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上老子,历世化生,宣说道要,教化万方。迨及汉代,祖天师得太上亲授正一之道,立教度人,佐时理化,修行正身,禁罢巫觋淫祀,传扬真道,教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民人内修慈孝、外行敬让。祖天师及嗣师、系师,宗承太上道德之旨,以《老子五千文》为道民奉习的要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嗣汉天师府     
山水嬉戏上清地 ,龙虎福地羽人居。护国佑民阐大道 ,教演宗传布玄机。嗣汉天师府@聂亮祥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2009,(2):57-57
张继禹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祖天师张道陵尊道立教,尊道是引人追求至真,立教则是导人达于至善。具体分疏,祖天师立教的意义体现在:1、尊道:对民间信仰的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美国夏威夷太玄道观住持张怡香道长,于1992年6月10日至7月2日,率全家及弟子一行10人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谒祖参访。受到天师府全体道众的热烈欢迎。参访期间,客人与天师府道众在道教教理、教义及科仪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切磋。并乘竹筏从泸溪河顺流而下,饱览龙虎福地的秀丽风光;攀登龙虎山瞻仰祖天师炼丹炉、灶及正一观遗址;游览应天山、上清宫等名胜古迹。通过参观访问客人对龙虎山更产生了深厚  相似文献   

5.
正一授箓常识兴发道教授受法,自太上以降、祖天师创教以来,即成道教之传统。东汉张陵居阳平山修道时,即曾立二十四治区,造正一盟威经第二十四品,分属二十四治气,督察二十四治区鬼神功吏。南北朝时,寇谦之、陆修静在改革旧天师道的过程中,整理编纂了诸多法,使法适...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方仙道、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至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始创教,使道教初具规模。经历代道德羽士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一、天师世家与道教的关系世家本是指世族而言,但汉天师世家并不同于一般世家,而是一个道教世家。自祖天师立教,历代相承。至今,已传六十三代,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这也是道教正式出现组织形式至今的历史。是任何宗教所未有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只有山东孔府和龙虎山天师两大族。明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卷四十二《玉壶遐览》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天师府内龙灯飞舞,锣鼓喧天,天师府道众热烈欢迎由台湾省高雄市林园乡汕尾村“嗣汉天师府”主持黄清河率领的一行20余人的进香团来道教正一派祖庭进香谒祖和迎请祖天师神像。上午,进香团首先在天师府道众和龙灯迎接下,由头门直接来到“天师殿”举行了进香谒祖仪式。接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文化中,道教教义思想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自祖天师立教以来,道教教义思想经历不断丰富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如魏晋南北朝时的神仙之道、隋唐时期的重玄之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8日至20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传度法会。本次法会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协会长、嗣汉天师府住持张金涛道长担任传度师,江西省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道长担任监度师,嗣汉天师府管委会主任龚伦国道长担任保举师。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名弟子报名参加。他们在祖天师及诸位上圣列  相似文献   

10.
东汉顺帝年间,留侯张良八世孙张道陵,以太上之道立教,一般认为,祖天师张道陵所开立的"正一盟威之道",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那么,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张道陵尊道立教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我以为,尊道是引人追求至真;立教则是导人达于善.在此,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道教总会朝圣团一行15人,在以主席林泽连为团长、副主席陈国显为副团长的率领下,于1997年4月16-17日到龙虎山天师府谒祖参访,受到天师府全体道众的热烈欢迎。16日下午2点,风和日丽。朝圣团在天师府道众夹道迎接下,在锣鼓和炮竹声中步入天师府大门。首先,来到天师殿谒祖进香,参拜了祖天师张道陵、30代天师张继先,43代天师张宇初等神像。接着,龙虎山道协会长、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及秘书长等道协主要负责人在接待室会见了朝圣团一行并进行了座谈。龙虎山道协张青剑副会长介绍了天师府近年来的情况和即将重建"法篆局"等有关工…  相似文献   

