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首次设置教育分论坛和青年分论坛,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青年代表、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青年代表,围绕宗教教育发展、发挥宗教青年人才作用等主题进行研讨。以青年人的思维和视角,为提升中国宗教文明贡献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祈福行愿。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12)
<正>本刊讯由本焕学院、南海佛学院、深圳市佛教协会、深圳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于11月26日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蒙古、美国和加拿大等十个国家的高僧大德及友好人士出席。圆桌会以"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为主题,凝聚各方共识,守护南海和平。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致辞时表示,南海圆桌会为南海地区  相似文献   

3.
2017年11月26日,纪念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暨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蒙古、缅甸、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探讨如何为维护新时代南海地区和平贡献民间力量;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就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建立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常设机构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圆桌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发表了题为"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开创南海佛教新时代"的主旨演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系的佛教代表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发挥佛教特有的作用,解决当代世界的问题和人们的困惑等展开热烈讨论,柬埔寨大宗派狄旺僧王、老挝佛教协会副主席本玛·辛玛蓬长老等先后发言。与会各方还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一是尊重并保护佛教文化多样性,鼓励跨国合作研究,共建"南海佛学大数据";二是设立"南海丝路基金",专项资助佛教学术研究、培养高端人才、增进民间交流;三是在中国南海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依托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建构南海文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四是每年召开"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成立圆桌会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圆桌会会务、基金管理及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8-19日,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来自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柬埔寨、尼泊尔、日本、美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及政商学界人士共300多位嘉宾,围绕"互学互鉴、共享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共同举办第二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暨万众祈福大典,共祝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经《巴利藏·相应部》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深圳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按照党中央、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改革开放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秉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理念,以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为载体,倾心打造民间外交平台,持续开展宗教文化交流,致力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传播中国宗教好声音,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7.
陈星桥 《法音》2005,(5):13-16
4月的三亚,风和日丽,百花吐艳。4月2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设在三亚市喜来登度假酒店的圆桌会会场内,两边墙上高挂着“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会标,另两边墙上挂着佛教教旗和法轮,分别写着“佛光普照”和“法轮常转”八个大字。会场中央安放着一个巨大的空心圆桌,中间点缀着几朵莲花,象征着佛教崇尚的清净、平等、圆满。会场内高僧云集,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上午8时许,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佛教界的200多位高僧大德和嘉宾陆续进入会场。8:30,主持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活佛宣布…  相似文献   

8.
~~由“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想到的  相似文献   

9.
圣辉 《法音》2006,(5):6-6
(2006年4月13日)尊敬的各位大德长老、各位善知识,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朋友:今天,全世界佛教领袖们济济一堂,参加世界佛教论坛,纵论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计,诸佛加被,龙天欢喜。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法师、长老、善知识,以及许多国家的政要。怀着无量的法喜,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以及承办此次论坛的浙江省,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创办世界佛教论坛,体现了国际佛教界的共同心声。最初的倡议,来自中国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八位高僧。其后,在中国两岸四地佛教圆桌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7日至8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晓飞率团赴港,参加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的"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会上,齐晓飞副会长正式发布了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将于2008年11月召开的消息。此次"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是香港佛教联合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05年海南三亚佛教圆桌会的延续。会上,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一百多位僧侣就"共建和谐世界,发扬佛陀精神"这一主题和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形式、内容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使此次大会成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发布会、研讨会、动员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对本次圆桌会十分重视,委托齐晓飞副会长与会。现将齐晓飞副会长的致词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9日到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膜拜团体研究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和中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宗教团体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本次论坛主题“邪教的危害及社会治理”.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特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特区886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底南山图书馆贴出公告,同时《南山日报》发消息,12月14日在南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题目为:鬼神在哪里?拟讨论的问题有鬼神是有形有声的,还是无形无声的?文字记载能否作为鬼神存在的依据?人们的鬼神体验能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framing effect of two modes of idolatry among a sample of 1095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Tw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set up: in the glamour frame condition,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frames that enhanced perfection and mystification of idols' personal or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chievement frame condition,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frames that enhanced emu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dols' pro-social behaviours or desirable dispositional traits. The experiment selected a prominent pop music and movie star well known in Chinese societies, Andy Lau, as the target idol. Subjects showed a consistently and significantly greater desire to glorify, idealize, identify with, emulate, and attach to Andy Lau in the achievement frame condition than in the glamour frame condition.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an achievement frame can heighten young people's adoration of an idol by emphasizing the idol's achievement processes. This suggestion is favourable to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an idol into a role model for young people to learn to pursue career success.  相似文献   

15.
16.
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对507名深圳和北京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深圳归侨生与非归侨生在“法律规范取向”上差异显著。深圳男女中学生在“金钱权力取向”、“爱情取向”和“家庭取向”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正义公理取向”维度上,深圳中学生和北京中学生差异显著,在“从众取向”、“家庭取向”和“公共利益取向”上,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