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08,(9):44-47
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举行“学习‘十七大报告’知识竞赛”抽奖和颁奖活动,学习贯彻全国会议精神促进我省教会和谐团结进步——山西省基督教“两会”传达贯彻全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河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近年来,临沂市基督教两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积极引导临沂基督教践行“沂蒙精神”,坚持中国化方向,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新时代下的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朱刚 《世界哲学》2010,(3):55-67
海德格尔在其后期哲学中区分了作为dasGeistige的精神和作为dasGeistliche的精神:前者指柏拉图一基督教式的形而上学的或存在一神学的精神,后者指非形而上学的、去基督教化了的精神。海氏把后一种意义上的精神解释为火焰之燃烧、道路之开辟,认为它先于柏拉图-基督教的精神,并使后者得以可能。它是海氏要返回去的前-本原的本原。但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要回到的这种精神仍是基督教的真理。德里达把海德格尔的精神再次基督教化。但德里达也许并没有看到,海德格尔后期对于精神的思考已经引入了某种新的东西,某种不可以再基督教化的东西,那就是关于“道路”或道路之开辟的思想。总之,本文包含了三个针对“精神”的反思,即海德格尔对于传统西方之精神本质的反思,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反思的反思,以及此文作者对于德里达的反思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近年来,临沂市基督教两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积极引导临沂基督教践行"沂蒙精神",坚持中国化方向,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新时代下的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爱国爱教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学术文章将基督教的论述重点放在了其被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方面来展开,很容易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抵触情绪,但近30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随着基督教文明在中国的本土化,基督教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现实中不可排除个别基督徒存在有错误的行为,但基督教信仰群体中的关爱、精神依托、人性约束、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等等却对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教育与儒家教育的和谐关系表现在 内在的合一与外在的统一, 内在的合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合一,  相似文献   

7.
杨丽娜 《天风》2009,(9):54-55
在现实生活中,因婚姻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是单靠法律可以解决的。对此,基督教所倡导的婚姻观,正好可以从道德伦理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足。本文旨在从基督教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婚姻关系,使得基督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22,(1):74-74
近年来,德清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基层探索实践、落地生根。一、融合中国化元素,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德清县基督教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并在全县22处基督教堂全覆盖实施,着力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场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清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基层探索实践、落地生根。一、融合中国化元素,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德清县基督教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并在全县22处基督教堂全覆盖实施,着力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场所。  相似文献   

10.
2021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将继续坚定走三自爱国道路,不断探索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式,强化基督教中国化的使命担当,推进中国基督教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基督教两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自国家宗教局《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意见》下发以来,黑龙江省基督教界积极响应,在全国基督教"两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哈尔滨市哈利路亚礼拜堂主任牧师吕德志的带领下,按照"创建标准"和每年"创建主题"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并在政策法规教育,促进爱国组织、场所、教职人员和谐和睦,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是个讲和好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息是和平的福音,《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神人和好是整本《圣经》的主线,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学教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和好、和谐、和睦之精神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传和好的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基督教的爱邻如己思想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最终促进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建构起理解与包容、和谐与多元的世界。爱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也是各大宗教的伦理要求。在基督教的视域下,从旧约到新约,由十诫生发出的繁琐的律法系统被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促进宗教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就基督教会来讲,创建和谐教堂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有益活动。既然是探索,其中就有一些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是一种以"爱的宗教"和"和好的福音"著称的世界伦理宗教,蕴含丰富的和谐伦理资源。基督教和谐伦理的一个根本理念和主题是重新寻获和谐统一的世界,重建"神-人-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即终极性的和谐、救赎性的和谐、爱的和谐和关系性的和谐探讨基督教和谐伦理的本质,指出贯穿基督教和谐伦理思想的主线是"关系性"或"相互关联性"。基督教的和谐伦理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和谐理论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期,各地教会纷纷开展了以"教风"建设为主题的和谐教堂创建活动,旨进一步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堂点的自身建设,保持创建和谐堂点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教会和谐健康发展. 基督教的"教风",反映基督徒尤其是教牧人员的思想、道德和灵性水平.因此,加强基督教教风建设,既是体现基督教价值和提升其社会见证的客观要求,也是基督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需.它既符合圣经的教导,也是众弟兄姊妹的企盼.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基层堂点的自身建设,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加强教风建设则是加强教会团体和堂点自身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反传统的背景中,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基督教知识分子也深入思考基督教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甚至形成了基督教新文化运动。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可以看作非基督教非宗教的先声。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社的《生命月刊》、真理社的《真理周刊》和《真光》杂志刊登了大量"护教"文章,成为中国教会人士反击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言论阵地。基督教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深化了基督教、宗教问题的研究,基督教文化思潮促进了人道主义在"五四"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姚宝山 《中国宗教》2022,(10):82-83
南昌市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在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之路上,在江西具有“勇争先、作示范”的作用。以南昌基督教志道堂为例,自1982年恢复开放,志道堂积极探索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弘扬正信正行,带领广大教牧同工和信教群众走三自爱国道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近年来,志道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实践探索基督教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赵秋芬 《天风》2010,(10):33-34
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于2010年9月7日至8日,举办了全省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培训班,对全省教职圣职人员作一次普查式统一培训,在培训中根据参加者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圣职人员发放教职人员证。湖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汪振仁牧师鼓励同工们做好全省基督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同心合意促进湖北教会创建和谐教堂的事工。培训结束后,湖北省基督教两会向参加培训的牧师们颁发了《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证》。  相似文献   

20.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提出,新时期基督教要做到“三个和谐”。首先是基督教要和国家利益和谐。实践证明,爱国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独立办教是中国基督教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境外敌对势力企图恢复他们的势力,甚至挑唆基督教反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越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越要高举“三自”旗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基督教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和谐起来。其次是基督教要与法治社会和谐。宗教事务是一项社会事务,必须与法治和谐起来,在法制框架内开展宗教活动。《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