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长时记忆激活度对促进视觉短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旭辉  姬鸣  黄杰  何立国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4,46(8):1086-1093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是记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 研究者们就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形成不同激活度的视觉长时记忆, 考察对几何图形的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对变化检测中的短时记忆起到促进作用。结果发现, 低激活水平的视觉长时记忆不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 而事先存在且高度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视觉短时记忆却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 随着视觉长时记忆激活水平的提高, 刺激间间隔的效应值也逐渐减小。本研究说明, 视觉长时记忆能否促进视觉短时记忆取决于视觉长时记忆的激活水平, 高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阻止视觉短时记忆痕迹的迅速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成人记忆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退。睡眠对于记忆有重要作用,也有大量资料报告了剥夺睡眠对记忆的有害影响;睡眠与记忆的关系也反映在记忆的日节律变化方面,有不少研究表明正常人的短时记忆在早晨和上午较下午和晚上要好,但直接比较睡眠前后记忆差  相似文献   

3.
视空间定位的短时记忆的超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视空间定位的短时记忆任务研究记忆负载的增加对空间位置信息和时间顺序信息的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记忆负载较低时,位置记忆和顺序记忆的成绩相同;当记忆负载逐渐增大时,位置记忆的成绩逐渐上升,而顺序记忆的成绩先上升后下降,两者出现显著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短时记忆的加工发生相应的变化,体现了短时记忆加工资源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4.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3秒的平均复制长度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这意味着非时间短时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短时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丽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2,25(5):616-617
人们对短时记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Ebbinghaus。他在记忆研究中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发现读一遍能够记住的音节数是七个,这一结果成为广为人知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后来人们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与很多复杂认知活动有关,这使得研究者更加关注短时记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研究记忆广度、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分,全部报告法、分散注意法是当时的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人的注意力水平和记忆活动的日周期节律做了初步探讨。 对18名13岁的住校学生(男10名,女8名),在每天上午8点、11点和下午4点,7点,共进行四次注意力水平的测定;在上午11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记忆测定。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水平在一天中有明显的周期节律性变化。中午11点前后明显下降,下午回升,心理活动下午回升的现象,在记忆测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个案分析表明,在注意力测验中符合上述规律的占全体被试的77.7%;记忆测验中占66.7%。 上述这种规律性现象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22(4):302-304
该实验操作探测数字在记忆集中的位置来研究短时记忆的提取机制。结果发现:用Sternberg范式研究短时记忆提取机制存在缺限:操作记忆集不能反映被试的搜索过程。该研究显示:短时记忆的提取不是以自始至终或平行扫描为前提。短时记忆的提取机制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较大。记忆集小于3时,短时记忆的提取是系列自中断扫描;记忆集大于3时,短时记忆的提取以记忆项目的痕迹强度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喻柏林 《心理学报》1986,19(3):55-61
本研究以义码为基码而实现了码的相加,它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自由回忆下的系列位置曲线等方面都重复出以音码为基码的加性研究的结果趋势。由此证实:(1)在语词记忆中确实存在着码的相加效应,这种效应表现为,其一是在信息获得过程中,单一码与多个码都可用来表征一个词,并且具有大致相等的获得水平和短时保持量。因而可以认为,相加效应对于短时记忆影响不大;其二是在信息的长时保持和提取中,多个码对少数码或单一码的记忆优势随着编码维量数的递增而加强,从而比较明显地反映了码的多种信息来源在长时记忆中的效益。此外,本结果查明,编码维量数与自由回忆下的系列位置曲线无关。(2)两项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汉语语词确实能为语词记忆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适合需要的语词材料。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对于系列材料的长时与短时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系列材料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Murdock(1962年)研究了词单上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的不同呈现时间对记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postmanphillips(1965年)研究了从事一项智力活动对刚才记过的词单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我研究组关于年老心理学研究的总结。比较研究了20至90岁成年人各年龄组的记忆和智力活动,观察到明显的年龄差异,但不同的记忆或智力活动的年老变化是不同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老年人的记忆成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未经训练的青年人,说明老年人的认知活动有一定可塑性。气功锻炼可以改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记忆力。老年人的短时记忆搜索时间比青年人长,作业时心率、血容和皮电的反应性较低,表明其唤醒水平较低,而唤醒水甲又与搜索进间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包燕  周建中 《心理科学》2001,24(6):747-748
短时记忆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外界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但研究发现,短时记忆所能存储的信息十分有限。为了相对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提高短时信息加工的效率,人们常常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组织加工,如通道组织、范畴组织、知觉组织等等。其中知觉组织是与短时记忆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透过脑、神经元、突触以及记忆的分子机制,利用脑功能成像等方法来探讨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神经机制。其主要观点是:记忆有着相似的突触和分子机制;其储存部位主要在脑区的新皮层区,如:颞、顶、枕叶新皮层;并阐述有关分离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神经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英文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自从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就一直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成为富有争议的领域。康纳德(R.Con-rad,1964)的一个经典实验使人相信短时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但国内已有实验研究(莫雷,1986;刘爱伦等,1989)表明,汉语词从总体上是以形状编码为主。这些实验所得出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业已表明,短时记忆是随情境而变换编码策略的。然而,这些实验局限在同一思路上,尚没有考虑到被试的有关经验对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影响,从而难以对短时记忆编码方式问题作出更完整的说明。本实验改变惯常思路,不用母语为记忆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一夜睡眠剥夺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一夜睡眠剥夺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我们在动物身上也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对于动物的短时记忆也可能有不利影响,其跳台模式短时记忆受损程度的大小与睡眠剥夺时间的长短有关系。本研究比较了一夜睡眠剥夺对于青年人五项分测验短时记忆的影响,其目的是为探讨睡眠与记忆的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乃怡 《心理学报》1994,27(4):401-409
以视觉系列呈现,序列回忆和自由回忆的方法比较了音、形、义三维编码维量在听力正常人与聋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相对效用。结果是听力正常组产生了明显的语音相似性效应,聋人组突出地显示出形码的相似性干扰。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加工过程中两组被试都显示出了形义两维编码维量的作用最强,而音码的作用相对比较弱。两组被试也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及大体相同的长时保持。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近十年来,有关记忆的研究受到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视,形成一门边缘学科。有关记忆能力的测试问题,是研究记忆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探索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在短时记忆能力的测试实验中,并分析有关短时记忆的某些影响因素。通常测试短时记忆能力的方法是数字广度测验,即从1—9个数字中随机抽取其中几个数字组成长短不同的数字系列作为测题,呈现测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声音刺激的形式,由主试者朗读数字系列,随即由被试者念出;另一种是以视觉刺激形式呈现,如Spe-  相似文献   