12.
功课经是道教徒日诵修持的重要经典。即所谓“功课者,课自己之功,明自己之性,修自身之道”,是道教徒修持寻真的门户。课功能使道教徒修心炼性,合助道力及保养元和。《祖天师宝诰》是功课经中主要宝诰之一。 “本来南土。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篆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奇福庭治而化成泉。得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  相似文献   

13.
天师道文化自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如果加上其前身的道家学说和方仙道崇拜,历史就更加悠久。数千年来,宗派传承,历代高道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了与儒、释并立的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人文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先辈智慧的光芒。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师道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糟粕。发掘和继承传统的精华,摒弃不合时代的糟粕,使天师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适应世界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潮流,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撰写此文,权当与全体道教同仁及所有热爱道教文化的社会贤达之士共…  相似文献   

14.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道教正一派祖庭。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元时因封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遂得名嗣汉天师府。10月23日至24日,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港澳台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及信众和嘉宾数千人汇聚江西龙虎山上清镇,庆祝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周年。与会道众共同诵读“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祈祷词”,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庆典活动中,进行7道教科仪、道教音…  相似文献   

15.
东汉永元年间,为寻修道宝地,祖天师独携弟子王长远离尘境,游淮至鄱阳。此处附近有一山,名叫逍遥山,天师见此山颇具仙人之相,便在此处结炉炼丹,借此弘道扬玄。不想惊动了此山山神,山神心生不忿,自思:此山原称鄱阳山,当年南华真人庄周见此山钟灵毓秀,便以他《庄子·逍遥游》为此山命名,后玉帝册封我为此山山神。你张道陵招呼也不和我打一个,便在此处结炉炼丹,要不是看在你是太上老君的大徒弟,还是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定要推倒你的丹炉,把你赶出此山,让你炼丹不成。不过,既然是炼丹弘道,就先看看你炼出个什么东西来再说。三年间,祖天师和…  相似文献   

16.
阅读龙虎山     
从江西鹰潭南行20多公里,便到名闻遐迩的 龙虎山。展现在我面前的仿佛一幅山水长卷,山势绵延,与武夷余脉争雄;泸溪碧澄,有桂林漓江之美。为什么称龙虎山?一说此山系由龙山和虎山等组成,呈龙腾虎跃之状;又说山以龙虎为名,当指水似龙游,山如虎踞;再一种说法,称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曾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名之。遥想一千八百多年前张道陵为炼丹修道而建草堂元坛之时,“天星照应,地气冲凝”,山川原始,气象氤氲,自然是一方风水宝地。 我们被安排去泸溪泛舟、上山揽景。龙虎山有99峰、24岩、10多处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一、《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时代与作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是早期天师道的重要经典,经文包括五篇,最具史料价值的是《大道家令戒》、《天师教》、《阳平治》三篇。该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关于该经的时代,学者意见不一。概言之,胡适、大渊忍尔、饶宗颐、柳存仁等先生主曹魏说①;张松辉、吴相武先生近年撰文重申此说②;汤用彤、唐长孺两先生主十六国元魏说③;杨联皗先生初主元魏说,后同意曹魏说④;小林正美先生认为出于宋末⑤。唐长孺先生提出的“秦人”问题,是考订《天师教戒科经》时代的重要线索。《大道家令戒》叙化…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正、续《道藏》编修甫成,道教曾出现“中兴”局面。祖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相继领衔编修《道藏》,既综括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后未久,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公开传戒,开创出道门中兴局面。“中兴”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道教的文化精神重新激扬起来,而且还在于道教作为一种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化形式,经过理念的升华后重新走入生活,成为可资借鉴、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以公开传戒推动教务改革的真正含义。历史地看,编修《道藏》与道门中兴,似乎具有…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学道开端罗诗1994年8月,生长在鹰潭带宝山脚下的我,十年从教后跨进了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大门,决心在理想的天地中勤修精进。大道的兴盛,令人仰慕,在亲朋的支持下,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母校所在地──嗣汉天师府(原贵溪县第三中学)。十年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4日,道源圣城祖天师神像开光大典暨寻根拜祖活动在四川大邑县鹤鸣山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近百位海内外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与当地群众1000余人一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