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颖  曾衍桃 《法音》2020,(2):52-55
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物理、人文与精神危机,基督教文化较早地作出学理化回应,Lynn White提出,现代西方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宗教思想中人对自然的宰制。[1]传统的有关自然的"西方——基督教范式"正在受到新生态学模式的反思。[2]叔本华、赫胥黎、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亦强调了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科教文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但西方近现代以实证科学为根本内容的科教文明,知识上存在着两大缺陷:第一大缺陷是科学知识主要是在封闭条件下获得的,属于封闭性知识系统.第二大坎陷是不富于人生意义.实证科教文明之坎陷,说到底就是两大危机:一种是自然危机,一种是精神危机.克服这两种危机,不仅要认识到西方科教文明之坎陷处,更要懂得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只有将西方科教文明的封闭知识系统融入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扶正吊诡,克服危机.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著名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对孙中山生前阐发的思想十分敬仰,这既缘于他们二人对于人类文明的现状与未来存在一定共识,又缘于池田大作对于孙中山所处时情国势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他们都对发端于西欧的"现代文明"自身的弊端及其对东方文明的侵略与歧视姿态予以批判,但基于各自所处时代的不同主题,孙中山的批判侧重于政治层面,池田大作的批判侧重于精神层面;孙中山提倡民族主义,池田大作提倡世界主义。两人对东方文明具有高度一致的信心,都认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当中蕴含的超越利己主义的普遍关爱精神,就是消除"现代文明"弊端的良方,因此以大同思想为主要精神资源的东方文明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陈树林 《世界哲学》2009,(6):136-145
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文化危机是西方文化危机的重要体现,对这种文化危机的宗教哲学回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白银时期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上,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通过建构社会哲学的方式,对这场文化危机做出诊断,并给出医治的药方,他因此成为这种宗教哲学回应的典型代表。透过对弗兰克思想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发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嬗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社会发展差异对比 ,分析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 ,给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效应 ,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的可承受性。提出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 ,走“天人合一”、“东西合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前的世界,每个文明都在试图寻找出路,并向当今处于变革与危机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可借鉴性的经验;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明对话",已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文明的回应被普遍接纳为可遵循的原则和有价值的借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生逢其时。连接丝绸之路的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等诸多传统及主流的文明中,中国文明是源头。"(古代的)丝绸之路仅仅依靠中国,而完全不依靠西方。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发现和完成了这条通向西方的道路,而且这  相似文献   

8.
学诚 《世界宗教文化》2012,(2):9-12,8,113
佛教文化在推动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物文化的严重弊端也开始显现。现代性危机归根到底是一场"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是物文化无法超越自身局限性的必然结果。只有我们的文化精神超越物文化、达到新的层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这场危机。文化精神的向内超越,必须借助于丰富深刻的智慧见地。在东方文化的土壤中,这种内向的心灵智慧发展得尤其充分,东方圣哲们的智慧结晶共同构成了"心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场朝向内心的伟大进军势必开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心广 《伦理学研究》2007,(6):103-104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与日本创价大学共同举办的“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池田大作思想国际研讨会”10月13-1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先生专门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教授代表省委省政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为大会专门发来祝词,表达了他们良好的祝愿。一、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文化格局会议围绕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了…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是日本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论生命》是他众多佛学著作中讨论生命现象的专著。在该书中,他用佛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最奇妙、最精微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当代西方著名学者 J·汤因比对该书的评价是:“池田大作先生对生命动力的佛学分析,比我所知的现代任何西方的分析都精美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对西方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对西方以外的"现代性"及现代人的存在危机作出了具有哲学意义的反思,在人与天道、自然的"存有的连续",身体的重要性与"践形"和"体知",儒家的"自我"--多重关系网络的中心及其不断扩充与转化,道、学、政等向度的展开,仁与礼之间的创造张力,儒学的宗教性,文化认同与创新,启蒙反思,"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等论域中,对中国哲学的特质,特别是儒学的当代意义,作出了创造性的诠释.中国与东亚哲学等地方性知识具有某些普遍价值,能够为新轴心文明时代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杜维明对西方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创建性的回应,在方法论上有特殊意义.《杜维明文集》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杜氏论著的结集,编排上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即将迈入世纪之交的大门之时,自然要关注未来的文明走向。一些人以科学对人类社会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生活科学化进程加剧为根据,预言后工业社会文明仍将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之上;另一些人则以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以及莱布尼兹、玻尔、普里戈京等科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为例证,来证明未来世界的主流文化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这两种见解虽然针锋相对,但却都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前提。一般认为,东西方文化界线分明,东西方智慧各显特色。譬如,西方智慧重解析,求实证,力求战胜自然;而东方智慧则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一场道德危机.思想上重利轻义、重物轻人、耻感蜕变,制度上缺乏监督、少有惩戒等是导致这场危机的伦理文化根源.在后危机时代,整个社会只有对金融危机中透现出的道德危机进行深度反思,从制度和意识等多个层面予经济伦理文化以重建,才能最终引导经济走出困境重现繁荣.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西方文化领域的精神危机相适应,俄罗斯思想界出现了复兴宗教精神的思潮。以梅列日科夫斯基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应该对基督教做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因为文化属于人的积极性创造范畴,而人如果与超验的宗教本原相脱离,就会离开文化创造的神秘根基,以致于把文明引向绝境。梅列日科夫斯基通过对尼采思想进行思辨,并在索洛维约夫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独特的三段论的、关于圣灵基督教的历史文化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车玉玲 《哲学动态》2006,(11):48-51
随着意识形态的谈化,追忆“白银时代”,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思想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如此,白银时期的宗教哲学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这场精神文化的复兴运动虽然传承了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传统,但它所思考与试图解决的问题域限却是整个西方文化语境所面临的困境:即近代科学理性发展带来的危机,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宗教与哲学中基本价值的混乱与瓦解,“虚无主义”已经无可避免到来。另一个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之后,原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丧失导致当代的俄罗斯人处于空前的信仰缺失状态。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系黑龙江大学衣俊卿博士等人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突破了传统哲学理解框架,以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的文化危机为背景,在基本理论定位和本质精神上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深刻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研究》2007,(6):F0003-F0003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与日本创价大学共向举办的“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13日至1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相关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在2003年7月28日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历史变迁中的权力与经典诠释”工作室第一次研讨会中出现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权力”概念是否适于用来分析中国传统政治?我想接着这场争论,进一步就哲学研究的范围来反省比较哲学所牵涉到的方法论问题。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大量使用西方语汇。这种现象有其无可避免的背景。众所周知,现代化发源于西方,而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后发的历程。因此,尽管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现代化与西化之间有相当程度的重合。以现代汉语来说,其语汇、文法与标点符号均广泛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又深…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的人类文化景观中,有两个在价值取向上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进程:一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模式,试图完成由传统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式文化模式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自由自觉的理性化文化模式的深刻转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理性化文化模式在人的异化和生态破坏的背景中陷入了危机。这种相互冲突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转型的难度,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建构中尽力避免工业文明可能出现的弊端,建构更合理的文化模式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建构开始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