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现实为鉴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又说:前车之履,后车之鉴.这话都没错,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现实中许多弊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但历史是什么?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还是民间的传说?历史学家注重前者,老百姓恐怕更相信后者.但不管相信什么,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即使你对包公再崇拜,他也不能跑出来帮你打官司.问题是如何对待历史,如何“以史为鉴”.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往往是各取所需.一会儿说秦始皇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会儿说他是个暴君;一个说武则天是杰出的女皇,连江青都仿效她;另一个说武则天不过是一个荡妇.历史上都把曹操说成是大奸臣,郭沫若却为他翻案.当然,这个案翻得有道理.但有人竟把潘金莲写成一个争取个性自由的女权主义者,似乎就无聊了.可见,历史在有些人手里,不过是一团橡皮泥,怎么捏怎么是,何谈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2.
快乐一刻     
1、喂猪一个人问农夫道:“你用什么喂猪?”"用吃剩的东西和不要的菜皮。”农夫答。“这样说来我该罚你。”那人说,“我是大众健康视察员,你用不好的东西去喂供大众吃的动物是违法的,罚你1000元。”过了不久,又一个穿着整齐的人走过来问农夫道:“多肥的大猪啊!你是用什么喂它们的?”“鱼翅、鸡肝、海鲜之类”农夫回答。“那么我该罚你,”那个人说,“我是国际食物学会的视察员。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饿肚子,我不能让你用那么好的食物喂猪,罚你1000元。”过了数月,又来了一个人。和前两个人一样,他在猪栏上探头问道:…  相似文献   

3.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4.
走进论辩世界.如同走进一个百花园中,这里有许多奇异的花朵。悖论,便是这里面的一朵奇葩。悖论的特点是:你治着一条无懈可击的推理思路往前走.看似步步得意,结果猛然发现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矛盾之中。《韩非子》中有一则《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而悖论制造者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若何”的尴尬境地之中。以下便是几则关于悖论的小故事。庄子悖论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庄子属于反对论辩的一派。他的学说提僵天人一体,物我两志。既然一切东西钢是相对的.人们z间的争执还有什么意思防Y他说:‘’假使我和作辩…  相似文献   

5.
一位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的朋友,来信诉说了两年来所遇到的重重烦恼。末了,对我提了这样一个请求:“老师,你能不能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我,让我以一种什么东西为公式,去指导今后的生活道路?”我在回信中写道:“其实,过去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只不过你忘了,现在旧话重提吧。你不妨学学‘水德’。” 水是一样很平常的东西,柔弱无形,随势流淌。一般人恐怕不会想到,水有什么可学的。然而,在中国古典哲学名著《老子》(即《道德经》)中,却极为推崇水之性、水之德。在《老子》第八章中,这样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碰到一个人,开始还说得我抑制不住地想笑——他说“你还真有才华呀,到处都能看到你的文章啊”,但是接下来就说得我的那些还没来得及钻出脸皮的笑,立刻僵死在脸皮里面了。他说什么呢?他说他真正希望看到的还是我能写出砖头厚的长篇小说来,说那才是真正有份量的东西,是一个作家真正应该拿出来给人看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8.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9.
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10.
我在家乡纽约州卡南代瓜的街上买东西时,听到一旁传来小孩子的说话声,“妈妈,你看,这位太太还没有我高呢!”那位看来表情有点窘迫的妈妈忙叫了一声“米基”。那个叫米基的男孩看来最多有7岁。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啊,真对不起。”我笑了,对她说:“没关系。”然后转过身,看了看她的儿子,说:“哈,米基。我叫达丽尔·克雷默,你好吗?”他从头到脚地打量着我,而后问我:“你也是妈妈吗?”“是的,我也有个儿子。”我说。“你怎么这样矮小?”他问。“这是上帝的安排。”我说。“有人矮小,有人高大,我属于前者,而且是矮中之矮。”我和他大约说了5分钟,…  相似文献   

11.
答复     
科林斯说我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对于S(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类主体)和B(一个兽类)来说知觉是同一个东西。”他甚至暗示说我拒斥“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的观点。”这后一个暗示确定无疑是错的。在科林斯集中讨论的我的书的那些部分中,我的目标是保护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表明这如何并不蕴含这样的思想,即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予神话,我们才能让知觉经验来证明经验思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依言而行     
在我小时候,家里开了一家旧货店,旧货买卖与新商品不同,你不能按照商品的目录定货,顾客说不定会买什么旧货。因此,作为老板的父亲经常要外出收购旧货。你不能买没用的东西。父亲说。所以外出收购对他来说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快乐岛     
考试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学开汽车。驾驶应试的日子到了。晚上,朋友们问他:“喂,考试通过了吗?”“还不知道哩.”他回答说,“当我出考场的时候,教练员还不省人事。”我戒酒了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说:“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官为己事通系么诀一位记者问国会议员:——先生,请您谈谈官运事通的秘诀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坚定和始终《。一——您能不能再讲…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5.
刘立权 《天风》2022,(1):55-56
<正>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这个很有天赋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6.
张文华 《天风》2023,(7):34-35
<正>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很火:在即将降落的飞机上,一个母亲与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男子对话:“打扰一下,请问我们能和你换个座位吗?就是飞机降落那一会儿。因为我女儿很想看飞机降落时的样子,这样就会让她冷静下来。”男子嚼着饼干嘟囔着:“如果我说我不想换呢?我觉得给你女儿在人生中上一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8.
1964年4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党内有教授头衔的库埃拉(Alfred Kurella)在耶拿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这个报告中说,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常常带有变化不定,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含义。马克思从来就把异化分为两种,即无利害关系的异化和敌对性的异化。前者可以转化成为后者。这样说来,人们就不必把异化概念和异己的事物看得太神秘、太可怕了。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异己的东西完全不是什么可厌的和敌对的,相反,它是人类生活本身所固有,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去占有异己的东西,也就无法生活。他说,从人生到世上时起,他所碰到的一切东西,包括他所说的语言在内,都是异己的,也就是说,他所遇到和使用的一切,都是他的先人所预先创造好的。他说,马克思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所使用的异化概念的意义是无利害关系的,是中性的,因为马克思一再把“外化”和“异化”象同义词一样加以使用。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的研究中找到了走向劳动价值学说的道路,发现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原因,一句话,在异化的概念下,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现了社会生产同私人占有问的矛盾。最后他指出,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基本矛盾的一切可怕影响都看成是异化现象,会妨碍人们去发现真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20.
大圆镜智     
阿静帮阿玮抬一面镜子,边抬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阿玮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哦?”阿静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阿玮问。“当然。”阿静说。“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阿玮问。“那怎么会呢?”阿静说“这就是智慧啊!”阿玮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请问老兄,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不能”。阿静说,“想不到这镜子还真有点门道,还有吗?”“多的是”,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