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学红  方格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1,24(1):114-115
对介词的理解是空问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将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总结为:三岁幼儿仅能辨别上下方位;四岁幼儿开始辨认前后方位;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认左右方位;6岁幼儿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由于实验材料的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幼儿的空间认知发展阶段可以解释幼儿对空问词汇的掌握。目前.在儿童空间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框架基础之上研究幼儿对空间方位介词的认知发展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问题,过去已做过不少实验研究。在国外皮亚杰和艾尔金等人曾做过系统的研究,我国朱智贤教授等人于1963年曾对皮亚杰和艾尔金的实验进行验证,得出了与他们基本相同的结论:5—7岁阶段的儿童能比较固定化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7—9岁阶段的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到了10岁左右,儿童才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3.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预先体验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一种能力。为了考察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在情景预见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从自己的视角和从他人视角完成情景预见任务时幼儿的表现。实验1选取236名3~5.5岁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幼儿,采用被试间设计发现,总体而言,幼儿为他人做预见优于为自己做预见。实验2采用被试内设计,在TD儿童身上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为自己做预见与为他人做预见没有差异。综上,幼儿不成熟的自我投射能力会干扰其自我卷入的情景预见,而自我投射能力受损的ASD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3-6岁壮族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些心理学家很早就觉察到很小的婴儿就已表现出辨别颜色的能力。1881年W·Preyer 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能对周围带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神态。他曾用红色和绿色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两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回答颜色的名称,到三岁以后才能有把握地说出某些颜色的名称。在J·F·Dashiell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到三岁时对颜色命名仍是不稳定的。W·H·Cook 对西欧儿童的研究结果指出,6岁儿童对红、绿、蓝、黄四种主要颜色的命名正确率为62%。我们以8种常见色卡为实验材料曾对我国不同民族的儿童做了颜色匹配、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岁幼儿还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幼儿中有40%会进行1种或2种颜色命名;2.5岁幼儿有80%左右能进行某些颜色命名,正确率可达到25%;3岁幼儿命名正确率呵达50%。在颜色命名的实验中,还发现: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平均正确命名率达到90%,到6岁时达到94.5%。从幼儿对颜色命名的趋势来看,幼儿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似乎都是先是红色,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  相似文献   

5.
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3—6岁幼儿在不同活动中和不同语言指示下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幼儿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人给予明确具体的语言指示,或对其活动加以组织,对三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起什么作用,对四岁以上幼儿才逐渐起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成人单纯以语言来加强动机作用对各年龄组幼儿均无作用;但动机与一定的角色情境相结合,则有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幼儿有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因此,为提高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个别测试方法,研究实物操作、图片、言语启发三种方式对4、6、8岁儿童理解、运用指示代词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8岁儿童理解、运用指示代词的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对启发提高儿童理解、运用指示代词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教学中应选用与儿童思维水平相适应的启发方式,对4岁儿童宜以实物操作启发,对6岁儿童可用图片综合实物操作,对8岁儿童最好用言语启发,启发才可能既有最好效果又促进儿童思堆向高层次发展。另外,合适的启发训练有助于打破幼儿的自我中心性,提高思维的逆向转换水平。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4—9岁儿童对程度副词的理解特征。结果说明9岁儿童的理解达到了成熟水平;幼儿偏向于夸大理解程度副词的词义;7、8岁是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0.
王亚同  赵国祥  李嘉 《心理科学》2006,29(4):890-893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探讨了儿童的一个认知过程:人优先考虑共同性,其次才是组合差异性与非组合差异性。3~5岁三个年龄组儿童分别对日常生活的基本概念进行类似性判断与差异性判断。实验1的结果表明,3岁年龄组的儿童还没有表现出组合差异性,4岁年龄组的儿童初步表现出明显的组合差异性,5岁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组合差异性。他们首先考虑共同性,其次才是组合差异性与非组合差异性。实验2的结果表明,5岁儿童比4岁儿童更多地表现了组合差异性的判断能力。最后以结构组合的观点讨论了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公平是人们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综合考虑自我和他人利益的策略,幼儿依据何种标准进行资源分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解,体现为公平认知;二是应用,体现为公平行为,儿童对公平的理解和应用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实验1,采用独裁者博弈范式考察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实际分配行为差距。结果显示:4~8岁儿童均已具有公平认知,公平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直到8岁儿童公平行为与公平认知趋于一致。实验2,探索社会比较、不公平程度和有无代价对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对儿童分配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儿童宁可付出代价也倾向于避免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和确保自己相对有利。结论: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存在显著差距,儿童公平决策的发展包含了克服使别人得到比自己少的强有力的社会比较过程,社会比较对分配行为存在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4~6岁儿童早期字词意识的年龄差异,拟为元语言意识的多因素模型提出支持性的证据。实验结果表明:4岁儿童的字词意识及5岁儿童的词意识还很不清晰,6岁儿童已达到较高的字意识水平;幼儿在字意识任务上的成绩显著地优于词意识任务。  相似文献   

