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伍先林 《法音》2024,(1):71-74
<正>一诚长老(1927-2017),1927年2月2日生于湖南,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1840-1959)传法弟子。在法脉传承上,一诚长老直接继承了虚云老和尚的禅宗思想和实践体系。同时,与虚云老和尚一样,他也主张禅净融通,且又以禅宗为主,兼摄净土法门。  相似文献   

2.
伍先林 《佛学研究》2004,(1):331-336
虚云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他根据自己对禅学的深切体验,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对看话禅的方法从信解行证、起疑情看话头等多方面作了非常具体而切实的阐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研究》2003,(4):48-48
五台规划五台山学的学科建设杨茂林(2.3)佛学研究《成唯识论》的美学意蕴王耘(1.3)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李小艳(1.10)从“法轮”含义的演变看“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历史根源孙劲松(1.15)“庙产兴学”运动及佛教界的回应耿敬(2.11)谈生说死达亮(2.17)浅谈马祖道一之教化思想赵改萍(3.3)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宁俊伟(3.7)五台山佛教驰名中外的虚云和尚朝拜五台山肖雨(1.19)中兴律宗之祖——明代五台山著名高僧如馨律师周祝英(1.25)镇海寺佛教简史崔正森(4.5)五台高僧虚云和尚禅学思想初探周祝英(2.22)印光祖师及其思想研究肖雨武广…  相似文献   

4.
欧阳镇 《法音》2013,(8):43-48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高僧虚云和尚(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19岁时在褔建省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此后,虚云和尚四处行脚,参访名山,拜师问道,足迹历经四川、西康、西藏乃至印度、锡兰、缅甸等地。在他的参访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藏传佛教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的经历。虚云和尚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5.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这是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圆寂前写下的《辞世诗》。从虚老这最后的心音,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佛门高僧一生的经历感悟和毕生的理想追求。虚云老和尚作为近现代汉传大乘佛教禅宗的杰出实践者,其学问僧格、佛学理论、修行境界,向来为佛门四众所推崇尊仰。无论在云南鸡足山、昆明西山、福建鼓山、广东南华寺、广东云门寺、江西云居山,所到之处,皆能宠辱不惊,兴灭继绝,…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虚云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千年禅宗祖庭云居山真如寺于2009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在庐山西海温泉宾馆举办首届虚云大师佛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会上收到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近60篇.代表围绕虚云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虚云的禅学思想、虚云的禅悟智慧等相关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虚云和尚看话禅的特点:一是话头具有丰富的内涵;二是看话头具有较强的契机性;三是特别强调"念佛是谁"中的"谁";四是提倡在动用、生活中参究。所有这些特点,为理解和把握虚云和尚看话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对现代修学看话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净慧 《法音》2009,(11):14-18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今年是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今天,我们有幸能邀请到各位嘉宾会聚一堂,借《虚云和尚全集》首发之机,为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举行一个简短的纪念活动,我心里格外高兴,同时又非常感慨,因为《全集》的编辑出版牵系着我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心愿。  相似文献   

9.
三载苦辛,一朝结果,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于200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使学界为之注目。禅学三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禅诗研究》为基础,又经进一步的琢磨增补而成,全篇85万言,洋洋大观,包罗百珍,堪为近年来禅学研究的大制作。  相似文献   

10.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鸠摩罗什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义学高僧,他所介绍的大乘中观学派思想,对包括禅学在内的中国佛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鸠摩罗什编译的几部禅经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禅学思想,对当时的禅学理论进展和禅法实际流行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历代经录登载且为现行《大藏经》收录的种种标识为罗什所译的禅经作一考辨,厘清各经是否为罗什所译、译出及修订的时间、经籍的名称沿革、卷数衍变等问题,以期正本清源,为进一步的研究确立可靠的文献基础.管窥蠡测,或有一得,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学诚 《法音》2012,(4):12-14
本焕长老,是我国当代著名高僧,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近代著名高僧来果禅师的上首弟子,虚云和尚的衣钵传人。今年4月2日,本老于深圳弘法寺舍报往生,世寿106岁,戒腊84夏。本老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长度横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药山寺而言,农禅的意义是将"生活禅"的精神落实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在诚实劳动中践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命境界。七月流火,药山寺生态农业园的水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不停穿梭,寺院僧众与居士、村民们一起顶着烈日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打包运送、捡拾稻穗,他们头戴斗笠,汗流浃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稻田深处,树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的是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禅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10月3日至4日,为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五十五周年,由云居山真如禅寺举办的"虚云老和尚暨云居历代祖师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及《云居法汇》首发式在庐山西海温泉假日酒店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教授、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台湾慈光佛学院院长慧空法师等约200名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代表共聚一堂,缅怀先德。  相似文献   

15.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虚云(1840—1959),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俗姓萧,原籍湖南湘乡。他是当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在中国佛教界享有崇高的盛誉,受到高度的赞叹。虚云"是中国佛教的权威泰斗,现代圣僧。"(《传记资料》上,第212页)"虚公名满天下,海内谈禅者,莫不仰为泰斗。"(《传记资料》上,第7页)"如云南德清和尚者,不但  相似文献   

17.
明末高僧(?)益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禅学解释,在理解易佛关系问题上勇于创新,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独特的禅易相通思想理论.本文以《周易禅解》文本内容为依据,结合《灵峰宗论》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从“易即易理贯彻始终”、“易理即自心之易理”、“易理即无住之佛理”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出“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是智旭的一大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相似文献   

19.
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禅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活初,以“禅宗与中国文化”为主题,以“东山法门”为切入面,对禅理、禅法、禅风、禅史、禅文化以及禅学研究方法、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应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学术探讨。为了全面展示将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萧、父、黄钊主编的《“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该书分“东山法门论”,“禅宗精神论”、“禅史禅法论”、“禅与中国文化论”、“禅学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