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诚 《福建宗教》2002,(3):16-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2.
学诚 《法音》2002,(6):3-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来,如何对待中西文化,一直是摆在中国思想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难题。传统文化的深沉绵远与中国现状的落后,西方世界的强大与西方文明在崛起时间上的短暂及与中国传统的差别,使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各据一端。于是,就有了“中体西用”论,有了“全盘西化”论,有了“取其精华”论,等等,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蔚为奇观的长达百多年的中西文化大讨论。时至今日,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学术界意见仍存有分歧,讨论仍在继续。因此,回顾一下一百多  相似文献   

4.
所谓银发市场,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劳务、信息的市场。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催化作用,占世界老龄人口五分之一,亚洲老龄人口二分之一的中国,将于2000年全面跨入老年国家的行列。如何在思想、物质、经济、法律等方面作好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准备,是摆在国人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率先进入老龄化的法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相比,我国面临的则是“先老后富”的严峻考验,这就使开发我国银发市场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即一方面和发达国家一样,具有建立“人人共享”社会的意义,另一…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过程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宣扬所谓具有“普世性”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新自由主义“神话”逐渐“破灭”,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遭遇“瓶颈”。针对西方现代化,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反启蒙”思想,“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不仅是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也是两种文明的对抗。在经历苏联解体、“休克疗法”失败后,俄罗斯学界出现了传统的“多种文明形态”理论的复兴,并尝试建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文明形态,以此超越西方资本现代性的发展道路。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和俄罗斯面临着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挑战,对西方现代化的“俄罗斯式反思”,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的内涵。实现民族复兴,要有“文明依托”。一、关于“文明依托”纵览世界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强盛,不仅是经济繁荣,必有一定的文化、文明为其依托。而宗教文化在构成这种文化、文明依托上,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的盛唐以儒释道文化、文明为依托。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以伊斯兰文化、文明为依托。近代西方之所以强大,除了经济、政治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西方的大众文化中往往有一个全民的宗教(基督教)作为其联络民众情感精神的核心。因此,康有为曾主张,中国要…  相似文献   

7.
早在1857年,恩格斯就曾对未来中国的历史命运作了高瞻远瞩的预测性判断,认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2页)在这个旧时代将要覆灭、新时代尚未来临的历史时刻,在中华民族的巨大生存危机面前,严复所力图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为迎接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曙光”而鼓与呼:一方面必须直面近代世界潮流的深刻挑战,了解西方文明的优势和精华,寻求重构本民族文化的参照和榜样,推动本民族价值观念的转换,以参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文学”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上半期 ,中国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从 90年代后期起 ,随着经济开放政策带来的物质的丰富 ,人们关心的重点也随之从“文化”转移到了“文明”,即开始转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上来了。《世界文明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今后的文明建设只在原有的思想观念范围内进行是不行的 ,因此 ,有必要研究世界上有价值的文明理论著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特别是发达资…  相似文献   

9.
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国家认同论,能否提出基于中华文明的系统性、批判性思考在新时代愈发显示出切要性。钱穆从宗教学切入中外文明比较,特别注重阐发与心教相为表里的礼教论,将其置于文明类型说的立国政教视野中加以鉴别,预示出亨廷顿命题的一个替代性思路。透过礼教论,钱穆极富创见地为甄辨中西宗教树立了新的坐标体系,即是否与人类群体的人文大道合为一体。对应文明形态的一体论与两体论,礼教是前者典型,既能涵化外来宗教,同时形成了政教与政学的一体二维。中华文明以一统和合为立国形态,主张政教相互维制,推重礼治,不同于西方以多统斗争为立国形态,主张政教分离而尚法治。无视这个文明异同,现代西方国家树立文明霸权、非西方世界追求“西化”、进而与西方冲突,这是西方普世主义推演出的三重悲剧性前景,亨廷顿命题仍未突破此困境。中国广土众民、绵延数千载的文明传统,为我们开示了超大规模群体聚合的实践智慧,是礼教论优越于冲突论的历史张本。钱穆强调现代中国应该在立国政教、经济和政治体制上继承并开拓自己的文明道路,在东亚地区担负起主导责任,引入进取协和的文明化合机制,逐步为人类大群提供促进现世和平发展的公共品。对于人类文化而言,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新型中国文明建设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世界文明的发展,将会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时建设的新型中国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受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方面制约同时又给世界文明的发展以巨大贡献。因此,探讨21世纪新型中国文明的建设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的关系,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文明的交融,是21世纪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21世纪新型中国文明的建设,是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的。了解21世纪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它曾经为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崛起,儒家伦理遇到了严峻的历史挑战,面临着是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淘汰,还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扬弃的历史命运;而真正确定儒家伦理历史命运的关键,则恰恰是儒家伦理自身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影响,任何简单的“是”与“否”的判断都远离于客观事实本身。至少来说,它有两重影响,即儒家伦…  相似文献   

