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绿道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抄袭和仿照现象,导致最终的景观实体风貌千篇一律,城市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道景观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城市绿道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概念,阐述了构成地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分析了地域文化对当地景观空间营造的影响因子,确立了在打造地域性特色景观时所采用的包括本土植物的植物配置、区域整体性规划、修建文化驿站和完善标识系统四种设计手法。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有利于发掘地方特色、延续传统文化,对现阶段的城市绿道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城市绿道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内,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通勤、抵达目的地和游憩等需求。当前的城市绿道在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绿道使用率不高,且在视觉上缺乏地域特色,没有突出岭南绿道自身的特点。广东城市绿道应重视慢行功能的发展,同时注重绿道景观的岭南地域性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绿道的实用性、使用价值与审美功能,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姜莹 《美与时代》2014,(7):115-116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虽然已有的深圳地域文化特色的科教类展示平台建设经验有限,但是从城市的未来发展来看,相关展示平台的建设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相信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共同探索平台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打造具有深圳地域文化特色的科教展示平台,可以让深圳市民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相似文献   

4.
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是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所。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应用,对优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武汉市城市绿道的休闲空间为例,研究休闲空间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绿色生态、更具人文关怀的绿道。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广佛地铁导向标识设计缺乏地域文化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理论、国内外现状以及佛山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从"形"的取用、"意"的表现、"神"的传达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将佛山地域文化与广佛地铁导向标识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此实现人们在地铁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中感受到佛山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并达到传承佛山特色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山东淄博古属齐地,"齐"字包含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吉祥意蕴。当地广告设计与传播中"齐"字标识被应用广泛,如企事业标识、社会活动、城市雕塑、艺术作品等。传统文化资源中"齐"字形象和涵义的深层开发,充分体现出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象征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武汉的里分是武汉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反映浓郁的"汉派"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武汉里分是见证了近代武汉人生活传统的历史区域,也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更是构成武汉城市空间及其地区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武汉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章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以近代武汉里分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空间中"汉派"里分的表达方式进行更全面的诠释定位,诠释"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应该如何保留传承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展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构并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现代武汉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目的 我们研究武汉教堂的目的是:1)了解武汉历史文化。从而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及其文化内涵。2)为城市规划的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和谐的城市文化的形成。3)使当地居民依然能受到古建筑和古历史文化的熏陶,并且热爱这份有历史记忆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绿道在旅游及历史文化方面的发展,通过借鉴绿道建设理念,以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设旅游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绿道进行探讨,针对问题提出提升策略,对其他类似地区的绿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北地区因喀斯特地貌与少数民族聚居等特色,形成特点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广西艺术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凸显地域特色与自然人文资源为发展方向,创立属于自己的"南方风景"画派。广大的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广西地域文化进行探索表达,呈现出独具地方色彩、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提升了本土油画创作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促进了视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窗格纹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大闪光点,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苏州园林古典窗格为例,探讨窗格的纹样类别、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进一步从窗格的构成方法、形式美运用等角度分析其平面构成形式,通过对窗格的平面构成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聪慧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是得天独厚的、鲜活的地域资源。随着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非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因素对国家或地区核心经济环节与核心生产力结构体系介入作用越来越大。地域文化元素和资源的开发利于提升城市的外在影响,培养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有利于地方经济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武汉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价值。如何传承好这些独一无二的"东方芝加哥"地域文化资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富含的文化元素,使文化元素创造产业价值,成为武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增强经济竞争力面临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旅游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要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开发、推广,促进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成都作为四川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设一个有历史底蕴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城市品牌形象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成都地域文化为例,分别进行三星堆文化、大熊猫文化、休闲文化、川剧文化插画创作,梳理了数字插画传播文化的作用及数字插画造型设计方法,研究成都文化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运用现代数字插画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成都地域文化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公交站是桂林城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交通设施。作为公交系统的节点设施,应注意与周围建筑、自然环境的调和,站点与站点间的系统化设计,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桂林山水文化特色的地方性材料、运用能体现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根据不同主景区设置具有景区风格延续性的公交站设施。这样才能在为市民及外来游客设计出舒适、快捷、美观、安全的公交站设施的同时,体现桂林山水文化特色,从而打造属于桂林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17.
商业街区已是当今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下,利用文化来使历史街区重获活力的个案已不胜枚举,而定位于文化来完全重新建造的街区也开始呈星火燎原之势。基于对本土地域文化的挖掘及其他文化符号的运用,街区中"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得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被呈现,这样的景观创造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个案,来讨论在现代的城市街区中,文化景观不同的被创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武汉又名"江城",长江汉江穿越而过,形成武汉独具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景观。汉口滨水景观带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但汉口滨水景观在武汉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景观规划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武汉滨水景观的概念与对城市的意义进行阐述。选取了武汉市汉口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文化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评析,剖析了其景观连通、空间容纳、地域文化、旅游环境的问题,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实例、结合汉口历史背景、实地考察汉口滨水景观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滨水区对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底蕴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只有解决了汉口滨水景观规划的问题,才能使武汉市能正确高效地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40年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步入注重自然与人文和谐、诉求差异和特色、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品牌的外在体现,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特点,是城市向外展示的名片,结合城市地域文化创新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文化视角下,要将开放性、现代性运用在公共艺术中,加强对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企业带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进而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品质和标识的国际化都市。  相似文献   

20.
中原农村有着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其社区文化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同时,要与目前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本地的文化形态和建设尚面临诸多困境。为实现中原新农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本文力求通过对其当前现状分析,了解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构想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