品、导视系统等为主,塑造古蜀文化与当代旅游消费风尚需求相结合的VI视觉形象。以古蜀文化基因这块"金字招牌"去建设特色新型城乡,塑造文化名城,构建文化旅游新模式,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常人们一想到秋天就会联想到秋枫、银杏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植物。这是因为这样的植物自带秋季的季节属性,另外也是因为落叶乔木是营造美丽的落叶景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落叶与微风的互动往往可以给人以美丽生动的视觉体验。在城市中,营造落叶景观可以让城市更加有变化,让原来略显单一的城市变得多姿多彩。在乡村当中,营造落叶景观可以使乡村更加具有古老神秘的美感,美好得让人向往。在婺源石城,秋枫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地标性特色。每年许多的摄影师和观光客都会来到婺源石城欣赏秋枫,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文章以婺源石城为例探讨乡村落叶景观与婺源石城的联系以及落叶景观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