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王斌  李梅  王娟 《心理科学》2015,(6):1419-1424
亲子自传叙事中母亲的语言支架指母亲在对过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的过程中给儿童提供的引导性语言。母亲语言支架的风格分为高详尽和低详尽两个水平,高详尽的语言风格更能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在特定情绪性事件中,母亲的语言支架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亲子自传叙事中母亲的语言支架还存在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且在特殊儿童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未来应加强对母亲语言支架的影响因素以及母亲回忆目标对语言支架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婷婷 《天风》2004,(3):36-37
每当我漫步于回忆的林子时,我内心的湖泊就会泛起一种无法言说的甜蜜和 感动…… 翻开记忆的诗章,许多遥远的故事仿佛昨天发生过的一样历历在目。我无法去忘记它们,是因为我确信这所有的故事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吧! 那是一个飘着雪的夜晚,母亲快要生我了,可是  相似文献   

4.
一位母亲来到奄奄一息的儿子面前,心中不会再回忆过去所忍受从他而来的一切苦痛的事。现在圣母要埋葬自己孩子的尸体了,想到不久将看不见了真是万箭刺心的伤痛。这伤痛似乎是最大的伤痛。现在我们来默想圣母七苦的第七苦,来向我们的慈亲圣母玛利亚表示我们同情的孝心。耶稣死后圣母站立在十字架旁哭泣,从十字架上卸下,圣母怀抱耶稣圣尸,现在不得不把埋葬坟墓,不再看见了。现在我们默想:我们在加尔瓦略山上,深深地体会圣母玛利亚的苦痛。我们看到这位慈爱的母亲抱着圣子耶稣圣尸,向祈祷:吁我的圣子,你为我是太残酷了!我真忍受不了。你在我身…  相似文献   

5.
忆斋月     
许多年过去了,美丽的童年时代与年轻的梦想都已消失,但是有些事却永远勾抹不掉,那就是童年的回忆。每个人都有其童年时代的回忆,尤其是斋月的回忆。这些遥远的记忆一直延续到青年、壮年直至老年。这里记录的是一位名人的童年回忆。斋月夜晚的福份母亲在炉灶旁炸油香,小孩坐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做饭。油香的美味一阵阵飘来,孩子的口水开始一点点地从嘴角淌出。这时正是黄昏时分,整个村子上空炊烟袅袅,香味扑鼻。孩子感到异常饥饿,肚腹辘辘作响,他幻想着自己正在卷起一张油香,用力塞进口里,大口大口地吞咽。油香渐渐减小,他的肚腹也开始平静,咀嚼…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新的研究范式在加工深度与随意编码条件下将母亲与自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新的加工深度与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自我参照条件与母亲参照条件下的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新的研究范式可以用来探究母亲参照效应;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中包括母亲.这一发现既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一种验证也是对母亲参照效应研究范式的一种扩展.  相似文献   

7.
忆母思神恩     
母亲于198年农历9月16日上午被神接走了。回忆她蒙神救赎获得重生的一段经历,我都能深切体会到:主恩无边。 神爱救赎了母亲 母亲自幼丧父,18岁守寡,23岁丧母,含辛茹苦地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抚养长大。长期的孤苦无依形成了她沉默内向的性格,精神上没有寄托,再加上劳累过度,因此34岁就患上了心脏病,47岁时加重,需长年卧床休息。肉体、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使她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1994年,64岁、卧床20年的她心脏肺脏水肿、脑血栓等数症并发,病势危  相似文献   

8.
让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的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经历,考察其自传式回忆及表述特征.结果发现:4岁儿童初步能进行自传式回忆,他们平均说出的事件为17个,平均说出的字数为25个.气质类型与自传式回忆的成绩基本无关.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自传式回忆的成绩之间的关系明显强于父亲.  相似文献   

9.
思念的滋味     
小时候,我特淘,打坏邻居家的窗玻璃、蹭破衣服是常事,母亲拿着小竹竿教训我,我撒腿就跑。我在前面跑,母亲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奶奶家。我躲在奶奶身后,探出头朝母亲做鬼脸。母亲的小竹竿又抡了过来,奶奶一把接住竹竿,不给母亲好脸色:"小孩子淘气很正常,干吗要动刀动枪?"母亲知道奶奶一贯袒护我,  相似文献   

