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琐忆     
寂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月光照在脸上,一切都那样静谧,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勾起。记忆中的大树下,外婆搂着我,也是这样的美丽的月色,外婆轻声哼唱着:“月亮在自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在外婆温暖的怀抱中我甜甜地睡去。  相似文献   

2.
觉灯 《法音》2000,(7):20-21
月光下的蓝毗尼,皎洁如水。月亮的银辉,把蓝毗尼园映照成一个至善至美、如诗如画的琉璃世界。 我站在中华寺的月台上,仰望着蓝天明月,沐浴着圣洁银光。稍一俯首,便看见赵朴老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字在周围琉璃瓦的映衬下放射出银色光芒,好象在细细私语──“斯人已去,夫复何言!”只不知普天下类似的匾额还有几许?“明月春风,不劳寻觅”,老人家肯定知道这座他亲自命名的“中华寺”已经在佛陀家乡转起法轮……而今晚这十五的月亮,莫非也喻示着他老人家的“助德圆满”? 我停顿一下思绪,不禁想出去走走,去找寻那种由晦而明、由…  相似文献   

3.
月下剪影     
正文人墨客多提起,对酒高歌忘情游。醉后休要痴痴守,清辉挑起忧和愁。——前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细细凝视儿时常望的月亮,猛然发现自己现在看月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月亮留给我的记忆却太重太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不仅是童年李白眼中的月亮,更是我们所有人儿时的真切记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当我  相似文献   

4.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5.
又见明月     
“看,今晚的月亮真好!”周末的晚上,全家到郊外散步,妻欢欣地说。我顿觉心头一亮,不由得停住脚步,抬头凝望,皎洁的明月,那么宁静、亲切,又似乎有点陌  相似文献   

6.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船下扬州     
印象里的扬州是属于诗的,李白的扬州在“烟花三月”里袅袅婷婷,杜牧的扬州有二十四桥的明月,姜夔的扬州凄凉绽开着“无主的红药”……前不久,我读到一则禅话,才知道原来扬州和禅也有些渊源。  相似文献   

9.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云:“月亮,我给它假设了一些宫宿,直至它恢复像始初细而弯、且小的弧形月。” (36:39)“月亮”一词的原文是,本句的词尾单字“(?)”读开口音,是宾格,它凭其后面动词  相似文献   

11.
月亮,在中国哲学中不仅提供了穷则思变、乐观豁达的人生启迪,而且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中留下倩影。《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相思之苦被月光冲淡,倩影似有似无的意象引起了诗人审美的愉悦。宗白华先生曾赞叹道:“月亮真是个大艺术家,转瞬之间为我们移易了世界,美的形象涌起在眼前。”(宗白华《 美学散步》)月亮的神秘魅力引起中国古人的关注:“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在《天问》中充满赞叹,月亮总出现在阔大苍凉的宇宙,而月的神韵、月的风采是那么冲淡高古,那么浩雅悠长。尽管人世间“逝者…  相似文献   

12.
无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洒脱;无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凉;无陶潜“把盏赏菊”的闲情逸致;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英雄气概。今夜,我与父亲对酌。父亲坐在上席,我坐于下首。父亲背后的远方。有一座山和一丘田,也许在夜色里,那山那里愈加显得凝重。啜一口酒,隔着一张方桌,父亲的面孔便变得模糊起来。我穿着皮鞋,浮在水泥地板上。父亲戴着草帽,赤脚插于泥土里。很久没有回家了。父亲盼南归的大雁,盼春回  相似文献   

13.
月无圆缺     
宋代著名放派词人苏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月怀人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相似文献   

14.
故乡月     
哦,故乡月。 我已步入修院多年,每当我想起故乡,就会想起你,想起你那如水的月光。你是我童年幻想的王国,是我生长的摇篮。我曾经在你斑驳的月光下,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知道你那有广寒宫,有小白兔捣药,有吴刚伐桂树。 我曾经在你光照床头的夜晚,跟妈妈学诵唐诗,第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  相似文献   

15.
静拥月色     
正每当夜幕降临,心里便生出期待。那月色,静谧安详,如约来到我身边。静拥月色,我心释然。爱上美丽的月色,始于我的外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童年记忆的天空,明月皎洁,给大地披一层银辉。我在竹制的老式摇椅里,在晚风的轻拂中,听外婆讲那些可爱的传说。嫦娥奔月,外婆讲了许多遍,每一次那嫦娥奔月的原因都不同,可是我  相似文献   

16.
“月亮问题”是量子力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涉及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为此,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月亮问题”能实证吗? “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这是所谓“月亮问题”的第一个疑难。李振伦同志在《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发表的《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李文”),对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17.
光阴似箭,往事苍茫,有些事记忆犹新。1970年10月朱谦之忽患半身不遂脑溢血症,留医同仁医院。1971年5月30日病危,只有4克血。医生说:“该输血,但无血可输,就打针吧,回家舒服些,可来门诊。”要朱谦之出院。我想国家设医为救死扶伤,怎么要病危的人出院?赖着不肯走。恰巧有一位女医生问我:“老先生怎样?”我说:“不好,该输血无血可输。”那位医生说:“有,有,有,血库有血。”不过医院里有关同志说:输血要机关证明病人无政治问题。我就打电话告诉陈光辉同志。她赶来医院,要求抢救。她说:朱谦之先生在“文革”中无问题,还有许多事…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确实有许多神秘现象引起人们好奇、遐想和恐惧。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都得到了解释。 比如2003年中秋期间,皓月当空,当人们举首赏月时,会看到圆圆的月亮旁边有一颗特别耀眼、火红的星,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一星一月交相辉映,格外夺目。这种星月争辉的天象是往年见不到的。孩子们以及一些不读书、不看报的人可能会想:“那颗星为什么那么亮、那么红、离月亮那么近?这是怎么回事?”别有用心的人可能又会像SARS肆虐期间那样拿它做文章,造谣惑众。是天文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神秘现象”之谜:原来这颗星是火星,那些天是“火星大冲”的日子,火星离地球很近(8月27日火星到达与地球的最近距离——5567万公里),肉眼才能看到,这是万年才有一次的壮观奇景。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佛堂前驻足。看到门前宣传栏里张贴的《佛说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我对佛家的理论知识缺少学习研究,但是对佛家劝世的言论,尤其是“有德自然香”的观点深信不疑,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初秋季节,风乍起,月微寒,凉凉的月光斜斜照进窗棂在墙上慢慢游移,暗淡的屋子里,因为月亮仙子的光临,因而有了些生气。半床明月半床书,抱被拥书不亦乐乎,只是书里人生,关乎的都是他人苦乐。如水一样的音乐轻轻浅浅地漫上来,喝茶闻音不亦乐乎,只是乐里人生,有如闻禅悟道。清凉的月光下,淡淡的乡愁一阵阵袭来。秋凉的季节听《二泉映月》,只觉得寒气冰骨,更加地冷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