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8年,湖北汉口和武昌两教区空缺主教数年后,选举了董光清和袁文华两位神父为主教,在报请罗马教廷批准遭拒后,为了中国教会牧灵福传需要,举行了祝圣典礼。从此拉开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的序幕,开启了天主教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新篇章。60年来,中国天主教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迈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一、国籍主教产生——天主教中国化的漫漫长路国籍主教产生的历史,是天主教中国化的探索史。  相似文献   

2.
时间真快,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已走过50年了,50年来中国教会可以说硕果累累:培养接班人、牧灵福传、民主办教、共建和谐社会等,特别是坚持“自选自圣主教”,可以说这一路线挽救了中国教会,对此,现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雍正时期的“教难”探讨示巽示巽示唐示题教史资料鲁人徐宗泽所著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记载:“雍正心存仇教,有灭此朝夕之慨,且志坚意决,渐渐而进,必欲铲除之而后快。”萧若瑟所著的《天主教传行中国考》也记载有:“禁教之令既下,通国教难大作,从中国开教以...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主教、神父们,各位主内兄弟姐妹: 感谢天主的安排,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就“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进行交流,我愿借此机会就“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谈点浅见,供大家分享,请允许我先从中国教会历史谈起。 一、中国教会历史的经验教训: 天主教于1294年由方济各会会士意大  相似文献   

5.
卓新平 《天风》2007,58(3):34-37
基督教传华历史有着社会政治层面和中西文化交流层面的卷入。在社会政治层面,基督教传入中国有着帝国主义侵华和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其在华立足和传教成功乃“鸦片战争”及其导致的“不平等条约”之结果。为此,中国教会兴起“三自爱国”运动,形成独立发展。但在中西文化交流层面,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重要构成,“政治冲突”和“中西对抗”只是这一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因此,中国基督教也有参与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和作用。本文将从上述两大层面来展开分析,以揭示中国教会“和风西送”、积极参与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委员会,今天在风景秀丽的庐山召开第二次神学研究工作会议,非常具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天主教在新的世纪里召开的第一次神学研讨工作会议,祝愿会议开得活跃,有精神,圆满成功,所以我也想在这里讲几句话: 大家知道,天主教传入中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是至今在神学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适合在中国传播福音的神学体系。因为过去中国教会一直受外国传教势力的控制,他们不重视对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其传教方法也是西方的传教模式。所以,哪里会有适合中国教会福传事业的神学思想体系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社会,而中国天主教要想与时俱进求发展和全面的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那就应该切实地排除民主办教进程中的障碍,彻底执行民主办教。民主与法制是中国各项领域发展的两大主题,民主是智慧的开发,法制是发展的规范,二者不可或缺相依相存。同样,中国天主教要想在开拓中前进,在前进中创造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和局面;那么,民主办教和建立制度就是当前中国教会发展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提及中国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大家很快会想到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庭筠。但若问及福建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福建基督教史著名学者林金水教授在长期从事对明清天主教史的研究中提出,福建天主教的开教三柱石为福清的李九标、泉州的张赓和建宁的李嗣玄。对这些人们还很“陌生”的人物,以往学界的论述十分零星,不便了解。因此,对他们作一整体的介绍,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对福建天主教史和中国天主教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天主教初传中国,利玛窦奉行“补儒易佛”的策略。所谓“补儒”,就是要把儒学基督教化(本文所谓“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及后来分化出的“新教”);所谓“易佛”,就是要排斥中国本土的佛、道等宗教。这一过程因天主教内部的“礼仪之争”而中断,遂给中西文化交流铸成历史的遗憾。“礼仪之争”不仅发生在天主教的不同传教会(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间,而且发生在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内部(利玛窦与龙华民之间);更可注意者,它在利玛窦本人的传教著作中也潜存着。“礼仪之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分歧,这种分…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马英林主教就中国天主教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推进民主办教进程。这里所说的民主办教,是指爱国组织及广大神长教友依靠自己的力量,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教情,通过民主协商的办法决定教会内部的重大事项,办好中国教会。借助于民主办教,教会在管理层面和制度建设上趋  相似文献   

