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身心健康及医学人文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外科医生不仅要具有广泛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外科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身心健康及医学人文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外科医生不仅要具有广泛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要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模块;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和终身性;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要求完善服务基层卫生保健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科疾病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学已成为一门更加系统的学科.因此,如何培养优秀的外科医生已成为当前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课题.我院积极研究并率先实施了以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外科医师培养的新模式,在建立良好培训制度以及利用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成立专门的临床教学小组、加强培训医生的临床实践的强度、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在外科医师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杜治政教授是我国当代医学哲学尤其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直接而清晰地剖析了我国医学伦理学面临的现实危机和道德困境,提出培养医学道德要促进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结合,更要高扬医学美德伦理。杜治政教授强调美德伦理首先是医生的美德,美德具有医学伦理学母德的性质,他的医学美德伦理观为我国当代医学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解决当今临床实践中的种种现实伦理问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手术时间与外科医生的手术风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操作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外科医生手术技能的重要指标,作者根据自己实施2万多例矫形外科手术的体会,试论手术速度与外科医生的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手术风格及综合能力的关系.提出了要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训练和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需要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对病人人权和人格的重视.在急诊医学教学当中,不但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教师同时要重视医学生自身对人文关怀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建立发展性评价观,要充分体现六个统一:评价指标体系做到职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相统一;评价功能做到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统一;评价标准要做到综合化和个性化相统一;评价过程要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评价方法做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评价主体要做到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统一.使素质教育评价科学化,能真正促进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人本思想的觉醒、医学模式的转型、现代医学理念的建立等要求医学实践回归其本质和价值,对医院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临床学科带头人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服务理念、质量意识、能力提升、管理思维等方面对提升学科带头人核心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浅述,旨在为我国现阶段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提供点滴借鉴.  相似文献   

10.
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营造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氛围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要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1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是相对科学精神而言的。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科学过程 ,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须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 ,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 ;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