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节奏"已是现代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人们渴望生活节奏"慢"下来,希望过一种新型的生活——"慢"生活,让人们慢下脚步去感受城市的美好,留下充足时间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慢城"这一新型的城市理念就是增加城市活动空间,人们在"慢"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文章立足宜居城市的发展模式以及传统文化与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结合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独有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等方面,进行慢城化规划设计,寻求创新点,期许对浮梁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乃至对景德镇的国际化都市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环境要求和景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空间处理在设计中处于先决性的重要地位,空间处理就是对空间进行分割、切断的调整,掌握好空间处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装置艺术日渐受到关注,其在空间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现今生活中运用装置艺术装扮公共空间,使人们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分析装置艺术在现今生活的发展境况,介绍装置艺术在雕塑、投影、音乐、游戏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公共空间对装置艺术的要求,探析了装置艺术的概念以及特点和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张唐景观设计的实际项目为例,分别对活动场地、景观小品、游乐设施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其中的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设计方法与理念,并为未来城市公园的互动式体验设计做参考依据。结合其文化性、科技性、动态性、创新性以及自然性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实际案例来解读张唐景观对于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设计策略,并分析张唐赋予设计人文情怀的营造手法。互动式体验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继而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来源并且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人居环境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体验"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体验性景观应运而生。体验性景观让人们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和景观进行互动,使情感得以抒发,价值得以认同。文章阐述了体验性景观的内涵,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体验性景观的特征,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研究策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造景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佳状态?在现今这样一个"注重精神需求,强调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唯体验至上"的"心"时代环境下,一个充满美学情感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对人们的一种感情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与情感美学相融合的途径,深思如何才能使景观超越感官刺激而投予心灵以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为了有效迎合民众的想法,很多生活小区都会在小区内打造景观园林,使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后,疲惫的心情在该环境中可以立即放松下来,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了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品质,很多设计工作者都会在园林景观的空间艺术表达上下功夫,通过对细部的刻画,来提升景观的氛围。为此,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的需求意识也逐渐增强。其中"场景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起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现实艺术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1]。现通过对"场景化"概念的具体陈述,从社会大环境与心理压力角度以及受极简主义与现代派风格的影响分析营造"场景化"环境艺术的必要性。从室外景观室内化法、煽情怀旧法、特定场景设计法、风土人情体验法以及影视、文学情景再现法等五大设计方法分析场景化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法,将有限的空间设计成别具一格的无限的空间环境感。  相似文献   

8.
情感这一词汇在心理学中的含义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感受。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提到: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与他人的思想交流,而运用艺术传递情感。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情感,可以运用审美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无论喜悦与悲伤都能感染到他人,形成艺术。古代诗人崇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现代人们依然把情感的表达当作艺术必不可少且崇高的表现手法,情感被视作作品的精髓与灵魂。文章采用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对比,解析水彩风格的图书插画的情感表达在图书中的作用,从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情感表现以及情感的作用等方面来论证情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室内装饰材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般基础装饰材料,许多风靡一时的装饰材料正逐步被淘汰,一种"轻装修,重装饰,体现居室主人个性和品位"的家居装修观念正慢慢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家居装修观念就是软装饰的概念。软装饰的发展对每个人身心需求所起的作用也正在逐步增大,它更加注重在新世纪用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情感;更加注重"人——环境——个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留白"为出发点,探讨了其渊源、表现形式以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总结了景观设计中"留白"的视觉、思想、情感等诉求,提出了在当代景观城市景观设计中,应重点在形式艺术、空间艺术以及意境艺术等方面进行传承与发展,不断塑造符合新时代精神内涵的当代景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性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景观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在景观中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设计,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是文章主要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家对色彩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色彩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色彩元素成为视觉元素里面很重要的角色,在绘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既可以作为艺术语言,也可以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文章通过分析色彩的特性与搭配,阐述如何搭配色彩进而表现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学家诺曼·罗森塔尔博士与同事共同提出的概念,主要研究SAD与创造力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分析,探讨中国文人、艺术家世界里的"悲秋情结"。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历代文人骚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悲秋情结"的说法,既是对"悲秋"意义的深度挖掘,也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理性思考。通过直观感知,侧重人生观念的理性分析,实现对人生审美体验的总结,成为人们情感客观化、物态化的特有形式。  相似文献   

14.
装置艺术是"特定时空环境+作品元素+要阐述的情感态度"的综合艺术展示形式,其无拘无束的创作形式使得创作者更好地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情感态度融入到所创作的作品中。这或许是装置艺术独有的展示特点,给欣赏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多方位的特殊视角来欣赏作品。而空间营造中的光线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空间中的光线可以改变空间的格局使得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性。其光线对主体物的映射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引导性,光线所营造出来的特殊空间与主体物之间形成更好的呼应。文章主要阐述了装置艺术的艺术特点、空间营造中光线的运用及装置艺术与空间光线的结合,再到本人对于二者不同艺术形式的思考及融入到本人的毕业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具体操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人们生活、居住、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探索现代城市互动景观的设计方法及途径,旨在利用城市互动性景观设计引导人们活动方式,希望城市景观建设能够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更多地融入互动性设计理念,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甘葆露、张民耕在《红旗》1983年第11期发表文章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体来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对人们的需要同祖国的依存关系的反映。人的需要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满足的,而人们的生产劳动总是在祖所国提供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中进行的。人们心理上对于祖国能够满足自己物质生活需要的体验,积以时日和岁月,逐步稳定化和深刻化,就形成为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的情感,即爱国主义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以装置艺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当代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包括塑造个性景观小品、创造纪念性景观等,再介绍了当代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原则,最后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在中外景观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是中外设计师不可忽视的设计要求,景观基于土地就如孩童基于母亲,任何的景观作品都无法排除地域环境所带来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家罗伯特·默里·谢弗提出"声景"的理念,强调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给中外设计师们提供了新思路,人们开始关注景观中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对人的感知力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景观的多感官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但可以提高本地人们的收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能让人们从中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桂北地区作为抗战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战场,留下了很多红色旅游资源。文章立足于此,阐述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并分析目前桂北红色旅游发展优势,进一步探究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景观与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园林追求回归自然的审美观念,通过"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等艺术手法,营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但对于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传统园林景观变化过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力图通过对比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与现代心理学规律,总结出二者的契合性,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园林设计手法,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体验的园林景观,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景观体验总结理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