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丽珠  沈悦  马世超 《心理科学》2012,35(6):1410-1415
通过对684名3-5岁幼儿进行同伴提名和问卷测量,考察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各维度不同程度地预测幼儿自我控制。(2)气质、同伴接纳、教师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其中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其既是气质反应性、专注性和教师对幼儿日常习惯期望影响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同时受到气质情绪性的调节。(3)社会抑制性与教师对幼儿人际互动的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2.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3名4岁幼儿,探讨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采用表情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评定问卷测查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照片社会评价法测查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情绪观点采择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有关,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接纳的边缘正相关在控制年龄后消失了;年长组儿童的攻击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都与同伴接纳有关,但只有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分别通过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情绪能力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400名4-6岁幼儿,运用问卷法对幼儿的教师期望、师生关系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测量,探讨了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幼儿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上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教师期望不仅能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也可以通过师生关系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幼儿联合行动共同表征能力的发展,实验1通过比较186名3~5岁幼儿在相同任务和不同任务的表现,发现4岁和5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比相同任务差;实验2进一步验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较差的表现源于对自我和同伴的共同表征。结论:3岁幼儿无法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我和同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共同表征能力,4岁以上幼儿开始具备稳定的共同表征能力,能够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己和同伴,由此对自己的行为表现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幼教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进入幼儿期的儿童(甚至在婴儿末期的有些儿童)已经开始对周围美的事物(包括服饰、花朵、绘画和歌舞等)进行评价。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对同伴和自己的绘画作品的评价,初步探索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具体目的是:(1)通过让幼儿对同伴和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优劣的评价,了解幼儿评价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2)幼儿对同倬和自己的绘画作品的评价是否受同伴和教师评价的影响?(3)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审美评价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6.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由教师评价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小学一、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得分显著下降;学生自我评价的分享行为在一、三年级呈上升趋势,在三、五年级问呈下降趋势;(2)根据教师评价,一年级小学生在游戏分享和物品分享上的得分最高,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对三、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游戏分享与物品分享行为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而让位给心理分享和学习分享行为;(3)教师对小学生分享行为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问有0.26的相关;教师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有0.37的相关:而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运用因素分析、评价与实验的方法,编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探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及幼儿自我控制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中日166名4、5岁幼儿为被试(其中中国幼儿84名,日本幼儿82名),采用故事法比较了中日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的自我调控反应。结果表明:(1)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交往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了差异。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抑制反应,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不论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中国幼儿都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反应。(2)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情境类型的不同没有表现出差异。不论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非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中国幼儿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和冲动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3×2×2(年龄×教师态度×言语指导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了教师态度和言语指导对3~6岁幼儿坚持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年龄、教师态度及言语指导方式为实验的自变量,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时间为实验因变量,设计4种实验情境,并随机选择沈阳市两所幼儿园,分层选取小、中、大班的幼儿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年龄分布在3~6岁之间,每种情境下每个年龄段的有效被试各为30人,男女各半,共360人。研究结果表明:(1)3~6岁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2)不同的教师态度对幼儿的坚持性影响显著;(3)不同的言语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影响显著;(4)教师积极态度下,多次言语指导对幼儿的坚持性会产生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SEM)方法,对北京市区15所幼儿园的120名中班幼儿责任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影响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影响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的因素中,同伴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最大;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通过家长对幼儿责任心的要求而对幼儿的责任行为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主体评定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29名城乡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短期追踪研究,考察了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三种主体对学校情境中的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一致性问题。采用相关分析、多质多法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出率分析对三种主体的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对外化问题行为的评定只存在中低程度的一致性;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高于通过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测得的结果,而自我报告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最低。不同报告主体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跨时间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伴评定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教师评定,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稳定性最低。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高于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的结果,自我报告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最低。三种主体所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的人数比例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差异,只有通过同伴评定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者的人数比例随着检出标准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幼儿责任心维度构成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姜勇  庞丽娟 《心理科学》2000,23(4):417-420
责任心维度构成的研究是幼儿责任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已有的研究经验,编制了幼儿责任心问卷,对120名4-5岁中班幼儿的教师进行问卷词查,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幼儿责任心的维度构成.结果表明,幼儿责任心由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任务责任心、承诺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六个维度所构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系性攻击是对他人人际关系的攻击。儿童关系性攻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同胞、同伴和媒体等。由于儿童关系性攻击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儿童关系性攻击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社会测量评价、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等,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会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我国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的特点及中澳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平均延迟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3岁幼儿使用延迟策略少,4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5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和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自我言语控制策略在整个幼儿期始终不具有显著优势性。(2) 澳大利亚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水平高于我国同龄幼儿;在延迟策略选择上中澳幼儿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影响着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过去主要应用于青少年以上的一种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法发展为适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的评价工具,并对同伴提名法的含义、原理和作用进行了阐述.本文还对幼儿同伴交往中同伴提名法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提名标准的确定、实施方法与要求、提名结果的记分与运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其在科研、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指导.最后对同伴提名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泓  蒋索 《心理学报》2008,40(2):184-192
从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主题入手,以文献研究和已有问卷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编制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对917名青少年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身体发育、兴趣爱好、亲密友谊、学习情况、学校经历和观点态度7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7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自编的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1名5.5岁幼儿掌控动机的问卷评估、入学准备能力的情境测验以及气质的教师评定,考察了幼儿多领域掌控动机与入学准备各领域能力之间的关系及气质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对于专注倾向(高专注性-低活动性和情绪性)幼儿,物体掌控动机正向预测了精细动作技能和学习方式,大动作掌控动机正向预测了感觉运动技能;对于反应倾向(高反应性-低抑制性)幼儿,同伴社会掌控动机正向预测了精细动作技能;而对于抑制倾向(低反应性-高抑制性)幼儿,同伴社会掌控动机则负向预测了精细动作技能、感觉运动技能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的237名3~6岁幼儿为被试,请母亲填写幼儿气质及教养方式问卷,幼儿园教师评定幼儿的攻击行为,探讨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可以调节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与较低的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的幼儿相比,幼儿较高的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可以弱化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正向关联。结果揭示了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对幼儿外倾性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弱这些个体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