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性,外源性应激因素都会对人体心理和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在同一应激因素下由于人格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多教难治性慢性胃炎和医源性应激关系密切,对慢性胃炎和FD在处理上应作为一种痛去对症处理,不必过度强调抗Hp。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言行,合理解释病情,避免医源性应激给...  相似文献   

2.
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理论表明,应激作用过程涉及到各种因素,本文对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作用、影响,开展心理应激训练研究的内容、模式和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研究如何利用心理训练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雎密太  张建新 《心理科学》2007,30(4):961-963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编的《空难发生地高中生心理应激问卷Ⅰ、Ⅱ》和《职业期望问卷》,分别在空难发生后一周内、一年后对空难发生地和非空难发生地重点中学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空难发生地不同人格特征和不同职业期望高中生在空难发生后心理应激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职业期望和高神经质是空难发生地高中生焦虑性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因素;突发事件预案中应考虑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郭静  周倩云  张振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34-1543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震后最常见的心理创伤。以往研究多关注灾民在震后短时间内的应激反应, 地震两年后创伤心理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拟结合汶川地震后进行的6次重复测量数据(2008~2016)重点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震后不同时点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 震后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不同时点的干预内容。预期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灾后心理创伤长期影响研究的补充, 也将为灾后救助政策以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近些年创伤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遭遇创伤事件患者的情况,本文将从年龄、性别、种族和文化因素、生理与心理共病、过去受伤史、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7个方面阐述影响应激障碍的因素,以期在影响应激治疗因素层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自编的两个具体应激情境下的应对问卷和SCL-90量表为调查工具。对466名高中生的测量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为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归因条件;(2)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一应对方式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激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在有或无应激情景下的注意偏向特点。采用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从450名被试中筛选出19名高分组被试和20名低分组被试,将被试随机分入有应激情景或无应激情景两种实验情景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高心理弹性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2)高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低应激词表现出注意警觉,低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高应激词表现出注意回避。  相似文献   

9.
手术是小儿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对于患儿来说这种应激会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小儿外科工作具有双重性,不仅要为患儿服务同时还需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有必要在小儿外科科室内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辅导机构即心理辅导室来做好家长及惠儿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类对应激的反应主要表现之一为焦虑情绪,近年来的医源性应激反应也渐为人们所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临床各种检查和治疗前后的病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们在经受医源性应激的同时,其急性精神性焦虑状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各种应激因素去除之后,病人的焦虑状态可以得到缓解。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病人对各种医疗手段感到担心、恐惧及焦虑情绪体验。由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消极地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