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在汉传近现代佛教界影响巨大。印光自号"常惭愧僧",作为一个严守佛教戒律、严谨处世的出家僧人,作为一个被同时代僧俗四众视为大师的出家僧人,他何以深刻地有感"常惭愧"?何以自号"常惭愧僧"?其中的微言大义何在?本文依据有关佛典,印光和虚云、弘一等的修持与思想,对此予以诠释,就众生要面对生死大问题的共性,发掘其中终极关怀的意蕴,一窥印光思想在中国净土宗历史上特有的继往开来之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中,印光大师注重对佛教与孝道关系的阐释,发展了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印光大师的佛教教育方法既是对历代祖师大德融合儒家孝道与佛教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佛教复兴运动的积极响应。印光大师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论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界探索佛教教育和自身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三编[近代]印光《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亦名《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分卷上、卷下,亦可作二卷。《三编》,四卷。共十卷。1914年,高鹤年将印光大师数篇文稿交《佛学丛报》发表。1918年,徐蔚如据此并历年搜访所得,编...  相似文献   

4.
“宗”“教”之别与扬净抑禅:印光净土思想的两块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章 《现代哲学》2011,(1):114-120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宗"分律、教、禅、密、净五宗。禅净是最易令众生了生脱死的两大要门,禅净有别,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印光通过重释禅净四料简,扬净抑禅,强调专修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佛教信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杜钢 《法音》2004,(8):11-15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内乱丛生,外侮不断,兵燹频仍,民不聊生。印光大师便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大师幼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后中韩欧辟佛之毒,对佛法有所非议,继而病困数载,始悟前非,旋即于弱冠之年毅然出家。大师出家不久即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遂立志毕生专修净土,求生西方。此后30余年韬光养晦,精勤苦修,终致德厚流光,龙天推出。乃以文字三昧,普度群生,大行法化。迨至一期化缘了结,大师遂安然西归。鉴于印光大…  相似文献   

6.
印光大师以佛家慈悲济世的情怀,在其文钞中多次提出因果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根本,也是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印光大师的因果思想对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寺志、山志等从属于志书序列,但今人将志作为展现一方佛教的重要文献。现以《清凉山志》为切入点,从缘起、特点、意义等层面探析印光大师修订《清凉山志》的若干环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五台山佛教的个案和印光大师之修行法要,并为当下反观佛教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9.
印光大师与五台山的因缘张育英陆永庭近代净土宗师印光,陕西合阳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二十一岁时在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出家,二十六岁前往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于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三...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3,(6)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在整修一新的灵岩山寺内,先后举行了佛像开光和印光法师舍利入塔仪式、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午八时半,大雄殿里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依次分列两序,虔诵经文,由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为佛像开光。十时,由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明开大和尚主法,举行了印光法师舍利入塔仪式。  相似文献   

11.
杜钢 《法音》2009,(12):19-23
印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由道德伦常、因果报应与净土法门这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佛教信众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净土宗教育的特色,从而将佛教信众的世俗生活与对净土法门的如理修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契理契机.简便易行,这也使得印光大师的教育主张得到了广大佛教信众的接受和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宏法 《法音》2000,(6):37-38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形成了以大乘八宗为特色的中国佛教。其中,收机最广、三根普被者,为净土宗。在近代,弘传净土法门最著名的,当属莲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他佛儒结合,“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其代表作即为《印光大师文钞》。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称颂印光法师:“居普陀时,虽与世鲜通,然缁白闻名而求开示者日众。法师口宗笔答,凡所为文,字字从性海中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印光法师留下的百余万字的三大部《文钞》,不仅是净宗瑰宝,也是近代学术思想的珍贵财富。梁启超在读了…  相似文献   

13.
徐蔚如编辑、印刷、流通的《印光法师信稿》是最早署名"印光"的别集.该书收录了《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二》、《复邓新安居士书》三封书信,发行5000册.它的出版是《印光法师文钞》编撰的前奏,也是印光法师从"粥饭僧"到"人天师"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对于印光"专修净土"的形象具有导向性和建构性意义,具有文献学、宗教史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弘扬净土教,不乏其人,自印光大师出,净风溥被,如日丽中天,膺大师教,而生净信者,不计其数。弘一法师称扬道:“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论。一、印光大师的生平事迹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县陈村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幼年随兄读儒书,颖悟异常。因读程、朱、韩、欧书,受其影响辟佛。十五岁后,病目数载,得读佛经,始悟前非,乃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1881)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金陵刻经处老主任徐平轩居士之子徐延陆示我其父于1931年编印的《石埭徐杨贤证居士遗徽集》一册。展阅之际,发现书中的序、记、传、赞等多为当代高僧大德和学者名流的手笔。其中有谛闲、太虚、印光的作品多篇。查检《谛闲大师语录》(台湾和裕出版社,1999年1版)、《太虚大师全书》(台湾《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11 月3版)、《印光法师文钞》及其《续编》、《三编》(台湾华藏佛教图书馆印赠,1997年 11月版),发现《遗徽集》中所载多为佚文。欣喜之余,亟抄录之。计有:谛闲大师佚文两篇(…  相似文献   

16.
传慧 《法音》1990,(11)
传慧法师《今日灵岩山》一文,以切身的见闻追述了印光大师开创灵岩净土道场的业绩,并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今日风规依旧的灵岩道场,读来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7.
正印光以佛学理论诠释儒家伦理,不仅促进了儒佛互补,也加深了两者的理论会通;既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理论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佛教中国化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印光法师(1861-1940)是近代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所处的时代,是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最为炽烈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有识之士各怀忧惧,纷纷奋起推动变革。印光为救时劫,力倡儒佛会通思想,希望"儒宗由佛法而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布",试图以此"使人人以自治、自立、自强,""实现国家之国治、国立、国强"。  相似文献   

18.
苏州佛教博物馆建成本刊讯位于苏州穿心街报国寺的苏州佛教博物馆,于日前正式对外开放,使古城苏州又添新景观。报国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1921年迁至穿心街。1930年,印光大师来寺掩关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大师修辑四大名山志,创办弘化社,刊印...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1,(1)
1980年12月10日,苏州市佛教协会在灵岩山寺举行印光法师生西四十周年纪念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中国佛学院灵岩山  相似文献   

20.
武延康 《法音》2002,(6):24-26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整理有关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几篇印光大师的佚文,皆为《印光法师文钞》及《续编》、《三编》所未载。它们是:1、《九江查六庆童女(民国十四年往生)》。此文载杨慧镜居士于1925年辑录之《近代往生传》(台湾青莲出版社,1999年4月版)。该书前有印光大师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序文一篇。除《序》以外,书中还收有印光大师的文章五篇,此为其一。2、《地藏菩萨本愿经序》。此文载民国年间扬州江北刻经处所刻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前。目前该套经版藏金陵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