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佑 《天风》2018,(10):41-41
前不久,辽宁省政府出台文件《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表示,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给予生育二孩的家庭更多奖励政策,成为全国首个提出鼓励生育政策的省份。此举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两年后,出生人口数不及预期的情况下采取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1):67-75
本研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我国2000-2010年普查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同时,利用户籍统计数据,对2008-2014年的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总体的结论是我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低于1.5,而近年来在1.6左右,且有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生育水平条件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另外,从估计的生育水平和趋势看,"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还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1):62-6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35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究竟是恰逢其时还是姗姗来迟?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是否会因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而逆转?所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社会关注与讨论的热点。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错误,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形势早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面二孩政策绝非恰逢其时而是姗姗来迟,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不会因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而改变,中国的生育政策调整具有亡羊补牢的性质。全面二孩政策是生育政策调整的"中点"而非"终点",要想取得预期的生育率回升的效果,相关的配套改革必须跟进。全面二孩政策是中国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恐生”这一话题受到广大网民的热议,针对该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但我国的生育率依然持续下降,甚至面临“低生育率陷阱”的生育危机。为什么在国家出台“全面二胎”的鼓励生育政策之后,国民生育意愿却下降?本研究考察了生育年龄限制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边界条件。研究1通过两个子研究考察了生育年龄限制感与生育意愿的关系,其中研究1a对400名在职育龄个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1b对500名二孩育龄人群进行线上实验,启动被试二孩最佳生育年龄为40岁;研究2以10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实验操纵生育年龄限制感:最佳生育年龄为26岁(VS.对照组),并进一步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在生育年龄限制感与生育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被试的实际年龄越接近自己认为的最佳生育年龄,其生育意愿越强烈;社会经济地位在生育年龄限制感和生育意愿间的调节作用显著。该研究丰富了心理学视角下生育意愿的文献,为提升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提高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走出“低生育率陷阱”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卫 《学海》2014,(1):16-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生育政策调整决策。而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水平有多低和生育政策是否仍然可以有效调节生育行为。本研究利用普查数据、教育数据和公安数据,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综合各种评估进行判断,前期的生育率低至1.5,而近年来的生育率有所回升,接近1.7。考虑到本研究的假设,这可能是较高的估计。结合我国目前的生育意愿为1.9个孩子,可以认为,我国的生育水平尚处于较为适度的低水平,生育政策仍然在调控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生育意愿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在不同人口发展阶段的实用意义,介绍了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决策过程,并以江苏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在低生育率地区符合二孩政策夫妇的生育意愿、生育计划及其向生育行为的转化.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是逐步接近现实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在数量上逐级递减,具有明确的数量和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而这三个指标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也是逐级递减的,理想子女数最为稳定,生育计划短期改变的可能性更大.与理想子女数相比,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更具有政策相关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1):134-143
自今年起,继施行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开始实行了一个新的人口政策。这篇文章以日本及韩国的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基础,提出了中国新"二孩"政策的影响。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具有社会文化共通性,且在不同时期也经历过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许多专家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在减少人口出生率的同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中国限制人口增长政策和日本、韩国并不成功的人口增长方案中汲取经验,本文提出,中国应实施"二孩"政策,甚至完全开放的生育政策来取代之前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8.
李建新 《学海》2008,29(1):5-12
当前,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我国人口数量问题的建构与误导.这不仅表现在对我国净增人口的"高估"上,也表现在对生育水平反弹的"夸大"上,还表现在对少部分人群"合理超生"的"小题大做"上.笔者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人口问题特别是数量问题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界定,需要对旧有认识范式基础上现行生育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杨联涛 《天风》2016,(1):10-11
正"生,还是不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对家庭教育、生养责任的深思。自从生育政策调整,全面放开二孩以来,在所有生还是不生的考虑中,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与问题。"多给孩子一个伴"、"老了亲人多,热闹,养老压力小"等毫无疑问是要"生"的观点,折射出传统家庭"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孤独是因孩子少才有的吗?孩子多就一定能养好你的老吗?  相似文献   

10.
关注失独者     
晓爱 《天风》2013,(5):11-11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孩子们向妈妈表达爱与感谢,感谢母亲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我们的成长。这一天,丈夫也向妻子献上祝福,感谢妻子为家庭的付出。然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孩子,没有再生养子嗣,成为"失独者"。有媒体报道称,按常规死亡率计算,1975年至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单无助的失独者。卫生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在今年4月22日盼美国波士顿爆炸案中,  相似文献   

