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灌注治疗STEMI的方法有直接PCI和溶栓.我国各地医疗条件差别较大,只有12%的STEMI患者能够及时接受直接PCI,超过半数的患者仍行溶栓治疗.故溶栓在我国再灌注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溶栓后即刻PCI即易化PCI被证实不如直接PCI,但溶栓并非STEMI治疗的终点.目前国外循证证据显示溶栓后早期转运PCI优于溶栓失败后再转运行补救PCI,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对于STEMI版早期诊断并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增加心肌再灌注、防止心肌进一步坏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从STEMI的诊断、早期医疗、再灌注治疗、辅助治疗及二级预防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3.
溶栓后PCI,从不行到可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灌注治疗STEMI的方法有直接PCI和溶栓。我国各地医疗条件差别较大,只有12%的STEMI患者能够及时接受直接PCI,超过半数的患者仍行溶栓治疗,故溶栓在我国再灌注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溶栓后即刻PCI即易化PCI被证实不如直接PCI,但溶栓并非STEMI治疗的终点。目前国外循证证据显示溶栓后早期转运PCI优于溶栓失败后再转运行补救PCI,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对于STEMI版早期诊断并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增加心肌再灌注、防止心肌进一步坏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从STEMI的诊断、早期医疗、再灌注治疗、辅助治疗及二级预防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STEMI再灌注治疗的两种主要方法,既要发挥化学性药物和物理性机械再灌注治疗各自治疗的优势,又要二者有机地结合,实现梗死相关冠脉的早期、有效、持续的开通.  相似文献   

6.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示MAE组J波阳性、fQRS阳性、Tp-ec≥100ms显著高于NMAE组(P<0.05);STEMI患者Tp-ec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经溶栓治疗后,Tp-ec1周和1个月时逐渐恢复,但Tp-ec仍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J波阳性(OR=3.612)、fQRS阳性(OR=2.905)、Tp-ec≥100ms(OR=3.226)(均P<0.05)与MAE的发生独立相关.以此认为J波、Tp-ec、fQRS和MAE正相关,对溶栓后MAE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和输血治疗时,由于再灌注可导致心肌和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在再灌注前应积极采取临床措施以保护心脏.阿片类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后处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此研究中,笔者将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和七氟烷联合应用,通过对患者心肌酶检测相比较,发现两种药物组对后处理是否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患者在发病后能否及早到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院前延误时间(PDT)即为从患者出现症状至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AMI患者就医大多是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决定自己的症状是否需要治疗,也就是患者决定就医时间延长.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是在心肌缺血后持续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处理的处理方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的具体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生存活化因子增强(survivor activating factor enhancement,SAFE)途径是IPost中新近发现的保护通路,阐明其在IPost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将为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