12.
丁立群 《哲学动态》2023,(8):5-13+126-127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不是在世界现代化中构建一种特殊化的中国模式,而是超越世界现代化诸多形态以重构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从西方一元的现代化到发展中国家多元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又要避免陷入现代化的相对主义泥淖,这归根到底是重建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问题。本文尝试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和经验主义囿限,主张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四个层面的普遍规定:技术和经济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的社会、劳动以及社会管理的精细分工和权力职能系统;以完整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化;作为现代化核心的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普遍本质的构建具有规范性意义,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理想建构。它贯穿着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在于构建和创造一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本质,破解了现代化理解的“历史”与“地理”的还原论,对世界现代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现代化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的重构,破解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一直注视着亚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认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或“太平洋文明的世纪”。人们之所以嘱目这个地区主要原因是从本世纪80代起,构成亚太地区轴心的东亚地区在经济上有了飞跃和持续的发展,东亚经济增长的速度几乎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5—7倍,不少人还认为,亚洲经济的崛起是与亚洲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特别是与传统的儒教(学)、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亚洲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世界文明的摇篮,目前东、西方文明正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汇合,形成一…  相似文献   

14.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李翔海在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中,现代新儒家采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纲领,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新儒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品格。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评析。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危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社会之主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已经僵滞、萎缩,内在的文化生命力呈严重衰竭之势。另一方面,在发展出了以自由、民主、科学为代表的价值系统之后,西方文化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化的形态。而随着以坚船利炮为依凭的西学东渐,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没落…  相似文献   

15.
马峰 《哲学研究》2022,(6):13-21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路径的摒弃与超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天然的示范,形成了自然的吸引力。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变革动荡期的大变局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制度文明,创造了人类更好发展的“中国蓝图”。  相似文献   

16.
韩思艺 《天风》2023,(9):35-37
<正>2021年10月30日,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习近平总书记称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2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利玛窦不仅将西方的宗教、文化、科学带到了中国,也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到了西方。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利玛窦留给我们最大的基石,同时也是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吾国天主,  相似文献   

17.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这个世界,秦朝人早已说是一“家”①,西方人近年来说是一“村”②,正在形成世界文明。文明的起源,就是当初各地土著创造的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数甚多。在中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史记·殷本纪》这八百诸侯,也就是八百个本土文化的代表,若加上没有到会的那就更多。本土文化,通过彼此同化和自身演化,其数渐减。随着秦汉的统一,以周文化为主的北方文化,以楚文化为主的南方文化,综合成为汉代中国文明。然后印度文明,以佛教为代表,传入中国,历时千年,与中国文明综合成为唐宋东方文明。然后…  相似文献   

18.
和气东来 和风西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这种挑战,更多地来自“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冲突。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对话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话语交流的关键词,这是全球化驱动之下的一种必然的文化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区域的超越世界近代以降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儒对话”值得关注,这种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两大古老文明间的对话意义尤其深远。中国穆斯林学者和国外穆斯林学者对儒教所持的不约而同的文明对话的态度与分析范式又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吴光远(北京体育大学10008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轨道,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必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即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如何与世界化潮流接轨。这中间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