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但是一生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基督教)的联系;第二部分从“关于宗教的本质是否可以言说”、“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与激情”、“上帝是谁?”“信仰上帝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2.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上帝所赐予吾人的物品中,最宏壮又最愉快最神圣的首推音乐。”基督教是福音、救恩、快乐歌唱的宗教。因为是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又是上帝统治着宇宙万物;是上帝创造赐福全人类,又是上帝拯救全人类,我们怎能不歌唱?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赞美犹似火焰般溅射进出——在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新右派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基督教新右派(NCR)①,以迅猛之势登上了美国政治舞台。他们在诸如堕胎、学校祈祷、同性恋、家庭等问题上坚决捍卫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用“上帝”的声音说话,积极投身于建立组织、动员选民、结盟共和党,进行政治活动以干预总统选举和公共政策(包括干涉中美关系),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影响颇大。学术界对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其为什么能在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的原因,除刘澎在《宗教右翼及其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政治》一文中从“反应论”②角度作过探讨外,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笔者试借用美国犯罪小说中的“动机、手段、机会”③三要素来剖析NCR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揭示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动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文化的批判导致了基督宗教的逐步边缘化,“拒绝出场的上帝有何得失?”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该文通过比较德里达与利科的著作,尤其是他们对正义、礼物的概念以及信仰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寻求保留上帝出场并能回应后现代挑战的可行方法,从而把握到真正的《圣经》信仰,力图将滑落边缘的基督宗教再拉回来。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5,(10):56-56
世基联领袖警告毋将福音等同于“美国价值”世基联总干事科比亚日前在俄勒冈波特兰举行的美国基督会2005年大会上发表演讲。在演说中,他警告美国的政治领导人不要使用“上帝的名”来支持美国的政策和作为某种先决条件。他说,美国领导人冒用“上帝的名”的这种做法已经唤起了美国式“神权政治”的幽灵,但同时,它也被世界人民看成是徒劳的,如果不是虚伪的话。科比亚告诫北美的基督徒不要把基督的福音等同于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而,他反对建立在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假设基础上的“繁荣福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维辛”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怵的沉重话题。西方现代思想家们对“奥斯维辛”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的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还配为人吗?这一发问,无疑动摇了宗教上帝观的基础。既然人在奥斯维辛之后发生了身份危机,那么,创造人类的万能的上帝的身份是不是也变得可疑了呢?在人作恶害人的时候,在人受苦受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啊?一句“上帝在哪里?”是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于以往的上帝观念最有力的质问。我们从一个角度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万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三显然,宗教在道德教化中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究其根本,有必要厘清宗教与道德的某些内在联系。首先,是不是因为有了宗教人们才有道德?反之,没有宗教人们就没有道德了吗?正如18世纪法国杰出无神论者霍尔巴赫所描绘的那样:"这些人硬说没有一个上帝便不能有道德,而且还说,这个上帝,由于它对自己的创造物具有无上权威,因此唯有它才有权把一些法令强加于他们,使他们服从于他们不得不履行的种种义务。"他认为,正是神对维持道德是必需的这种假  相似文献   

8.
康德道德宗教的理论位置及其合理意义孙波批判与建设是康德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从“批判”认识出发,经由“物自体”,导出伦理学,以“上帝”做为道德学说的证明和补充,这是宗教在康德哲学体系中所处的理论位置,也是我们理解康德道德宗教的合理起点。“上帝”是实践...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无神论》2009,(1):F0004-F0004
该书批判了宗教教条、历代对上帝存在的一些论证,试图为无神论建立一个科学框架。该书认为“上帝假说”同任何假说一样,应该受到人们怀疑性分析和批判;驳斥了“没有上帝,人们就没有道德”;并肯定了美国哲学家R·Pirsig的观点:“当一个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精神失常;当许多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宗教。”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家信教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信仰有人格神的宗教。依普朗克的话语,“我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是有人格的上帝。”具体来说,当代科学家信教有这样几个特点: (1)信仰宇宙宗教。典型的是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我相信斯宾诺莎主张的那个通过现存事物井然不紊的和谐而将自己启示给人的上帝”。这个上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上帝,而无宁说就是宇宙。在他看来那隐藏于自然之中,始终绝对有效的近似自然规律的和谐就是上帝。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着的和谐、对称、秩序、美,令人油…  相似文献   

