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建筑·造型·自然”是建筑设计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现以“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从“亘古”概念的来源、“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亘古”美术馆对未来建筑的价值三个视角剖析设计师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的方式,从而探讨建筑、造型、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单介绍坂仓准三先生的代表作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通过分析坂仓准三的这一巨作,结合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情况,展现这位建筑家对于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毕生追求。坂仓准三的空间,就是他的宇宙,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会被更深更远的领域所吸引,从而为抽象的设计概念和几何构型增添许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这恰恰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建筑所拥有的温度,也是建筑师想要带给我们的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美术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教育,而美术馆的建筑及空间结构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在1964年,科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提出透明性理论,其中空间透明性更具有的特征是物理透明和现象透明,即物理穿透和多种空间位置能够相互融合且空间具有变化性。文章将空间透明性与美术馆教育相结合,在近现代建筑里体现空间融合与多变的特性以达到对我国美术馆教育的启示。文章主要探究了美术馆中空间透明现象的运用,对比国内外美术馆运用空间透明性对展览布局和对学习者个性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多种空间融合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美术馆应该融合多种空间功能,创造出具有整体视觉艺术展览形式,增加学习者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学习者在观展的同时应该充分探究美术馆的各种资源并加以运用,从而使美术馆教育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李希 《美与时代》2024,(1):17-19
依托数字技术的革新,美术馆艺术作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日新月异。数字美术馆、线上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等新型美术馆跃然于互联网,供大众欣赏与浏览。艺术展示不再局限于在实体公共空间进行架上呈现。在科技的推动下,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美术馆应当承载更多样的呈现媒介,在网络与虚拟世界构建新的艺术空间。南通美术馆作为南通地标性建筑,依托南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可以作为宣传南通城市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质媒介。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1926年出生在英国格拉斯哥,他的视觉审美和对图形的把握受其父亲当年的轮船机械图纸上那精致的形体和颜色应用的影响。他的作品从一开始的汉姆公地住宅,因运用粗野主义手法、暴露混凝土楼板的表现形式,震撼了人们,而被认为是"粗野主义风格",到简朴的斯图加特美术馆,因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色彩也用心调配的,充分地表现了现代建筑特色与古典主义建筑的微妙联系,又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建筑风格,但是他的作品有着咄咄逼人的风格气势。  相似文献   

6.
矶崎新,是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建筑大师。很多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是通过2008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该建筑是矶崎新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刚一落成,就吸引了许多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7.
叽崎新,是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建筑大师。很多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是通过2008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该建筑是矶崎新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刚一落成,就吸引了许多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建筑师F·L·赖特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不仅设计了大批优美且饱含意义的建筑作品,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哲学,为现代建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建筑思想在他死后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却显现出一种人类思维与追求的恒久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芬兰现代建筑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和地域场所属性,在很多优秀作品中都生动诠释了本土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所提倡的建筑人情化内涵。从木构建筑体现的空间自然属性、光影营造的丰富空间体验以及建筑与场所的情境互动三个方面阐释芬兰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精髓。  相似文献   

11.
徽派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流派,其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首先从建筑空间结构、建筑景观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徽派建筑的特色,接着介绍了徽派传承的意义,最后从徽派建筑设计理念、徽派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徽派建筑中的生态设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数字美术馆与实体美术馆都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功能。而数字美术馆在实体美术馆所建构的空间基础上扩展了实体美术馆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数字传媒正以此方式延续美术馆藏品的生命力,传递美术馆推荐作品的信息,开启虚拟化的艺术空间,提升美术馆立体艺术思维和推动公益性的有效率,完善建构美术馆的生存链条,为观众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细致、周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术馆经营理念已渐渐从"艺术家中心""藏品中心"转为了"公众中心",越来越多地向大众展现了美术馆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自信。民营美术馆在其中担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载体角色,在帮助民众提升艺术修养,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流水别墅坐落在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处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1934年设计建造而成。流水别墅作为赖特的成名之作,确切诠释了赖特所主张的有机建筑理论,在现代建筑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水别墅共有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由许多天然的材质搭配人工建造方法结合而成,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建筑样式。流水别墅概括了赖特的有机哲学,他把建筑放置在溪流之上的做法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空间氛围,这种既有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将建筑论述为艺术的原始形式,是艺术的开端,而艺术又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黑格尔发现人类长期的建筑审美体验有一个严重的缺憾:没有建筑历史的概念。他提出了艺术史哲学的概念与理论模型,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历史性,有一个演化过程。他运用绝对精神构建出建筑艺术在历史中认识自身的三个时代: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当代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馆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越来越引起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美院美术馆、南艺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广州美院美术馆等都已成为各自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大学美术馆不再只属于学院,而是全民参与,愈发开放。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从展览、教育、学术、收藏、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大学美术馆职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讨论了美术馆儿童早期教育活动的内涵、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了美术馆在儿童早期教育活动中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家庭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参与美术馆活动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美术馆的家庭教育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