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中,“两种生产”的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导和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武器,充分认识理解并运用“两种生产”的辩证关系指导我们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如何正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县人口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怀远 《哲学动态》2006,23(1):27-33
马克思给予物质生产以历史基础地位,却对生产主义予以严厉的批判。这一理论取向为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因而成为我们判断一个学派与马克思主义有无学脉关系的根本论题之一。生产主义批判,包括“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又经过了狭义生产主义批判和广义生产主义批判两个阶段。一狭义生产主义批判“生产主义社会”批判首先是对“生产—消费社会”型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批判。在这种体制中,生产是社会的支配原则,在生产…  相似文献   

3.
胡大平 《现代哲学》2007,2(2):16-23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批判和反思经济决定论与教条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思潮。其中,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尝试用"生产范式"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范式。围绕"生产范式"的理论重构成为这一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曾就生产范式展开过一场公开的学术争论。马尔库什认为,哈贝马斯将劳动/生产和交往理解为不可还原的两种范式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哈贝马斯则在正面回应中再次强调了生产范式与实践哲学的不相容关系。双方争论的分析框架恰恰揭示出生产范式的理论效力与边界,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式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艰苦而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仅就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对象、内容和性质,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体系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简介。从已有的资料看,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在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面向历史,继续研究经典作家的思想,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模式,特别是寻找出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现代实践的模式;另一个是面对现实,用新的科学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确切概括。关于这一点,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对于这种本质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我们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已经有了许多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现在需要突破已有的对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般化的理解,也就是应特别注意研究并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本性。就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理论,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批判理论。这是同一理论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又相互转化;缺少对于其中任何一个侧面的…  相似文献   

8.
两性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和我们的联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每个人都无法避开它,尤其每一个对生活持严肃态度的人都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考虑到现实的两性生活还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现象,考虑到两性理论的指导对两性生活的必要性,就会发现在这方面已经做出的工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正因如此,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性爱的报告》。 正象这本书的副标题“马克思主义两性观”所标明的,它是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两性理论的一部专著。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两性理论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理论界对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理论重新开展了讨论。近年来,随着两个文明理论的深入研究,一些论者对精神、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精神文明这一系列的问题作了探讨。讨论中,出现了对三种生产的涵义和历史作用的不同意见,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理论是一个关键问题。太渥等人试图在新的阐释中重构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强调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自然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这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一书自发表以来,据说有着很大的学术影响。其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鲍德里亚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门内逆子,并没有像许多马克思的外部敌人,只是简单化地攻击马克思思想的不同历史派生形态,而是准确地直接爆破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内部最重要的支撑性结构———物质生产基始论和历史现象学批判逻辑①。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在此,我主要来讨论一下鲍德里亚该书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和反命题。一、鲍德里亚要反对什么?“一个幽灵,一个生产的幽灵在革命…  相似文献   

13.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有各种不种的理解和解说。最早对这一理论提出异议的是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卡列也夫。  相似文献   

14.
崔昆 《世界哲学》2023,(3):5-15+160
“塔克-伍德命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评价”问题,即“马克思是否对资本主义作道德评价;是否有非道德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的地位与关系”。经典理论在资本主义道德评价上呈现出矛盾态度,这应从“唯物史观内部本质与非本质层次划分”角度解释。按此,道德评价的可能是在一个特定意义上被承认。但通过对经典理论中具体价值评价的性质甄别表明,其中的价值评价主要是历史评价,道德评价既不占数量上的主导,其功能也主要是服务于历史观的巩固。故总体意义上,“不作道德评价”是经典理论对资本主义的主要理解。这一评价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经典理论中“科学与道德”两种基本思维关系问题即两种思维是分开的,且科学思维是主视野。就此而言,以往反驳“塔克-伍德命题”的道德主义立场,其论证走向了另一极端,导致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遮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生产自动化的趋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现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剖析机器系统的演变造成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及其与生产自动化的内在矛盾,以期从一个侧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使用并论述过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但理论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范畴就引起了我国理论界越来越多的注意。下面就把近几年来关于精神生产的研究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群众运动问题,近年来,在各地编写的哲学教学大纲或教材中,有的是全部删去,避而不谈。有的则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运动的基本原理作了不适当的夸张。我们认为对群众运动问题的这两种处理,都是不妥当的。群众运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把群众运动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删去,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哲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笔者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实质和基本原则的讨论情况作如下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不单纯是个命名问题,而且是对其哲学本质特征的反映.关于如何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真理思想伟力在中华大地的实现,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去创造,这是"行"的关键所在。只有把这两方面的规定性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由这两个规定性,决定了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只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基础、是关键,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前一个结合在文化层面的延伸、发展与深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掌握群众、影响社会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改变民族面貌的程度,同时又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提供着深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没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文明制高点,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突出了它的价值问题,并日益地被更多的人所注意。不过,应该看到,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只是自然科学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且,自然科学价值的创造和实现,都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化理论,对自然科学价值作全面的探讨,准确、完整地理懈和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价值观,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