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在西方古代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因连续与运动观而产生了爱利亚的芝诺悖论,因必然与偶然论而导致了爱阿苏斯的第奥多鲁疑难。如果说芝诺悖论支配了数学哲学和自然哲学,那么第奥多鲁疑难则  相似文献   

2.
《巴黎手稿》对《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诠释,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创造性重构。随着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变迁史被阐释为人的劳动生成史,其劳动概念则被把捉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或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然而,考诸文献,这一重构显然有意无意地"误解"了黑格尔。当涉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时,科耶夫、马尔库塞与泰勒虽然解读路径各异,却都或多或少承继了这一重构及其"误解"。因此有必要重思这一重构,并揭示其间的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3.
徐勐  李建华 《世界哲学》2022,(6):119-127
目前在研究罗尔斯的大部分学者那里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罗尔斯是一个康德主义者。在他的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中,罗尔斯借鉴了康德式的“主体”构建了一个含有经验性的“个体”的概念,这是他正义理论的起点,也是自由主义框架下的主流想法。在这样一个理论前提下,桑德尔在其《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他的个体概念进行了重构论证,围绕此概念展开了一系列批评。桑德尔指出罗尔斯的“自我”本质上是分裂的个体——先验主体和经验主体在自由主义语境下不可调和。本文同时揭示社群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桑德尔是以此对罗尔斯等自由主义者进行批判的。这种批判无疑抓住了自由主义的“软肋”,也为社群主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复活之主     
米记阳 《天风》2004,(4):39-39
如果没有你的复活我不知道人类将会怎样?是不是纵有一双明眸也只能无奈地在黑暗中生活?尘土仍旧归于尘土,愁苦的泪水永远也得不到阳光的擦拭,污秽的身心永远也得不到圣灵的洗濯?  相似文献   

5.
克里斯平·怀特提出了著名的扩充论证,以表明收缩论真概念是内在地不一致的。亚历山大·米勒利用他所说的"怀特的原理"对该论证提出批评。本文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怀特的论证;第二部分简述米勒对该论证的批评,然后指出,米勒误读了怀特的原理,怀特的原理(无论有没有被误读)不能用于反驳怀特的论证,从而米勒的批评失效;第三部分重述怀特的论证的各个步骤并对之进行分析,从若干方面(如怀特关于真之标准的原理等)揭示怀特的论证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论证的评估与建构是论证活动总体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理性地建构有说服力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探求知识,阐述真理,它也是有效地评估他人论证的一个基本逻辑要求。道理很简单,评估本身也应有充分的根据,这些根据的存在形式便是论证。在某种意义上,不会建构论证的人也就不会评估论证。由于不同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的丑能进入艺术领域,并重构为艺术美。生活丑重构为艺术美须要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采用以丑衬美、抑丑扬美、托丑寄美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可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采,具有美质特点的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8.
主日之思     
李灵恩 《天风》2010,(12):16-16
蒙上主召唤,脱离俗世牵绊; 藉宝血洗涤,荡尽灵魂污染;  相似文献   

9.
读经:路2:10—11 主耶稣降生的那个晚上,在伯利恒之野地里,上帝的使者向牧羊人报告了“大喜的信息”。一大队天兵欢声歌唱,唱出了人类史上最优美、最激动人心的赞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每逢纪念主耶稣  相似文献   

10.
张君劢以中国传统家国天下及注重人格尊严等思想为其思想"前见",在理论上选择性地吸收了洛克、卢梭、康德等思想家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及自由意志等思想,从批判专制政治开始对民主政治进行反向的证成;对人民主权——最高政治权力应来源于人民的同意与授权和宪政自由——政治权力行使应该受到宪法的制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基于权利论与功利论的双重路径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差别原则中不平等的正当性,约翰·罗尔斯和布莱恩·巴里进行了帕累托论证。G.A.柯亨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对这一辩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质疑。他提出帕累托不可比选项,揭露其帕累托论证的内在逻辑矛盾,并指出该论证的两难困境,以期推翻帕累托论证。柯亨的反论证目的在于批判人与人之间深层的不平等。本文在最后通过追溯柯亨语境中的"与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相融的不平等",考察他对"不平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指西方伦理学对人类道德生活的论证方式。作为一门哲学的基本学科,两千多年来,随着西方社会从古代经中世纪直到现、当代的发展,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这一演变不仅形成了西方古代和现代的两种伦理学范式,而且还反映出西方古代和现代道德生活的不同。了解这一过程,不仅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线索,而且对于我们合理地组织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本文拟根据德语的相关文献,从古代的幸福论和现代的义务论、客观的宇宙论论证和主观的人类学论证、最高的价值是不可…  相似文献   