11.
社会老龄化是人人都体会到的事实,在医院里更是突出.近期统计了我院普通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3岁±13.1岁.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定义是≥65岁,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1971年出版的《人口学方法与资料》提出的划分标准,65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5%以下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10%以上的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联合国统计,世界80岁以上的人口正以每年3.8%的最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4%~5%左右.我国2004年底全国≥60岁者10.97%,其中11省超过此水平.2020年我国老人将占17.17%,2.48亿.从1950年到2040年,中国≥65岁的人口百分比增加了5倍,而美国只增加了2.5倍.另外我国≥65岁老年人口由7%增加到14%估计经历26年(2000年~2026年),而美国经历了69年(1944年~2013年).即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美国.这些都是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面临的患者群体,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使我们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是本期圆桌会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一般把出生到二周或一个月称作新生儿期,从半个月或一个月到二岁称作婴儿期。据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过去20年中对婴儿的认识远远超过了过去2000年所达到的对婴儿的认识,这是一个研究婴儿的“辉煌的年代”。如果说,20年前我们对婴儿的认识还处于婴儿期,那末现在对它的认识正处于儿童早期。  相似文献   

13.
芬兰穆斯林     
笔者去芬兰探亲,暂住了3个月,有机会涉猎了一些有关芬兰的历史文化和芬兰穆斯林情况的资料。大约公元前9000年到8000年期间,芬兰人的祖先第一次从东部和南部踏上芬兰这块北欧土地。他们发现了冰川消退后贫瘠荒芜的海岸,并在此定居下来。几个世纪后,新的移民群体从不同的方向移居芬兰。1914年,芬兰人口第一次超过了3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出生率致使芬兰人口在1965年达到450万。2000年达到520万。现在芬兰人口的绝大多数为12世纪前后移居芬兰的瑞典人、西欧人、俄罗斯人、塔塔尔人等不同的民族和种族。而早期的原住少数民族仅有4500名萨…  相似文献   

14.
杨胜慧  陈卫 《学海》2015,(2):154-160
本文通过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的粗户主率的分解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在家庭规模减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当采用标准化方法控制年龄结构影响后计算标准家庭规模发现,近二十年来中国家庭规模的内在变动相对较小。在众多因素中,生育水平通过对年龄结构的影响,进而对家庭规模产生明显且灵敏的影响:一方面生育率对通过少儿比重的变动对当下家庭规模的变迁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生育率通过对总户主率的影响对未来二十年后的家庭规模产生长期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新近放开的"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将使得未来中国家庭规模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2,(6):55-55
[上海热线]上海的结婚登记和人口出生数量在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内将逐年下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沪上的离婚人数,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有344对新人登记结婚的同时也有1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相比之下,离婚的数字不容小觑。有统计说,离婚人群中20岁至40岁的占到了54%。其中以70后为主的30岁至40岁的人群占28%,以80后为主的20岁至30岁的则占了26%。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低生育率时代的来临,学界对民众生育意愿的研究日甚,且形成了以经济学的视角为主导的分析路径,然而,面对我国宗教快速发展的现实,鲜有关于宗教信仰之于生育意愿影响的探讨.国外学界此领域的成果颇丰,并提出教义影响假设、社会性质假设和少数群体假设等经典判断.本研究基于CGSS2010年数据,立足于国情与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宗教教义、信徒内化以及宗教处境的分析框架,探讨宗教信仰对18-45周岁间的民众之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教者的意愿生育数要高于非信教者;基督宗教信徒生育意愿要高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者;对于信徒来说,其宗教活动参与程度与意愿生育数呈正相关;宗教对个体的生育意愿有着独立的影响,但人口学、社会经济变量以及男孩偏好价值观等世俗因素亦影响其中.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外学界的教义影响假设与社会特征假设之争,也证明了在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探讨中,经济学视角之外宗教观念影响路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贺爱霞 《天风》2012,(9):11-12
二十一世纪全球人口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己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1%,而且老年人口正以每年增加300万的速度增长,在未来数十年里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总人口数的27%,即4亿人以上。无论是在缺医少药的农村,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口拥有超过一半的全球财富;而全球最富有的10%的人口已经拥有了全球87%的财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现象正日趋严重。处于财富顶端的1%的家庭拥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在我们国家财富  相似文献   

19.
全球因白内障致失明者大约2000万人,导致低视力者3倍于此数字,即6000万。手术可使白内障失明者视力恢复正常或有用视力。每年每百万人口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数(白内障手术率)是在不同环境中衡量眼保健工作的有用尺度。白内障手术率在各国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极大差异,最高者比利时16000例/百万,2004年统计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下,上海伊斯兰教健康有序传承,为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贡献力量。由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上海阿訇的断层问题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后继有人。如今在上海清真寺主持教务活动的都是年富力强的30-40岁左右的中坚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