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诸多工厂产业升级,逐渐向城市外围转移,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闲置工业建筑。这些场所不仅失去其原有的经济生产价值,同时也成为一块日渐破败的废弃用地,残存的工业遗迹与城市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当下,城市对闲置工业建筑的更新已相当急迫,利用改造再利用的手段使其新生相比拆旧造新,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环保性、历史性,是促使城市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切入点,首先论述闲置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相关案例;其次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对象,研究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8,(2):147-152
19世纪的英国迈进城市化时代:工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崛起,而城市化又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人们因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而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并推动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反过来又对城市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英国城市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贫民窟与郊区"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社会地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旧建筑和用地,对于这些废弃建筑的重新开发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改造的重要焦点。城市工业废旧建筑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痕迹和历史价值,在现代倡导城市文化的大环境下对于城市废旧建筑的景观革新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形象的重要举措。对城市建设中工业废旧建筑景观更新改造设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城市工业废旧建筑的景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城市工业废旧建筑的景观更新与改造策略,有效地实现现代城市对于废弃建筑的利用和可持续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中,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走过了探索和实质性发展两个阶段.它以健康促进的理念为指导,以"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为主线,成为了当前开展健康促进的典范.健康城市能呈现实质且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主导是其重要的特点.它既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状,也是以"上游策略"来解决全人群健康问题创新性举措.中国健康城市推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赋予了先进的内涵,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曼谷宪章"的核心精神是完全相符的,成为了引领中国公共卫生汇入国际现代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头兵.但是,它的茁壮成长仍需要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呵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中敏感地带的工业厂房不断面临拆迁或改造,工业遗址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运用这些工业遗址进行改造与再利用。然而对于现代美学的视觉上,人们对废旧的东西开始慢慢地重视和重新理解,并且认为工业遗址蕴含着旧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广州,很多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破产或搬迁所闲置的厂房未能获得有效地利用。本文通过现阶段对旧工业遗址改造实际项目的现状探析,以广州番禺区紫泥糖厂改造为例,在现代美学的视角下浅析广州旧工业遗址的更新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都呈现出几乎相同的城市空间的天际线。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其中书报亭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它以别具一格的魅力,展示着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从城市家具的特点和楚文化形式入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分析书报亭独有的特点,将建筑空间智能化人性化设计其中,为人们未来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新的经验和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一些废弃的工业锅炉房未被有效利用,导致城市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限制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空间,无法发挥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不仅阻碍了城市更新和重建的进程,也影响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适老化改造理念出发,研究在城市更新角度下辽宁省鞍山城区的改造模式,探究废旧工业锅炉房与适老化改造的结合模式、研究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富有层次性和体系化的社会应对机制,区别于传统布施观。在个体层面上,它关注现代城市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临终关怀为典型,形成了对佛教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有效推动;在社会层面,它以淡化宗教色彩、争取社会认可和形成社团制度三条路径,有效地将传统慈善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现代佛教社会福利还倡导"深层生态"理念,并可以此为顶层设计,构建体系化的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从而与现代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在引导和护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是"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光明村和关山村"与浙江省桐庐"荻浦村和环溪村"为例,对比分析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建设模式,为摸索适合中国发展的乡村建设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利用“创制”原则重新解释伊斯兰教,试图给伊斯兰教注入科学理性,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积极投身于穆斯林社会的改革实践,进而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注入理性”的内在实质与“社会改革”的历史特征。其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伊斯兰教对科学理性的内在需求,为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取向,同时以社会改革方式力促伊斯兰教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尽管现代主义者的现实力量比较弱小,但其社会影响却很深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池田大作"人间论"对话思想是具有当代日本新佛教特色的文明间对话理论。此理论的提出与其大乘佛教《法华经》信仰、日本传统佛教日莲思想、创价学会的"创价"精神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大乘佛教的法华理念为"池田对话"提供了佛理根基,日莲佛教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为其提供了行动依据,创价学会以"人"为本的"创价"精神是其不断拓展对话的直接动因。"池田对话"的开展让创价学会作为现代佛教团体更具开放精神,池田大作提出的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宗教与社会融合发展的"人间论"现代佛学对话理论,亦具有深入探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开始延续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追寻艺术的本质。但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并未因受其影响而式微,相反,二十世纪社会的快速变革,给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对象和批判角度。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转型与人的异化以美国的城市风景画为切入点,探究现代社会下美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的今天,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方式,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过去工业设计比较简单,在中国工业设计师一直在扮演着产品的“时装”设计师的角色。现在工业设计发展了百年以后,已从单纯的包装向强调产品功能需求为目的方向发展,从以技术特征为目的逐渐向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方向转变。工业设计所产生的创造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与大自然不同的人类自制产品,组成了人类世界,它对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现代社会以最低成本的机械化生产向更多的人们提供成千上万件同样产品,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我国健康城市发展,从健康城市观念、认同和文化形成角度,系统梳理了健康城市观念发展、国际发展历程、中国发展历程、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与公众对"健康城市"建设参与等;深入分析了"健康城市"建设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并从继续深化对"健康城市"观念的理解、培养"健康城市"文化、政府携手社会共同强化"健康城市"认知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健康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行为学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和作用,研究人的经验、行动、感知等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公共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部分,其完备性与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环境行为学和公共设施的概念出发,以牡丹江城市为例,从城市美化类设施、安全设施、休憩服务类设施、交通运输管理类几个方面来研究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为优化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促进旅游业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艺术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艺术.同时,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艺术的发展,它为盈利而制作和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现代,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艺术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是人们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打上人工环境标记的现代城市建筑倾注了人类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渴望,其中,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美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和谐”作为建筑美的本体,中国城市建筑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之后,仍不断寻求真正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和谐”建筑。从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中寻找和谐要素,以不同地域为为线索,对不同建筑的和谐要素进行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的脉络,才能预见中国现代城市建筑未来审美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