13.
言语指导与幼儿运动控制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滢 《心理学报》1989,22(3):84-92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自我控制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幼儿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及不同言语指导条件对幼儿运动控制的影响。所得结果认为:幼儿运动控制能力在不断进步。不同言语指导对调节幼儿运动控制的效力是不同的。在本实验条件下,对3岁11个月至6岁4个月的儿童来说,成人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即时言语指导对儿童运动控制水平的调节最具影响力,但随年龄增长,其作用力的提高不显著。幼儿的自我言语指导作用迅速增长,但对运动控制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成人即时言语指导的水平。本实验中没有发现显著的男女差异。 本文建议,早期的幼儿教育应重视运动控制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幼儿自我言语指导能力达到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鸿燕  翁旭初 《心理科学》2007,30(1):62-64,44
该研究运用命名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查了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的发展特点。实验一发现,小学7岁、8岁、9岁儿童在汉字阅读中受不同汉字结构类型的影响。在笔画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独体字的阅读比合体字快,而合体字中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类型之间没有差异,而且独体字语音提取的优势从7岁儿童开始就具有了,这种优势稳定地发展下去。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7岁、9岁、11岁儿童汉字形声字阅读中声旁对整字发音的影响,结果发现,声旁与整字发音一致的形声字阅读快于声旁与整字发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阅读,这种汉字阅读中的规则效应从7岁儿童就出现了,而且,稳定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李小晶  李红  张婷  廖渝 《心理学报》2010,42(3):395-405
通过对情感决策的常用研究工具——标准爱荷华博弈任务进行了得失总量不变而频率改变的修改,并使之适合于年幼的3~5岁儿童,可以比较幼儿在不同奖惩频率任务中的表现,从而考察奖惩频率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对120名3~5岁幼儿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后,所得实验结果如下:(1)儿童对惩罚和奖励频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正向博弈任务中,"有利纸牌不变,不利纸牌的惩罚总量不变,只增加不利纸牌的惩罚频率"可以使3~5岁儿童完成博弈任务的成绩有显著提高;逆向博弈任务中,"不利纸牌不变,有利纸牌的奖惩总量不变,而有利纸牌奖励频率的增加"能促使4~5岁幼儿更多更快地做出正确选择。(2)幼儿的情感决策能力在3~4岁时期发展迅速,而在4~5岁时仍然有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相似文献   

17.
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被试内设计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考察180名4~6岁儿童的分享判断及其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儿童在对分享故事情境进行不充当角色的判断时,90%的4岁儿童和100%的5岁、6岁儿童能做出正确判断。当他们进行充当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判断时,4岁儿童判断的正确率降低到81%,5岁和6岁儿童的判断无变化。(2)4岁儿童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能够把在实验室情境中偶然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物品让给未得到该物品的同伴分享,能够这样做的5岁儿童大约有一半,而6岁儿童能够这样做的人达到七成以上,从4岁到6岁,发展趋势非常明显。(3)在对“自己拥有的”物品的分享上,大多数4~6岁儿童都不能将其让给在竞赛中失败、未获得该物品的同伴一同分享。(4)儿童在对分享情境的判断与他们的真实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18.
贾成龙  吴婷  孙莉  秦金亮 《心理学报》2023,55(3):455-468
依恋对象的敏感性回应是儿童安全依恋发展的重要前因。研究采用改编版依恋预期范式考察实时互动情境中依恋对象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对幼儿支持提供预期及预期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不安全型依恋幼儿,初始预期中安全型幼儿更多预期依恋对象会向依恋者提供支持;幼儿能够基于依恋对象的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一致地修正对该对象是否提供支持的预期。同时,低水平回应对幼儿预期修正的影响高于高水平回应。研究表明5岁左右幼儿能够基于实时互动中依恋对象的回应信息修正其对该依恋对象的预期,这对理解幼儿依恋表征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幼儿联合行动共同表征能力的发展,实验1通过比较186名3~5岁幼儿在相同任务和不同任务的表现,发现4岁和5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比相同任务差;实验2进一步验证幼儿在不同任务中较差的表现源于对自我和同伴的共同表征。结论:3岁幼儿无法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我和同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共同表征能力,4岁以上幼儿开始具备稳定的共同表征能力,能够在联合任务中同时表征自己和同伴,由此对自己的行为表现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迎泽区小天使幼儿园是教育部“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重点课题实验幼儿园之一,实验的子课题是“儿童体智德美系统教育与相似理论研究”。五年来,在张光鉴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本园儿童学成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的成绩。在本国,三岁左右入园的幼儿到六岁,一般均可认识成语1000-1500条,认识汉字2000余个,会查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