10.
灯下人生     
灯光,这高挑在精神枝头的花朵让我爱恋。稍稍回忆一下就会想起,童年时在家乡常见的油灯是用铁皮做的。圆柱形的身子斜伸着一根细长的嘴,把屋子里照得朦朦胧胧。我人小怕黑,夜晚总觉得身后有什么东西跟着。祖母或母亲把油灯端到哪儿,我就默不作声跟到哪儿,跟着油灯的光亮才觉得安全。晚饭后,大人小孩时常聚在灯光下谈些奇闻轶事,鬼狐神怪。油灯点得久了,灯芯上会结出黑豆般的灯花,发出“啪啪”的细碎的炸裂声。母亲用手中的缝衣针或织针轻轻一挑,父亲则弓起中指对着灯花迅速一弹,灯花落了,屋里又亮了许多。一盏油灯给清静的乡村夜晚带来了温…  相似文献   

11.
母性的呼唤     
我要走了,母亲在老屋门口目送我。凝滞一瞬,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我抗拒了母亲的泪水,扭回头,踏上漫漫求学路。然而,我无法抗拒母亲的呼唤——“明儿,听话”——母亲重复着这几个字,说了一句便哽咽了。但我探深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定会在心中永久回响。这分明是一种母性的呼唤,我永远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12.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把母亲一直珍藏了五十多年与父亲往来的书信流失到了社会上。感谢我主——全能的上帝,是神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是我的生日,母亲在时看望母亲,母亲走后就只剩下虚无的感念了。母亲曾说:"妈想我娃,我娃就来了,只怪妈没把我娃照顾好……"而后母亲就泪水涟涟地说起往事,言语里尽是悔恨,但我从来没有怪怨过她。四十八年前,巷子里三个婴儿出天花,唯一挺过来的就是我。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不应该满心感激吗?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只想感谢我的母亲,但明明是我的父亲解决了家里的温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在沙发上睡觉了,眉头紧锁。我从没有如此仔细地打量过母亲。母亲一定是在默默地承受着身体的病痛,或许,只有在睡梦中,她才能真切地流露出疾病之苦,平时,她总是云淡风轻,丝毫看不出她身上的病痛对她的摧残,她总让我觉得她很好,让我安心。可母亲的隐忍,却造成了我心安理得的忽略,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总  相似文献   

15.
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幼时,与小小的我相比,母亲自然是我眼中一棵高大的树,我需要仰着头看,也需要躲在她的枝叶下避风避雨,躲避炙热的日光与被风扬起的灰尘。母亲并非饱读诗书之人,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的小姐,但是聪慧、美丽、坚强,这些美德与品质,格外恩赐地聚拢在母亲的身上。  相似文献   

16.
正我认为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其影响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大意是一群动物在野外玩,长颈鹿突然说不好了,发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着跑着被一条大河拦住。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护栏的桥,  相似文献   

17.
正家乡重男轻女的风俗很重。父亲是长子,生了姐姐后,爷爷奶奶就不许母亲进祠堂拜祭了。母亲怀上我以后,他们顶着家族的压力,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决定要"搏"一次。母亲怀我三个月时,父亲就出海了,他和家里交代,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海,因为不管生男生女,他都是要下岗的。我出生那天,母亲的同事把我抱到她家,因为担心母亲知道是个女儿受不了打击,就谎称是个男孩,叫母亲安心休养;给在远  相似文献   

18.
正1科学泰斗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一位在古典音乐研究领域成绩斐然的歌唱家。钱学森与蒋英结为夫妻被称作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联姻,理工男与文艺女结合的典范。蒋英在回忆里说:"我说,我是搞音乐的,你是搞工程的,那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所以我自己的全部工作在音乐方面,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但是在另一处回忆里,她却  相似文献   

19.
出家杂谈     
向你介绍我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信佛,母亲的母亲也信佛。这就是我早早就接触佛法的缘起。 我93年毕业于家乡县城第一中学,那时我19岁,在家乡小学里作代课教师。但年少轻狂的我不能安于现状,一年后,我不顾父母及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个去了北京,想想那时真是盲目,做了很多违背母亲意愿的事。四年后,我从北京回到家。也是因缘成熟了,家乡居士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别我已经整整一百天了。2008年2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哀伤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傍晚18时15分,母亲走了,离我而去了,她是在恋恋不舍中,轻盈的走了,我知道母亲走得虽然急切,尽管难舍人世。但经历坎坷的一生铸就的刚强会令母亲从容而去。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么快?因为母亲已近80岁了。天主看她在世上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很累了。所以召叫她到天堂上去和他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