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政策保护、虚假宣传和复古都不可能振兴中医。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科学属性是长期争论的焦点,目前仍无统一的认识.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的科学性不应再被怀疑,目前面临的中医西化、中西医结合等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统一认识、脚踏实地,在当前环境下重视中医特色,解决具体问题,以抓住机遇、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3.
从多元性理解和发展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反思 2 0世纪中医发展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中医发展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的光辉与阴影之中 ,并在不懈地追求医学一元主义的理想目标。科学主义视科学 (现代科学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用这种标准来理解、评价和发展中医 ,其结果必然将中医视为“非科学” ,而一切非科学的东西在科学主义的视域里是应被废除或改造的 ,于是便有了“废止中医”、“废医存药”、“中医科学化”等口号和主张 ,中医至今仍没有摆脱被质疑和改造的尴尬境地。医学一元主义与科学主义具有内在互补性 ,并“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医学的一个主旋律”[1] 。医学一元主…  相似文献   

4.
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科学观不同,答案各异.肯定者认为它是东方传统科学,否定者则视之为传统文化、实用技术或巫术.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具有科学、文化与产业三方面的意义.应以求实的态度、历史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探讨之,其结果不仅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也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医存废争论;提出中医究竟科学与否是争论的核心所在.中西医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各有优缺点.西医趋向于科学的范畴;中医则更趋向于哲学的范畴.医学领域天然倾向于实用主义;即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中西医应该携手并进;共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的反差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卫生局(154600)张挥面对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相对是落伍了,对于这种严酷的现实,中医理论遭到了非难,甚至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废医存药”的设想,以此来否定中医基础理论的科...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医本性问题的研究背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系统地利用广义科学哲学的丰富理论资源从理论、实践和文化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医的科学性问题,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中医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张增一 《现代哲学》2006,48(2):52-58
自上个世纪后期以来,20世纪哲学四大主题之一的科学划界研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该文从科学划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科学家和创世论者在“猴子审判”这一著名案件中的辩护与反驳,揭示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影响,并且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研究有关的科学争论,从研究科学精英的科学观转向研究社会公众的科学观,可能是有助于摆脱这一困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科学属性近年来备受争论,从辩证哲学、科学观念、中医的人文哲学特色等角度剖析中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隶属,澄清观念,得出结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古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互融互动,合而不同,新世纪发展中医的认识观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