13.
荀子对礼之存在合理性的另一种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荀子对礼之存在合理性的另一种论证马育良依缘人情而制礼文,是荀子对情礼关系的一个基本判定。它同其礼以“矫性”说一样,旨在论证古代礼乐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这一认识比较准确地阐释了礼乐产生的内在心理依据,以及情志对于礼文、情感对于音乐的决定作用。然而这种精彩...  相似文献   

14.
黄钰洲 《哲学研究》2022,(7):108-117
现代世界的基本特质是合法性与道德性的分离,但这种分离也导致了所谓的“博肯福德困境”:现代国家失去了内在的结合力,从而沦为一个外在的强制机制。在黑格尔看来,康德-费希特的政治哲学以一种标准的现代性规划提出了所谓的“魔鬼民族”构想。在他们看来,国家只需要以强制的心理学机制就可自行运转,但是这样的国家模式最终会导致一种权力的无度。青年黑格尔追随古典的共和主义理想,期望回归一种古典的崇高共同体,但是这种理想无法把握现代社会的现实,最终只能沦为一种无差别的狂热主义。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在个体的认识和行动之中有其信念之根,作为主观的实体性,现代公民的意向与伦理的客观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的自由现实。  相似文献   

15.
八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主析论张华松八主即八神,其在古代宗教发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汉政治和精神生活皆产生过重大影响。《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案此十六字疑系在:"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一句之下...  相似文献   

16.
对人们来说,婚姻是最美妙的,也是令人棘手的。婚姻的起源可追溯到伊甸园中上帝的宣告:“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家庭是社会机构中难以分割的细胞。家庭关系的稳固无疑大有裨益于社会的稳定。 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是婚姻的基石。当两个亲密的灵魂正是在理解的绿荫下获得和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尝试呈现林德布洛姆所论述的渐进主义,然后考察中文语境里和基于中国渐进改革实践所建构起来的渐进决策模式,最后基于对渐进主义、渐进决策模式和渐进改革所做的对比分析,简要探讨了重读林德布洛姆对于推进中国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健康医疗数据相关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生物医学研究的范畴,影响了医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范式,也给伦理审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梳理国际伦理指南对健康医疗数据相关研究提出的要求出发,探讨此类研究当前的伦理审查现状及挑战,强调伦理审查不仅要关注风险获益比、知情同意程序、隐私保护措施这些核心问题,还需要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进行关注。同时,针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目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要求、风险获益评估、知情同意模式创新以及研究团队资质等六个伦理审查要点进行重构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价值观(其中包括价值观念)从理论上说,有不同的层面:对个人(主体)来说,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的总称;对社会、国家(主体)来说,它实际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内容。社会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定向性,其本身是一种动态性的、系统性的观念机制,它始终伴随物质生产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20.
论理想人格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民 《学海》2001,(2):168-172
1 .理想人格的问题实即做人的问题 ,即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此 ,中国现代佛学巨擘关于如何成佛、如何做人的格言在这里颇有启发意义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佛亦成 ,是名真现实。”学佛的最高目标是成佛 ,而成佛的过程实即做人的过程 ,完满人格的过程。我们一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人 ,而人做得怎样完全在于人格 ,做好人的过程就是完满人格的过程 ,其极致就是人格的完满。这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然也是哲学的主题。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绪论》中说 :“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照中国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