17.
定险峰 《心理科学》2002,25(1):109-110
短时记忆的范畴群集(category clustering)是短时记忆信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表现为当不同范畴的一些词随机混合呈现时,被试在自由回忆中常将属于同一范畴的一些词聚在一起回忆出来,显示出将一些词按范畴进行组织的倾向。一般认为。范畴群集可提高短时记忆成绩,有利于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相似文献   

18.
研究婴幼儿对特殊事件记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鲍尔等人使用了一种称为“系列动作诱发模仿技术”对1至2岁婴幼儿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进行了研究.这种技术就是用道具演示某一事件,然后让儿童去模仿,即让儿童用非语言的形式再现那一事件.研究结果表明,11个月的幼儿能准确地即时回忆特定的事件,而13个月的儿童则可以在长时延迟后准确地回忆特定事件。影响婴幼儿回忆的因素主要有记忆事件的性质,经历该事件的次数和事件提示线索的有无。  相似文献   

19.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1~3]。3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不仅在表象、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4~6],同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中也有很大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1工作记忆的发展进程工作记忆是在对短时记忆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Atkinson-shiffrin的多重贮存模型中,短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工作系统。它有两个功能:其一,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词码相加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柏林 《心理学报》1986,19(1):52-59
本实验在汉语双音合成词基础上,通过词与词之间在形码、音码和义码方面的关系,实现了一个以上的码的相加,从而证实汉语语词能为语词记忆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适合需要的语词材料。 本实验结果发现,码的相加效应主要不反映在语词记忆的获得过程上,因为多个码与单一码的汉语语词材料都具有大致相等的获得水平,但在短时记忆的自发恢复和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换等现象上,已开始显露码的相加效应。在信息的长时保持和提取中,码的相加效应得到明显而有力的表现。而且,随着编码维量数的增加,其相加效应的优势也随之增加.因此可以认为,码的相加效应主要影响信息的长时保持和提取,而对信息的获得影响不大。此外,作为自变量的、被编码的词的维量数似乎与自由回忆下的系列位置曲线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