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主义的一兴一衰可以看作两块最关键性的里程碑,把心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一、行为主义以前的心理学;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三、认知心理学.在第一个大阶段中,就其主流而言,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是自我的觉察状态,到第二个大阶段,即行为主义兴起后,则一反第一阶段之道,认为心理学的对象必须是可公之于众的行为,即由可以客观观察的刺激物所引起的可以客观观察的反应。在此阶段尽管不一定所有的  相似文献   

2.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金纳(B.F.Skinner,1904-)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学研究五十余年,对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在国际心理学界曾引起巨大反响,以至到七十年代中期对其争论尚未停息。本文试图对他的心理学体系中的研究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当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而有机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寻找这种函数关系的具体内容,即在外部  相似文献   

3.
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F.斯金纳是当代西方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引起东西思想界的注目,另一方面又因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作出了独持的成就而享有盛名。他的行为主义思想和他的行为分析的科学研究,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方面,但  相似文献   

4.
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21-26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支配实验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而认知心理学正在崛起,并日趋强大。实验心理学内部出现了一股“回归”到以往的意识心理学的趋向。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绝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思维、表象等,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这种变化如此之在,以致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有某些证据表明,心理学正在经历着某种类型的‘革命’……”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既不愿意重蹈传统行为主义的复辙,又不愿把自己纳入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试图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取一条折中道路,从而导致了新的新行为主义(neo—ncobehaviorism)。  相似文献   

5.
今天,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为人们认识。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它作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心理学。尽管心理学界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是否自成一派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作为一种新的势力,一种有异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第三力量,却为西方心理学界广泛承认。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史部分也基本采用这一观点。①而人本心理学者更是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不同于传统的立场:行为主义仅仅从外显行为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代实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激进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行为主义的一兴一衰可以看作两块最关键性的里程碑,把心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一、行为主义以前的心理学;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三、认识心理学。在第一个大阶段中,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学说,但就其主流而言,都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是自我的觉察状态,是只有本人才能体验到,而别人无法观察到的主观状态。到第二个阶段,即行为主义兴起后,则一反第一阶段之道,认为心理学的对象绝对不应该是意识这种只能由本人体验,不允许别人观察的东西;而必须是可公之于众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以批判的方式概述行为主义者反对内省的斗争,涉及的范围是心理学的和哲学的行为主义者。从历史上看,这两类行为主义者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影响,而且提出的问题和所设想的解决办法也相同。但是,当哲学行为主义者对内省的批判得到了哲学界的认可时,心理学行  相似文献   

9.
申继亮   《心理科学进展》1988,6(1):9-253
五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在西方心理学,特别在美国心理学中占压倒的优势,但五十年代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即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产生初期,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信息加工研究取代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并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用简单  相似文献   

10.
一、侏儒说动物有机体内有没有一个“侏儒”,为它接受刺激,发出反应呢?这是心理学基本理论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与这个“侏儒”说势不两立,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不是意识,所有一切与意识有关的术语都应被废除。我国行为主义者郭任远以为控制行为的东西不是有机体或人,而是刺激,所有一切主观心理学的术语,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感情、意志等等都是阻碍心理学前进的鬼魂,科学心理学为了革传统心理学的命,就要消灭这些鬼魂,但是这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是有困难的。华生要坚持刺激反应的公式,以为心理学研究要做到从刺激预测反应,从反应逆测刺激。但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同是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不同个体的不  相似文献   

11.
一、观察的科学还是解释的科学当代西方心理学有两大对立的方法论基础:一为实证主义,影响了铁钦纳的构造派和新老行为主义;一为现象学,影响了哥式塔和人本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方法论处在这一对立之外,构成了西方心理学方法的“第三势力”。实证主义是精神分析的天敌,对精神分析科学性的怀疑和诘难大都出自实证主义者之口。尤其在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传统中,实证主义科学观是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主体。受这一影响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把物理学当作理想科学。设想,如果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它一定能说明和预测某些可观察的现象,其概念一定能操作或实验验证。在以经验观察为参照尺度时,他们发现,精神分析不能满足这一  相似文献   

12.
赫尔巴特是世界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教育理论家。他主张,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应当以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以前者确立教育目的,以后者制定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实际上,他的教育理论是“从教育的目的作心理学的推论”。他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用来建立其教育理论体系,是他在教育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本文试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揭示儿童的智慧发展规律,一直是心理学孜孜不懈地追求。在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研究的早期和中期,心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尽管皮亚杰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更加关注认知结构在认知中的主导作用,但他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一反应”(S—R)的单向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国际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现代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以科学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1,24(6):680-682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试图摆脱传统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的依赖性,把心理学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本文在分析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基本主张,并对这种思潮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它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心理学的第四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意识问题是行为论心理学必然面临而又难于解决的根本要害问题。1971年被美国心理学会宣称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正统的、彻底的行为主义当代代表B·F·斯金纳,于1974年发表了他的行为主义纲领性专著《关于行为主义》一书。该书结论一章,首先着重论述了意识问题。这代表他从事行为论心理学四十余年研究的有关意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1984,2(1):24-31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表象的研究具有独到之处。在此之前,行为主义心理学拒绝研究表象,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B.F.Skinner,虽然承认存在表象,但也只是简单地把产生表象的过程等同于一般的外部行为。Skinner说过:“当人在想象中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时,他仅仅就是在做那个人或那个地方出现时做过的事情”。(Skinner,1974,pp.82)现代认知心理学扬弃了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对表象进行了许多具体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学部委员潘菽教授著《心理学简札》的公开出版,是我国心理学理论战线一件喜事。七八十年来,我国现代心理科学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的。这种引进有利有弊:利者,可以加速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以应付实际需要;弊者,如果缺乏独立思考,不加鉴别,照抄国外形形色色“理论”模式,不合我国国情,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有害。例如在儿童年龄特征和语文学习等等方面,中外差别之大,是有目共睹的,照抄照搬岂能奏效;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界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我国不少心理学老前辈也随声附和,时至今日,美国行为主义衰落,人本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是我国也急起“转弯”。俗话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怎样才能育高明的预见?这就需要开展心理科学的战略学研究。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心理学理论工作的结晶,其中不少战略观点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 1 980~ 1 998年间 6种“核心”心理学期刊所发表论文题目的关键词、参考文献引用杂志的分析 ,对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神经科学四种心理学流派在中国的发展做了研究 ,得出以下结果 :(1 )认知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数量快速增长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略有增加 ;(2 )四学派在中国受重视的程度依次为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3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极少。  相似文献   

20.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中的基本问题。潘菽教授说:“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心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很难得到恰当的解决。心理学的体系问题也更难解决。”在历史上,客观唯心主义者把意识归结为“宇宙精神”的表现或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者把意识归结为心灵的自由创造。这样,意识便无从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之相反,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企图根本否认意识的存在。在无法回避的事实面前,日益窘迫的行为主义继承者又企图把意识纳入“S—R”的固有模式,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实质上是抹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