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在中国语境中,公德概念是宏观国家之德和微观公民之德的有机统一,立足于实践以国家之德"引渡"公众之德是实现两者统一的逻辑路径。宏观公德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观公德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一体""分化发展""有机统一"三个发展阶段,公德的内容由强调"齐一性"向注重"层次性"转变。真正落实公德两层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未来中国语境中公德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国公德建设方案形成的关键之笔。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宽幅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开发出一门交叉性学科奠定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关于发展哲学的核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过去 1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同其他学术“热点”领域一样 ,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亟待深化的要求。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走向深化 ,无疑需要在发展理论的各个层面、各个分支领域中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但是 ,目前更为紧迫的任务是凸显发展的元理论研究 ,即建构一种植根于中国社会发展背景的发展哲学。这是因为 ,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 :理论上缺少深刻的发展哲学 ,而实践上则缺乏一种相对统一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 ,由此而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理论走向深化 ,并妨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然与应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盛聪 《学海》2005,1(2):99-106
公民社会是确证了社会主体"公民身份"的社会,公民的独立主体性地位得到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确认与尊重,公平正义的公共理性法则规定了公民社会的人伦关系格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生存方式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准备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全球化、网络化境遇把中国公民社会发育与生长置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创设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而现代化推动的精神价值生态的变迁与公民伦理诉求,则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催生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文化养料.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统一.  相似文献   

5.
积极情绪对视觉注意的调节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推动下, 已有研究不但发现积极情绪扩展了空间和时间注意范围、增加了注意灵活性, 而且发现在积极情绪下个体对积极刺激表现出了注意偏向。对这些现象, 先前研究主要以积极情绪的扩展与建构理论、情绪信息等价说等理论来加以解释。但这些理论主要从宏观上强调情绪信息对注意加工的启动或积极情绪对注意资源分布的调节, 并不能清楚地揭示积极情绪对注意调节的内在机制。神经生化机制研究发现, 这些现象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对注意控制能力的调节以及积极情绪对初级视觉皮层编码的调节有关。将来研究者可以基于不同的种类的注意选择和注意模型来进一步拓展积极情绪对注意调节的研究, 同时注重对其机制的探讨和理论的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研究领域.本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是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则是同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本文主张,只有把这两个研究领域综合成一个研究领域,才有可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这两个主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追求现代性这一普遍性价值的实现时,也必须充分兼顾到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尤其表现在传统的亚细亚牛产方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错位和启蒙的缺失上.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努力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才能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发展,并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法国汉学对中国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汉族社会与宗教。将汉族社会置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之中,并结合法国汉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这一整体背景下各个文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构,是法国汉学对汉族社会及其周边少数民族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宏观的研究视野、别具一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汉地和少数民族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海》2020,(1):119-122
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决定了微观实践和宏观实践的同等重要性。反思社会工作的"技术化"或"临床化"倾向,推进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厘清其现实和理论的脉络,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反观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回应中国社会面对的结构性挑战,是社会工作不可回避的宏观使命,"积极而非激进"地推动社会变革是既定政治框架下比较现实的选择,而社区发展、组织建设、政策倡导和价值引领是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法国汉学对中国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汉族社会与宗教。将汉族社会置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之中,并结合法国汉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这一整体背景下各个文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构,是法国汉学对汉族社会及其周边少数民族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宏观的研究视野、别具一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汉地和少数民族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发展心理学国际学科背景以及中国社会现实和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应该做出更加现实的转向: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种应用研究应该遵循特定的原则,研究成果可在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和谐社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报告文学艺术论李斌在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史上,抗战时期是它的兴盛期,也是它的艺术的发展期、完善期。本文试图将抗战报告文学置于抗日战争这一宏观背景中,置于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从文体发展和文体风格两个方面对它的艺术成就加以探讨。一、抗战报告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包装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包装设计产业也迅速壮大,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包装设计不仅仅要求设计者重视包装视觉传达部分,同时也越发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国家社会对本国文化传统的注重,也使得包装设计创意课程需要同步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但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制定的城市更新策划方案强调从城市现有的形态上进行物理上的更新,更多是学习西方对“失落空间”的更新方式,而不是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系统性的宏观规划,来挖掘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潜力。这样的城市更新方式虽然也能对目前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无法解决中国城市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基于此,分析中国和西方城市基因的本质区别,探讨中国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重塑的方向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思想的视野,哲学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开始确立理性而不是权威为自身的原则。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欧洲近代哲学代表了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而重视认识论,提出并展开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则是近代哲学的重要特点。哲学家逐步抛弃了过去那种独断做法,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更注重对人类认识能力自身的考察,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題大大推动了认识论的研究,对现代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里为读者提供一份这方面的历史性资料,旨在推动当前国内哲学认识论中主客体问题的研究。这份资料的编写者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的人学研究中,有些学者注重从社会的视角研究,有些学者着重从劳动的视角研究,而李淑梅博士则着重从需要的视角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出版了《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把人的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哲学的研究视野,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肖雪慧(一)在任何社会,婚姻、家庭问题都很重要。但在不同的伦理背景下,这种重要性的含义相去甚远。在社会本位的伦理背景下,往往着眼于维护特定秩序来强调其重要性;而在注重个人的伦理背景下,这个问题之所以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文化艺术在不断地发展,文化艺术与中国社会的许多领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油画的发展从来就是着重于与社会上的文化机制共同合作,紧密相连,一起担起推动中国油画发展的责任,这种责任,任重而道远。下文将通过介绍油画的相关历史和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当代背景下油画发展的动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家庭与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系统总结,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在多个学术领域宏观呈现与微观分析的“22N”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目前干预措施实施不利的情况下,以保护性因素作为突破的新进展。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留守儿童并不一定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自身具有发展与成长的心理资源,而且留守儿童研究的纵深趋势与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必须是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为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司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宽幅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开发出一门交叉性学科奠定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综述赵景来近年来,发展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国哲学界也从哲学高度,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出发,开展了发展理论和发展哲学的研究。一、建构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哲学现代化本质上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的历史进程,它需要一种总体性的发展理论,只有以哲学统摄经济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具体学科的成果,才可能提供这种总体性的现代化理论。关于这种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方法,有以下不同观点。有的论者提出,要建构中国的宏观现代化理论或发展理论,必须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为立足点,既要考虑构成中国现代化进展当务之急的制约性环节,又要放眼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的和长远的发展前景。具体说来,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建构:1.建立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提供关于人的现代化的哲学理论,以解决人的现代化这一关键环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问题;2.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人类学体系,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性理论。另有论者认为,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立足点,应是通过社会学的调查,整理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矛盾和冲突,然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升华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