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鹏  王晓田  高娟  黎夏岚  徐静 《心理学报》2019,51(12):1341-1350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 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 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 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 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 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 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 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 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 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 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组织与个人面临的许多决策, 既无纯粹获益, 也无纯粹损失, 往往需要同时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加以权衡, 这类损益兼具的决策称为混合跨期决策。过往研究通常沿用纯粹获益或损失跨期决策的理论框架, 缺乏与混合跨期决策相匹配的理论建构和决策过程探索。基于此, 本研究从趋近-回避动机理论出发, 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研究1拟探讨混合跨期决策中动机冲突特点, 及其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则计划分别操纵影响动机冲突程度的内源性因素(得失金额的相对差异程度)和外源性因素(资源有限程度), 试图揭示动机冲突程度与混合跨期决策之间的因果链条。研究3拟采用鼠标追踪技术, 基于决策过程指标进一步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我们预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动机冲突视角揭示并建构混合跨期决策的作用机制, 同时也将为涉及混合跨期情境的企业管理和个体消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期选择的性质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期选择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做出的权衡与决策。大量研究证明, 跨期选择中人们存在普遍的时间折扣倾向, 即将未来的价值折扣后与当前价值进行权衡。跨期选择研究不仅与人类心智的起源与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 也关系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等现实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 深入探索跨期选择的本质。一方面, 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探讨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 以探索:(1) 跨期选择的效价及其与价值数量、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心理机制; (2) 跨期选择中是否存在领域特异性及其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 从而:(1) 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时间折扣率的常模; (2) 测量不同类型人群的时间折扣率, 以探讨跨期选择的性质与内涵。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学界对跨期选择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创设收益和损失跨期选择情境, 采用不同表征方式(得框架、失框架)的跨期选择任务, 分别探讨了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是否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及其是否会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收益型跨期选择只在任务容易时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与失框架相比, 被试在得框架下选择即时获益的概率更高; 任务困难时得失框架效应消失(实验a); (2)损失型跨期选择中不存在得失框架效应(实验b)。结果表明, 得失框架效应在损、益型跨期选择中出现了分离, 收益型跨期选择中的得失框架效应的内在认知机制很可能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类似并且是一种较为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描述−经验冲突范式,考察损益情境下,描述信息与经验不一致对个体风险选择的影响,通过模型拟合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1a和研究1b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描述信息与经验不一致程度,因变量为风险选项选择率。结果发现,获益情境中,描述信息与经验不一致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而损失情境中,风险选项选择率受到显著影响。研究2比较决策模型参数发现,获益情境中,描述信息权重参数ξ和选择一致性参数c显著小于损失情境,而近因参数φ显著大于损失情境。这表明,当描述信息与经验不一致时,相对于获益情境,损失情境下个体更大程度地采用描述信息进行决策。研究揭示了损益情境中描述信息与经验不一致影响个体风险选择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损益不对称是跨期选择中非常稳定的现象之一,即相对于收益,在损失跨期选择中,决策者表现出更小甚至是负的折扣率。过往研究一般仅是发现现象和探讨原因,而近来的研究开始检验损益不对称现象的心理机制。本文从损益结果效用的不对称性、延迟知觉的不对称性以及折扣不对称三方面总结了损益不对称心理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本文提出未来需要从损益结果可能的不同加工策略、损益序列比较和过程方法研究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主流跨期决策模型认为, 跨期决策存在一个时间折扣过程。时间折扣是指人们会根据将来获益或损失的延迟时间对其效用进行折扣, 折扣后的效用小于原来的效用, 而负折扣现象违背了时间折扣过程。负折扣现象出现在金钱、非金钱的获益与损失领域, 其可能的解释机制为预期情绪。目前关于负折扣现象的研究, 较少验证其影响机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眼动追踪和fMRI技术探讨其机制, 并丰富对负折扣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何贵兵  杨鑫蔚  蒋多 《心理学报》2017,(10):1334-1343
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社会距离越远,则他人的获益或损失带给自我的效用就越小,此现象被称为社会折扣。虽然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金钱结果的社会折扣现象,但作为公共品的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未得到应有的研究。本研究以优劣空气天数为例,采用选择滴定程序,在损益两种情境下探索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现象,并考察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双曲模型,指数模型在损益两种情境下皆能更佳地拟合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函数;(2)损益情境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程度,损失情境下的社会折扣程度随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变大的幅度大于收益情境;(3)利他人格在社会距离对社会折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相比高利他人格者,低利他人格者的社会折扣受社会距离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对理解环境结果社会折扣和环保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