11.
听说有一位信徒,当听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以后,一面感到气愤,一面又大为不解。他去问牧师:“克林顿不是基督徒吗?他怎么可以干这样的事?”这反映出有些基督徒天真的想法,认为美国的执政者信基督教,其政府就应该会按基督教的道德原则来办事! 美国钱币上印有“In God we trust”(我们信靠上帝)字样,美国的执政者总统就职时要把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可是这些是否就能说明,美国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评述了《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一书中,6位国际著名的宇宙科学家关于宇宙与上帝关系的观点。内容涉及到社会公众极为关心的“大爆炸理论”和“人择原理”是否提供了上帝存在的证据、显示宇宙有目的设计的迹象的问题。文中不仅介绍了作者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同时,也介绍了他们个人对待上帝、天堂等宗教信仰观念的认识,以及对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儒道在北美     
儒道发源于中国,但其影响早已超出中国本土。而较早介绍儒道给西方思想界的是来华传教士。在今日的北美,儒道的传播一是靠来到西方的华人移民及其个别在美国大学立足的华人学者,但更主要的是靠非华裔美国学者及其他有兴趣的人,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主动了解;积极介绍,影响广泛。 在北美,只要一谈起中国宗教,无论是在大学课堂还是公众讲座,都首先要谈到儒和道这两个发源于中国的宗教。虽然中国人一般不把儒家当宗教,但西方人讲世界宗教总少不了讲儒.因为能与西方人所理解的“宗教”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秘书长罗伊·斯巴克哈德(RoySpeckhardt),近日写了一篇评论“无上帝的美国国庆日”(CelebratingFourthofJulyWithoutGod),介绍了美国无神论者和人文主义者的活动及其主张,并对比地评论了茶党总统候选人米歇尔·巴赫曼,其个人对上帝信仰的吹嘘,以及对无神论者、人文主义者不是爱国者的诽谤。  相似文献   

15.
从誓词风波看美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6日,在加州旧金山的美国第九巡回 法庭就无神论者迈克尔·牛窦(MichaelNewdow) 的诉讼案作出了一项判决:向美国国旗表效忠的誓词中的“在上帝之下”一语违反了宪法;禁止在公立学校中宣读效忠誓词。这一判决传出后,立刻在美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牛窦今年49岁,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作为一个名为普世生命教会(Universal Life Church) 的宗教组织的会员,并于1977年被该教会授予神职。这个宗教组织相信理性的思想而不是上帝。当然,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会承认牛窦的“教会”是一个教会,也不会…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有宗教,但宗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信宗教,不像西方人那样有统一的“国教”。夏代不可考,殷人信鬼,宗教气氛较浓,但宗教的范围只限于政治圈里。那时已有上帝观念,但上帝并不直接和普通小民相接触,中间要经过王室祖先的灵魂(鬼)传达到上帝那里,所以祭天(上帝)与祭祖(鬼)是一致的。到了周代宗教观逐渐淡化,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礼治”,用世俗的即政治的方法治理国家臣民,而不用宗教方法,因此在周代的政治、道德教育中,宗教起不了什么作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除墨家信鬼…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美国大选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最富戏剧性的选举之一,两大党候选人不仅在政治立场、执政理念和行事风格上大相径庭,而且在宗教归属和宗教倾向上迥然不同。并不笃信宗教的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致力于吸引基督教福音派的总统",而在宗教右翼最聚焦的堕胎、性少数群体权利等议题上持自由派立场的拜登则以虔诚天主教徒著称。在本次大选中,2016年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基督教福音派以及各种宗教保守派的神奇不再,再度引起了关于基督教福音派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甚至"白人基督教美国的终结"等话题。本文根据相关民调数据,对本次大选在宗教领域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宗教遗产"以及大选后美国宗教政治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8.
选自《Science and Religion:Are They Compatible?》,保罗·库尔兹(PaulKurtz)主编,2003年由普罗米修斯出版社(Prometheus Books)出版,导言第一部分。为使读者更易理解文章内容编译者自加了小标题。“上帝创造了独立的灵魂”这一神学教条,成了宗教反对堕胎、出生控制和人工受精等医学科学的基本理由科学与宗教是协调的吗?或者说,他们有必要冲突吗?他们的关系长期被争论着;而且,从科学与宗教两大阵营利益的历史来看,它们之间的冲突程度也一直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1.科学带来社会巨变,却被指称占了宗教的领地虽然,古代希腊与罗马培育了…  相似文献   

19.
张义南 《天风》1996,(10):35-37
宗教与科学是不是对立的?在不信宗教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所以不信宗教就是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相信科学,而宗教是反科学的。他们不能既相信科学又相信宗教,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那么,在信教的人中是不是也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呢?虽然我们没有听到哪一位信徒公开宣称自己反对科学,但却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信徒,他们认为,信仰越虔诚,就应该离开科学越远。譬如生了病,就应该只祷告,求神医治,至于看医生服药是没有信心的表现。鄙弃医生与药物,说得严重些,就是反对科学。信主的人生了病,当然应当祷告,但同时也应该相信医药的力量。《近代科学奠基者的信仰》一文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虔诚的信徒。他们不仅不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更认为科学是上帝给予人类奇妙的、莫大的恩赐。因此,宗教与科学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20.
佛教苦乐观略谈陈霞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因此人生观在宗教教义中占有重要地位。上帝或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宗教人生观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对上帝或神的肯定,,来否定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①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