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湖南省衡阳市的沙井湾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其现有问题出发,提出原真性保护、功能性补充、活态性传承三点适应性保护原则,并从民居建筑风貌、院落景观空间和周边景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沙井湾传统民居的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进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2.
云南藏族风土民居建筑是其民族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其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和谐"的空间美中,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着云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与一定的传承价值。文章基于云南藏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从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特点入手,探索其在形式上、结构上、功能空间上的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民族元素,从而为传统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更新以及在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3.
姜丹 《美与时代》2020,(2):27-28
新疆传统民居是新疆乡土居住型建筑,受"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影响的印记非常明显,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民族社会极为珍贵的人居文化遗产。文章旨在以数字化、信息化保护的研究视角梳理新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与文化存续,以生物学"基因"概念为落脚点,开展新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延续性及关联性的研究,并拓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居遗产空间的保存、保护与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4.
室内设计在"国际化"潮流影响下,传统地域性、民族化家居文化受到边缘化。充分认知和全面挖掘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从传承与发扬上来创新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民居功能、结构、特色及人文理念入手,来探讨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6.
荔波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古朴的大山文化气息。其建筑构造、设计布局、村落选址都充满了"天地人和一"的建造哲学。分析荔波传统民居的特点、形式、布局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及民俗思想,意旨为保护和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安庆市赵朴初故居为例,以修复后的故居的建筑布局和绿化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关注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空间肌理,乃至对城市历史的延续与文化传承,在阅读大量地方志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区位、人文、布局、空间、材质等角度出发,得到该场地的美学设计结论,总结解读徽州传统明清民居设计美学,并以调研实例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袁家村"陕拾叁碧山堂店"为研究对象,探索关中民居蜕变成特色民居的生命再生。整理并分析关中特色民居与传统文化缩影下民居之间的关系,挖掘传统民居改造和再造后的魅力。秉承"向史而新,折射未来"的态度,传承地域历史脉络,融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关中民居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建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文章基于设计《围龙山廊———基于城市社区的空间可变性重塑与新生模式探索》而延展出来进行相关理论探索研究。设计是以广东地区的客家围龙屋这一传统民居为基础,对其中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提炼和重构,形成新的构筑形式,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在使用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地域民居建筑当中,伴随着现代感的不断融入,高楼林立的建筑往往特色感不强,虽然在颜色、外形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辨识度往往不足够高。究其根本,还是缺乏将建筑同文化相互结合。因此,从地域文化特色入手,来对民居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在民居建筑文化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在传承和创新中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井是我国传统民居空间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采用内外空间结合的手法,营造居住环境的特色空间。文章通过对天井元素的概念和设计特征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天井空间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演绎,归纳出天井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势,探讨传统民居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关调查可知,关中地区因受到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等特点影响,逐渐形成独具一格文化形态,其中传统民居作为关中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其漫长演变进程背景下逐渐凝聚了当地人强大智慧结晶,在城市空间建筑日益丰富化发展环境下仍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实现对其的有效保护的传承发展。文章主要对关中民居聚落的保护及创新措施展开深入化思考探索,从而便于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葛笛 《美与时代》2013,(7):52-54
南漳古法造纸是鄂中地区现存唯一的活态古纸作坊,隐于荆山山谷深处,自西汉古麻纸制造技法一路传承而来。其制作过程仍坚持古法,产品生于自然又能回归自然,是我国传统造物方式和造物观的鲜活样板。同时,围绕造纸形成的晚清民居建筑和作坊群以及纸民生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活态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百年前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17.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是向文化创意产品转换的桥梁,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结合刺绣技法与花丝工艺,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吉祥图符进行再设计,把创新设计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相结合,探索刺绣与花丝工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使刺绣与花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广府宗祠建筑艺术。通过岭南民居宗祠建筑发展历史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与广府民居的关系。以花都区为范围,具体分析宗祠的选址、命名和分布状况以及祠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从而以花都为地域背景深入探究广府的宗祠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世纪变迁的时代进程中,传统民居承载着历史使命,传承所处时代的文化与建筑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化技术的变革,如虚拟与现实技术、虚拟交互技术、手机终端APP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三维技术等,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可以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展示与传播。文章中探讨了如何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保护重庆彭氏民居,以及传承与再利用独有的巴渝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对地方文化负有活态传承的义务,剪纸因其具有的现实价值、美术语言价值、文化价值可作为一门高校选修课切入地方文化的活态传承。这里的"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师生都看成传承的主人,注重实践教学;二是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原型,采用嫁接方式用剪纸的形式创新表现地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