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季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双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史这门学问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1919年2月,即“五四”运动发生前夜,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这本书模仿西方哲学史的写法,把中国古代思想中西方人称之为哲学的那部分单独加以述评,使中国哲学史从一般学术史中分离出来。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至今只  相似文献   

4.
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回顾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病是照搬西方哲学史的模式来研究。 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首先采用了西方哲学史的体例来编写,改变了过去那种“学案”体的编纂方法,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河。但胡适的一个最大缺点是没有注意到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用西方哲学史的传统框架来套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比胡适的《大纲》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没有改掉《大纲》的缺点,这尤其表现在哲学史材料的取舍和对古人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改革中,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力,拟为各单位培训理论工作者。 招生专业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先秦、唐、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电影电视美学、东方哲学(日本、印度)、西方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人们已经重视了对中国哲学史范畴的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还不是很理想,有些论著还只停留在对范畴的产生及其涵义的一般探讨水平上,没有去认真揭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的逻辑体系,进而从范畴发展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思维的特征和规律。现在,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蒙培元同志的新著——《理学范畴系统》出版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三年七月,广东某教授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简史》)出版。不久,作者匆忙地对《简史》进行修改,于一九七五年五月再次出版,书名为《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这个《修订本》以叙述中国哲学史为名,大搞影射史学,为“四人  相似文献   

8.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 ,2 0世纪初叶以来 ,“中国哲学史”的“有”(Being)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名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 ,在大学哲学系的课表里会找到“中国哲学史”这样的课程。但正像老黑格尔爱说的那样 :“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中国哲学史”必须从自发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论文集”(195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他在解放后用马列主义辞句装璜起来的七篇论文。著者的自我评价并不低,认为“对于学习中国哲学史也可能还有—定的用途”“供大家参考”(论文集序)。要是说这本书可供学习中国哲学史参考的话,那只能说是给予我们一个典型的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歪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面貌,宣扬唯心主义和散布修正主义观点的反面教材。作者说解放后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以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个思想为指导的。几乎在许多文章开端就摆出这句话,而实际上作者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货真价实的“新理学”观点的继续。这是读者要特别警惕的。  相似文献   

10.
胡适和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的开创者, 他们冲破了经学思维方式的限制, 以西方哲学的构架为参照系统, 运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术, 分别于 20世纪 1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和上下册的《中国哲学史》 (以下简称《史》), 标志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然而, 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又有很多的不同, 本文在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试图从文化立场、研究方法、论述结构、学说述评等方面系统阐释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特征。一、文化立场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这是中国哲学史这个学科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创刊,1990年因故停刊,共发刊37期。1992年,中国哲学史学会重新创办《中国哲学史》杂志,至2017年第4期止,已发行100期。《中国哲学史研究》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研究和讨论中,中国哲学史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新出版的许多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张岱年同志的《中国哲学发微》(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是受读者注意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自然对以朱熹为核心的宋明理学格外重视。在他的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其他著作中,系统地勾勒和阐释了自己的朱子学思想。冯友兰的朱子学是历时性的,尤其以《中国哲学史新编》最为完备。与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相比,冯友兰的朱子学在诠释框架、哲学意味、系统性方面独具特色。研究冯友兰的朱子学,对于深入把握冯友兰的哲学特色和宋明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于十一月创刊。它是一个专业性学术刊物,以学术性为主,兼顾知识性,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读者对象为中国哲学史专业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该刊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反映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并注意发现人材,培养新生力量。它将为读者提供中国哲学史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论文;中国哲学各种思潮、流派的探讨、研究和哲学家思想的分析评介;哲学古籍的考证、校刊和  相似文献   

15.
1985年8月19日至24日,华东师范大学发起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有两项议题:1.受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部门的委托,审定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三册)。2.讨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并展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趋势。中国哲学史界的学者以  相似文献   

16.
“天道”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然而,在以往的哲学史著作中,在谈到“天道”概念产生的时间及其涵义时,往往比较含混,并且包含着一些明显的错误,需要加以比较系统的考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由《哲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部、《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7月6—9日在长春市举行。来自十八个省(市)、四十二个单位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专家、学者,各自携来新的研究成果,齐聚一堂,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中大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哲学史作为“学科”的合法性危机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哲学史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如果从现有有关思想史的写作来看,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性质,其实更接近西方意义上介于“哲学史”(historyofphilosophy)和“思想史”(intellectualhistory)之间的“观念史”(historyofidea)。有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思考,首先必须考虑“学科”(discipline)或者说“学科研究”(disciplinarystudies)究竟是指什么。近年来,西方学界已经结合对它们自身的学科反思而出现了所谓“学科学”(disciplinarity)的概念。“学科”成立的复杂性在于,很难以一个共同的标准来确定一门研究能否典范性地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2013,(3):129-129
<正>2013年4月20日,中国哲学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在武汉举行换届会议,根据《中国哲学史学会章程》的相关规定,选出了新一届领导机构。现将有关名单通告如下:中国哲学史学会第八届领导机构及理事名单名誉会长:方克立会长:陈来副会长(9人,以姓氏笔画为序):宋志明李存山李景林李翔海杨国荣陈卫平陈少明张学智郭齐勇  相似文献   

20.
萧■父、李锦全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人民出版社,1982)是目前通用的同类教材优秀者之一,1987年2月16日至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为它举行了修订座谈会,与会者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十一所高校的中国哲学史任课教师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