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案。每一种方案都设定了自己特定的研究问题,确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过程。现象学、解释学、启发式和体验研究方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这些方案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努力,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人性研究的具体实践并因此走向完善。在未来,它尚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2.
发展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讲座在健康研究中,如何适时、恰当并有效地把性别融合于其中,第一,我们应更注意健康研究的结果;第二,在健康研究中注重性别差异的意义;第三,分行性别健康的可持续性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教育心理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国材 《心理科学》2006,29(3):729-732
全文讨论三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史?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教育心理学史?怎样研究中国教育心理学史?以便了解中国心理学史的对象与范围,目的与意义,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通伦理学是时代提出而又亟须研究的新课题.交通伦理学研究的总体路径是:综合"程序一共识"与"基本价值现"两大范式,以"人本原则"及其引申出的"安全"、"便捷"、"公正"、"舒适"、"生态"原则为价值向度,对交通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交通主客体之间多方面的伦理关系及其矛盾冲突进行理性的审视、质疑、评判、论证,寻求伦理权衡机制与解困的共识,从而为交通不断从冲突走向和谐提供伦理导向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中国哲学史,其研究方法、任务是什么,这是在工作伊始就应明确的问题。然而当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并非如此,随之而生种种学术弊病:虚设命题,妄下结论,以论带史,无谓论争。不会深刻反省、自我批判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很难成为一个规范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6.
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姒刚彦  李庆珠  刘皓 《心理学报》2006,38(3):468-474
采用文献检索法,对12份重要的国际期刊上1988~2004期间的文章进行检索,最终从其中的8份期刊中检索到33篇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尝试从研究的方法论及研究的内容两方面来述评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发展情况。方法论方面的述评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方法、“文化”代表物、被试等值性,以及概念等值性四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内容方面的述评主要包括运动成就动机、教练-运动员关系、生涯转折,以及心理品质/心理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立指导研究的理论构架”、“发展指导研究的方法论模型”、“注重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三点建议,并提出三阶段理论构架和四阶段方法论模型,分别尝试作为指导未来研究的理论构架和方法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5,(3):139-143
本文基于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轨迹,探析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在中西方的形成、发展及构建体系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中西方因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外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历程各异。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都适应了其当时的客观环境,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应当根据研究的需要,各自或共同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8.
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究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质化研究开始复兴.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范式".实证主义的衰落和社会科学家对现象学、释义学科学观的重视是质化研究复兴的理论基础.量化方法的困境与多元方法论的思潮、应用实践的需要都促进了心理学家重新接纳质化方法.质化方法的特征是:(1)追寻意义;(2)情境敏感性;(3)主位研究策略;(4)整体描述策略.在怎样看待质化研究方面,心理学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GT在作文评分误差控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量的可概括化理论(简称GT)是一种新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本文介绍了GT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法,并结合我国高中学生作文评分误差控制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了GT在测量误差控制中的初步应用研究,提出了控制作文评分误差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我国医学人文实证研究的状况,发现医学人文研究以及医学人文实证研究均相对滞后,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认识与运用水平有待提高.对实证研究的概念作出解释并从深层次解析了相关问题,提出应加强对包括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之辩证研究在内的医学人文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以提升医学人文的整体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地域宗教史的研究基本方向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地域宗教与全国性宗教通史不同,它拥有不替代的地位和功能。地域宗教史的学术主题是宗教发展地域特殊性的探索,即地域宗教历时性发展中所特有的规律性。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下位的两个种概念,即“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没有见到确切的定义。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西医研究的是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的结构与功能。中医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实质上是朴素、自发的系统方法;西医则选择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中医理论是综合、演绎的机体反应状态变化规律的系统状态模型;西医理论是分析、归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进行各维度对比,充分显示了质的研究范式的独特个性.并使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医学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现状.进而探讨了质的研究范式在医学教育研究领域应用的意义及其优势,以及该研究范式在医学教育研究中如何引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感是儿童觊觎自己对同伴关系与友谊质量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主观情绪体验。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探讨同伴关系、认知因素、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的量表;探讨单一因素对孤独感的研究较多,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影响的较少;调查研究较多,追踪研究较少。今后,将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并注重横断与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孤独感将会趋于追踪研究的发展并会构建出适合我国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体质研究——现时代中西医学的最佳交融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医学的最佳发展趋势,也许在于其中主要的合理成分充分地被阐明,发扬光大,有机地容纳进入更替了模式的新的世界医学体系之中。文中并详细分析论证了“体质”研究很可能成为当今中西医学相互交融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指出这类研究必须而且完全有可能引进一整套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研究程序及方法,才能促进两大医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琼 《心理科学》2005,28(3):632-633,631
西方研究者建立了四个文化模型来解决主观幸福感的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争议。遗憾的是,现有的模型各执一端。实证研究也偏重于幸福感的文化特殊性研究。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并发现了幸福感的中西差异。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整合有关理论,解决文化争议,采取主位研究策略,提高实证研究的效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礼学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摸索期和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而礼学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的位置,但相关的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的学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学研究的直接源...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崔丽娟  张高产 《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价值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9.
虽然自由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是目前国内介绍和探讨的自由主义种类似乎主要倾向于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包括文学自由主义)等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此外,目前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共时性方法和历时性方法,二者对自由的研究似乎都有一定的局限。自由主义的发展正向新的时期过渡,正向更多的领域扩张,也正在吸收、融化其它各种思潮从而不断的改变其理论内涵。对自由主义和自由的研究都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李纾 《心理学报》2010,42(1):1-3
<正>编辑一期关于"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报》专辑(Methodological Concerns of the Experimental Behavioral Researcher:Questions and Answers),缘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