11.
阅渎《中国天主教》96年第3期《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一文,对其中“中国教会的经验教训”这一部分所追述的一些往事深感沉重,就象一串发人深省的历史悲剧镜头重现眼前。诚如刘柏年副主席所言,“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各国列强利用本国在华的一部分传教士,控制中国教会,为其侵略强权政策服务,制造教案,迫使满清政府割地赔款,使中国教会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形成这样一副被历史谴责的教会形象,怎不为中国人民所鄙视。  相似文献   

12.
国内动态     
第五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讨会在香港举行4月26—28日,“自西徂东——马礼逊牧师来华二百周年纪念暨第五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梅康钧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阚保平牧师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作了题为“浅思中国教会的传教背景及传教观”和“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的演讲。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清之际欧洲传教士在华活动的研究,学人一般把目光投向学术层面,研究的对象多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传教士。事实上,传教士作为一个群体来到中国,其最终目的是传播基督福音,他们不仅在中国的京城及重要城市建立了传教会,还把影响扩展到偏远的乡村,因而当中国政府用武力实行禁教的时候,乡村教会成为传教士和基督徒的避难所。明清全国乡村天主教的发展以鄂北的磨盘山最为典型,本文将此作为特殊的个案进行讨论,希望从中找出中国乡村天主教发展的若干特点。通过调查研究,作者发现,乡村天主教在清朝禁教期间并没有绝迹,而是一直延续到近代社会。因而,基督教来华历史的四个时期的划分对于天主教来说似乎不太客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会在天主圣神的默照下,始终坚持正信正行,维护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信仰宝库。在自办教会方针指引下推进了福传、广扬了圣教、巩固了中国教会福传的基础。由于时代的挑战,教会面对已经改变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的当今世界,圣召培育成为中国天主教会福传的重点。2006年10月18—19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在武汉召开了“圣召培育研讨会”。到会主教、神父和教会领导对中国教会圣召培育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今后在福传工作中对圣召培育的方向、方法和措施。由此在研讨会领导和主教们的启发下,本人提出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教区始于14世纪初,存在70年之后中断。16世纪澳门教区设立,重续传教区建制。此后280年间,伴随着中国教会成长的脚步,先是主教区、代牧区并行,其后代牧区遍及全国并成为常设制度。1946年中国天主教重新开始实行圣统制,传教区制度得以完善,标志着中国教会走向成熟。在中国天主教发展史上,绝大部分教区长期受外籍修会、外籍传教士控制,国籍教区发展缓慢,国籍主教选任甚少,严重影响了中国教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与祖国同行     
岁月如歌!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六十年华诞。光辉岁月,几多欣喜,几多感慨!中国天主教在这六十年中,几多起伏,几多变幻。六十年来,在爱国神长教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天主教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牧灵福传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教会生活焕然一新,教会与社会各界和谐相处,爱国爱教的和谐神学思想已深深融入祖国文化血脉之中。抚今追昔,回顾中国天主教与新中国共同前进的历程,我们由衷感谢党和政府有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感谢圣母玛利亚对中国教会的眷顾,感谢天主圣神对中国教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督宗教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与会代表主要就基督宗教来华之本土化、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教会教育和基督宗教来华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及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言热烈,争论激烈,畅所欲言,会议始终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1)这是全国首次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学者的聚会,尤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10,(1):51-51
2009年12月24日下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一行到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驻地,向“一会一团”的驻会负责人刘柏年、刘元龙及主教、神父和全体职工祝贺圣诞佳节,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工作,为爱国爱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作安局长希望“一会一团”继续发挥作用,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神学研究上进一步取得新的突破,为中国天主教牧灵福传和民主办教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四川乐山教区雷世银神父、汕头教区黄炳章神父相继晋牧,中国教会在主的葡萄园里又增添了两位年轻牧人,这既是乐山和汕头两教区神长教友的期盼,也是中国天主教牧灵福传事业的需要。然而,上述两位主教的祝圣,却遭到了梵蒂冈和某些海外教会人士的无端指责,说什么此举是非法的,正处于教会《法典》第1382条所指定的处罚当中……无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